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肃拜礼不是跪拜礼
王 媛
古有九拜。《周礼》言九拜年,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人,在不同场合,使用的规定礼仪。而其中的肃拜,是九拜之中,最为简单的礼仪形式。
肃,会意字,始见于西周金文,本义为做事振奋、恭敬,引申庄重、威严,用作动词时,是拜揖的意思。
肃拜,《周礼》云:“肃拜,但俯下手,今时撎是也。”对此,西汉经学大师郑玄有注,称“肃拜,但俯下手也。”也就是说,凡不跪者不为拜,跪而举其首者,惟下其手者,是为肃拜。《礼记·少仪》又说,肃拜“则跪而举首下手”。肃拜礼也称揖礼、拱手礼。在古代,推手为揖,引手为肃,即肃拜,源于上古周礼,。在当时,因为军人身披甲胄,不便跪拜,故身体肃立,双手抱拳,左手在上,手心向下,从胸前向外平推,俯身约三十度,然后起身,同时自然垂手。从西周起,同辈人见面、交往,多行肃拜礼,因而《论语》中有“子路拱而立”的记载。
肃拜礼既是见面问候礼,也是表达对别人感谢、尊敬之礼,是古人程式化的礼仪。李善注潘安仁《西征赋》之肃拜,称“统谓妇女拜,见举首下手,而不跪拜”。而唐代武则天之后,“肃拜专行于妇女,雅拜,独行于夷狄,两者为礼,各具特性……”意思是说,肃拜礼专行于女子,其实也非尽然。现在男子依然行拱手礼。
行肃拜礼正确做法是:行礼前,男子左手压右手,因为古人认为杀人时拿刀都是用右手,右手在前杀气太重,所以右手握拳,用代表友好的左手在外,把右手包住。而对于女子来说,则是右手在前、左手握拳在后。行礼时,身子微屈,举手加额,先屈左膝,再屈右膝,手以及上身的姿势保持不变,臀部紧贴脚后跟,身体前倾;拜兴平身,手的姿势仍然保持不变,将手缓缓放置胸前,肃拜完成,将手缓缓放置身前,其他姿势不变。这种自谦的方式,可表达对他人的敬意。

【作者简介】
王 媛
济南家庭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
缘情六礼文化传媒品牌创始人
济南市历城区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