
天气预报说,黄淮东南部有大到暴雨。
昨天晚上散步的时候,还是细雨纷纷。丝丝的细雨润湿,清凉,走在公园里,草木欣欣,青翠蓊郁,伴随着空气中若有若无的小雨,很有点“杏花微雨江南”的错觉。
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雨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大。在一夜短暂的夏梦之后,起身凝视窗外,虽不能说是暴雨如注,倒也是雨声潺潺,未肯停歇。
夏季是植物生长的旺季,然而小区里的那一抹绿意,总是觉得让人不能尽兴。就像一棵树移栽到花盆里一样,总是绿得拘束,绿得局限,绿得畏首畏尾,不像在田野里,荷塘边,森林里,绿得坦荡,绿得彻底,绿得酣畅淋漓。
所有铺陈的绿,还是跟最近的雨有关吧!所有跟雨有关的诗,还是跟人的感受有关吧!
雨有春夏秋冬的分别: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细密轻柔的春雨,滋润着经春萌发淡青的,绿得若有若无,隐隐约约;赵师秀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是初夏的雨,雨的缠绵,绿的随意,沾染了有约不来的闲适与失意;“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是李商隐的雨,雨中浮现的是离愁,是别绪,还有那一寸一寸的刻入骨髓的思念;“楚水结冰薄, 楚云为雨微. 野梅参差发, 旅榜逍遥归”是孟郊的雨,冬天的雨啊,清冽,凄寒,多么像我们我们出走半生迫不得已的怅然……
雨也有悲喜离愁的性格:“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是杜甫的呼唤,忧国忧民的诗人,将每一刻自然风雨雷电的变幻,都刻上多情的注脚,与天下苍生的悲喜同气连枝;“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是苏轼的感叹,人生的风雨来得淋漓,也去得突然,独独是这颗心,在尘世里饱经沧桑,对着清风明月,慨叹里渐渐悟得超然;“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是李清照的冷清,回望这一世沧桑,爱情在时,鲜花着锦,酒入诗行,爱情不在,情非良人,思念成殇……
太多的雨,太多的诗,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是与好友离别的伤感,“春潮带雨晚来急”是韦应物邂逅的静谧,“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是李煜亡国的哀叹,“夜阑卧听风吹雨”是陆游报国无门的夙愿。其实雨哪里知道,雨在不同的时辰下,不同的地方下,却被无数听雨的人,赋予了无数的情思和悲喜。
雨本来是没有故事的,是听雨的人有了故事;雨本来是没有情绪的,是听雨的人,心境不同 吧!“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你看,人生的经历,不同的境遇,不同的心绪,总是与窗外的雨有着丝丝缕缕的关系。
其实雨,不仅仅是诗人的偏爱,也常常带着哲人的思考。
《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从雨水中看到人生的大智慧,是善利他人,不求私利;“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唐太宗的政治经验,天下物无全美,辩证的看待万事万物,才不会走上偏激的险峰。
政治如此,生活亦该如此。就像前一段时间河南大旱,万物焦渴 ,这时候的雨,就是人们心心念念的期盼;可是最近过多的降雨,导致了泥石流、山体滑坡,暴雨淹没了村庄,田野,雨又成为了人们的灾难。
《论语》中说:“过犹不及”,万事万物都应该有度。柔软过了是懦弱,勇敢过了是鲁莽,小心过了是犹豫,缜密过了是多疑…..事物最好的度,在于合适。合适于此时的需要,合适于恰到好处的分寸。
窗外雨声渐渐小了,停了,莫不是她听懂了我的心声?

作者简介: 王柳茵,女,教育工作者,驻马店市作家协会会员、驻马店市诗词协会会员,传统文化高级讲师,喜欢骑车、旅行、读书,常有文字发表于网络平台和新闻网站。怀一颗谦卑的心,来世间行走,希望能做一束明媚的光,照亮自己,温暖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