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圣乙
朗诵:孟 艳
吾邑普兰店,原乃石筑之城,辽南古道驿站。建火车站其名始有①,出古莲子其名得传。人有初心,莲有本原。吾邑称莲城,缘于其根,非争其艳 。

远自西汉,近至宋元。吾邑东郊旧地,宛若江南。一湖六千亩,名曰谷泡莲花湾。湖水清清,莲叶田田。花开花谢循时序,籽成籽落随自然。每有莲子脱落,或沉于湖底,或陷于泥炭。湖上岁见莲花开,地下代有莲子眠。嗟乎,星转斗移,沧桑多变。上游河道屡更移,湖底泥沙常积淀。至明末清初,湖面退缩,渐至枯干。忽一日,吾邑之莲悄然不见。

有花物种三十万,寿长十五年者鲜。起源之远古,生命之旺盛,无一物种超莲。古莲子者,质地坚硬,经久而不变。蛰伏地下上千载,只当一梦休眠。任大地沉沦,任湖水翻转。不管风吹浪打,不惧天塌地陷。压不毁,蚀不烂。耐得住寂寞,经得起磨炼。不争利害于当时,只寄希望于明天。古莲子兮,山东梁山白鹊山,河南杞县驻马店,皆有所现。然出土之多、年代之久,唯吾邑领先。长者两千岁,少者三百年。论古莲子之故乡,舍吾邑,其谁可言?

吾邑古莲子,形呈椭圆,硬如铁石;肉香不枯,皮坚无比。中国大地,颇多出土之奇迹。兵马俑、恐龙化石,倍增古国神秘,奈何已成历史印记。而吾邑古莲子,可触其肢体,能感其呼吸。随杂草潜伏,独得地之胆汁;乘“神七”遨游,尽占天之灵机。默默露相于村野,赫赫再生于京畿。新芽迸发日,傲显当代气息;古莲绽放时,妙呈唐宋风姿。韵深而不失天真,色淡而倍有丽质。吟生命之高歌,吐清香之长气。奇至哉,观止矣。

吾邑古莲子,名扬宇寰。多国权威名家,探其生命外延;一代风流人物,增其人文内涵。孙中山拜会田中隆,赠古莲子表心田②;毛泽东视察北京站,持火车票说渊源③。郭沫若激情满怀,当时赋诗赞叹④;张学良壮心不已,晚年寄语留恋⑤。大贺君苦心培育,孙文莲真情播传⑥。北京大连武汉大足县,相继生根展颜;日本朝鲜美国俄罗斯,先后引种育繁。千年古莲同绽放,五洲宾朋共赏观。盛乎哉,吾邑之古莲!壮乎哉,吾邑古莲重现之生命景观!
千年古莲子兮,不独为吾邑传其名,犹令吾邑人叹服而感其责。噫!古莲子之精神,莲城之精神也,莲城文化之魂也。赞曰:

微小莲子,偌大气魄。高压无畏,深埋不怯。沉睡千年,不浑不噩。一朝出土,魅力四射。顽强坚忍,正直雅洁。疾华尚朴,自信洒脱。不求高贵,恪守淡泊。迸芽开花,无意炫说。宠辱不惊,枯荣无别。善抓机遇,勇于突破。不息生生,有为默默。此节此操,乃吾师耶。
题注:普兰店古莲子,首现于二十世纪初。1952年,普兰店东郊谷泡村泥炭下,古莲子再度出土。1955年夏,北京植物园种植的普兰店古莲子,首次开出淡紫红色花朵,一时成国际珍闻,举世瞩目。中国、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科学家先后采用先进的放射性碳技术测定,普兰店出土的古莲子寿命大多在千年以上,其中年代最久的达2000年,最短的也在300年以上。2008年9月25日,普兰店古莲子搭乘“神舟七号”遨游太空,再次引起世界关注。
注释:
①1902年7月,沙俄修筑的旅顺至哈尔滨间单线铁路竣工通车。在建中间站火车站时,以俄文音译原地名“捕拉店”为普兰店。
②早年,孙中山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期间,多次得到下关友人田中隆的资助。1918年5月,孙中山访日时,专程拜会了田中隆,并将在普兰店发现的4颗古莲子,回赠田中隆。
③1959年9月15日零点10分到2 点20分,毛泽东主席在时任北京市市长彭真、铁道部部长吕正操等陪同下视察新北京站。凌晨1点多钟,在售票大厅19号中转加快窗口,毛主席抽出一张火车票,车票上印着“北京——普兰店”字样。毛主席高兴地说:“这不就是古莲的故乡嘛!”(毛主席所说的原话,转引自2012年7月4日《北京日报》署名马小乙的文章《揭秘莲子:形似航天器密封舱》。)
④1962年6月,郭沫若于北京写了一首《由古莲子想起的》诗作。见《科学大众(中学版)》1962年08期。
⑤据1998年《沈阳晚报》报道:中国残联主席邓补方和沈阳市领导人以及《沈阳晚报》记者,一同前往美国夏威夷,专程看望在这里定居疗养的98岁的张学良将军。晚报记者在与张学良谈话中问到:您老人家对东北最留恋的有哪些事情?张学良回答说:“我最留恋和感兴趣的是咱们辽南普兰店出土的千年古莲子仍有顽强的生命力,它可是世界难得的古老物种呀!”
⑥1960年,田中隆后人将孙中山早年赠送的古莲子转交日本植物学家大贺一郎。经过大贺苦心培育,终于使其中一株发芽开花,并将其命名为“孙文莲”。其后,孙文莲成了日中友好的象征。

作者简介:王圣乙,与共和国同龄,普兰店区安波人。教过学,编过县级报,做过公务员。曾在《人民日报》《中国新闻出版报》《故事会》《中华辞赋》等40家报刊发表过理论文章、新闻稿件和文学作品。退休后,偶以写诗作赋自乐。

朗诵者简介:孟艳,笔名梦叶,喜爱朗诵,喜爱摄影,喜欢读诗歌散文,喜欢用声音品味文字,用声音倾听生活。
与微信公众号同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