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英东
仕途多舛(上)
公元1038年猴月马日,适逢北宋当朝宰相吕夷简六十寿诞。这吕相乃许国公吕蒙正之侄,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自然是德高望重。华日未到,吕府上下仆役已早早行动起来,张灯结彩,披红挂绿,整个府衙一派喜气盈盈的景象。从各地采办物资的仆役陆续归来,装满物资的车子挤满相府门前。府衙的厨房里,好吃好喝的堆积如山,自然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草窠里蹦的,山珍海味应有尽有。大宋吹牛部奉旨下文指示皇室歌舞团,挑选团里最优秀的歌妓骨干,组成强大的演出阵容为相国的寿诞助兴,这其中断少不得当时已红遍大宋朝的歌妓徐冬冬、寒冰冰、冷美美等人。吕相一向善解风情、怜香惜玉,对皇室歌舞团推荐的当红歌星甚是满意。只是对歌星们演唱的曲目颇多微词,什么“爱汝爱到骨髓里”、“奴带上汝,汝带上银子”、“天在下雨妾在想汝”、“奴家爱人渣”……虽然是当时社会的流行金曲,但这等“我想和你生个小孩”鄙俚粗俗,只适合山野村夫传唱,实在是有辱斯文,难登大雅之堂。堂堂吕相岂能和这些贩夫走卒下里巴人“同流合污”?起码的政治高度要有的嘛!相国寿宴上唱此等靡靡之音成何体统?要多多演唱大宋朝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百鸟朝凤万寿无疆的正能量作品,要借着寿诞的机会向仁宗皇帝表忠心、表决心。恼人的是,偏偏皇室歌舞团这些成员都是皇亲国戚的托关系进来的酒囊饭袋,整日里无所事事领着饷银醉生梦死富贵风流,哪有心思搞什么创作?寿诞在即,无奈之下,吕相急命管家寻京师词界瓢把子柳三变求一阕新词,由此引出一段公案来。
这柳三变何许人也?且听小可慢慢道来。
柳三变乃福建崇安县人氏,一字耆卿,后改名柳永。这厮乃典型的官五代,因在家中排行第七,世人皆称柳七官人。这柳七官人自小天资聪颖,人才出众,又生的骨骼清奇,虽不强似潘安之貌,倒有宋玉之才,可谓琴棋书画、吟诗作赋,无所不通,尤善填词,此技京师竟无人能敌。每每填词,无须草拟,下笔立就。宋词传世之八百余阙词牌,竟有百余阙乃他创建的,不可谓不尿性。
人的命运总是吊诡的,这柳七官人虽才华出众,偏偏科举应试屡试不第,仕途坎坷。这个老爸是南唐监察御史的官二代,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老爸的言传身教使他笃志要成为一名朝廷公务员,依仗良好的家庭背景,将来必是高官得坐,骏马任骑。往大了说,可为大宋朝治国安邦献言献策;往小了说,给柳家的门楣增光添彩,也算光宗耀祖了。
但天下不如意,十之八九。这柳七官人做梦都想赴“琼林宴”,却每次都名落孙山,难免心灰意冷,暗地里少不得发些“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的感慨聊以自慰。
又兼恃才放旷惯了,缙绅门第里整日只知蹴鞠斗鸡跑马射箭的纨绔子弟入不得他眼,京城文化圈的“文艺沙龙”那些马屁精们也不带他玩——皆诟病他的作品“属辞浮糜”,没有正能量不是纯文学。或许是孤独使然,这厮遂终日留恋青楼,穿行于花街柳巷,传出不少风流佳话。任谁能料想到,这厮凭借着才情过人,几年间竟在京城娱乐圈混的声名鹊起,成了娱乐圈一线明星大腕。整个娱乐圈的女星都仰慕柳七官人的才华,都以能首唱他的新词为荣。在当时,娱乐圈里讨生活的,若是哪个说不认得柳七者,众人会笑她不入流,只算得三四线歌星而已。顺口溜为证:
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
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
不愿千黄金,愿中柳七心
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已经在花街柳巷“摸爬滚打”多年的柳七官人,已为自己赚足了美名。大大小小的青楼歌星官妓和数不清的柳粉都心甘情愿为他献身,“为艺术献身”。这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也让柳七官人切身体会了一把“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词和青楼”的妙处,因此,他的千种风情只向歌妓说:试欲问朝朝暮暮,行云何处去?曰:有丝竹乱耳,有美人顾盼,却无案牍之劳形,端的快活似神仙。
诸位切莫把柳七官人当成品行龌龊之人渣,他充其量只是京城中的“顽主”。做为根正苗红的官二代,他其实一直梦想着能进入庙堂。经过努力,终于在景祐元年(1034年)中得进士,而后做过睦州推官、定海晓峰盐场盐官、屯田员外郎等小官。后世称为“柳屯田”。“屯田员外郎”隶属大宋工部屯田司,掌管屯田、种刈、兴修堤堰等事。“员外郎”是指正额以外的官员,不在大宋的“编制”之内,用今天的话讲,不属于国家职工,不是铁饭碗,自然也毫无实权。想那柳七官人每日上班也不过是“喝喝茶,抽抽烟,一张报纸看一天”,尸位素餐而已,除了按月领些俸禄,无甚紧要处。逢上大礼拜小礼拜,这厮便跑去青楼,与歌女们耳鬓厮磨,或演习新词,或软语温存,不在话下。
且说大宋相国吕夷简,因寿诞之日无新词咏唱,乃差遣管家京城之中急寻柳七官人。彼时,这柳七官人正在京师名妓陈师师的私人会馆“天上人间”玩耍。管家寻将进去,深施一揖,道:“不日即吕相国六十寿诞,歌妓无新歌上寿,特求员外立填一阕,以便演习。”言罢,命手下奉上蜀锦二缎,吴绫四匹以作润笔之资。相国求词焉敢不允?柳七官人忙让陈师师安排管家酒饭,又让师师取出两幅芙蓉笺纸置于案上,凝思片刻,笔蘸浓墨,在笺纸上写下《千秋岁》一阕:
泰阶平了,又见三台耀。烽火静,欃枪扫。朝堂耆硕辅。樽俎英雄表。福无艾,山河带砺人难老。 渭水当年钓,晚应飞熊兆;同一吕,今偏早。乌纱头未白,笑把金樽倒。人争羡,二十四遍中书考。
词中盛赞相国辅佐之功,可比拟姜尚子牙事周,居功甚伟。事至此,本已圆满。偏这柳七官人余兴未尽,把剩下的一纸芙蓉笺又题上一阕《西江月》:
腹内胎生异锦,笔端舌喷长江。纵教匹绢字难偿,不屑与人称量。 我不求人富贵,人须求我文章。风流才子占词场,真是白衣卿相。
这首词把文艺愤青清高孤傲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当时柳七官人只图得笔尖痛快,殊不知正是这首词断了他的大好前程。因果造化,果然不爽。
再说吕相国,读罢《千秋岁》一词,大喜过望,暗忖定要将此才子收入幕府,将来培养成接班人。及至读到《西江月》一词,相国登时胆固醇偏高,老脸顷刻涨成了猪肝色。当念到“我不求人富贵,人须求我文章”句时,大怒道:“妈拉个巴子,酸腐文人,竟敢如此轻薄老夫!”从此怀恨在心。 可怜柳七官人,还不知道啥子光景,锦绣前程就此断送。
数日后,礼部办公厅秘书处招秘书,组织部推荐了柳七官人。仁宗皇帝征求吕相国意见,相国奏道:“此人恃才放旷,放荡不羁,不思进取,全不以江山社稷为重。见任屯田员外郎期间,上班迟到下班早退,毫无政治觉悟,终日想着眠花宿柳,倚翠偎红,实在有失检点,折了天朝公务人员形象。若重用此人,恐为天下人耻笑。”言罢,把《西江月》一词呈与仁宗看。仁宗看罢,取过组织部的举荐信,画上圈圈,御笔亲批道:
柳永不求富贵,谁将富贵求之?
任作白衣卿相,风前月下填词。
意思是,柳永你小子既然不求富贵腾达,那就做你的布衣宰相,好好填你的词去吧。
礼部向柳七官人传达了圣上的旨意,柳七官人听闻后大笑道:“如今庙堂里朽木为官禽兽食禄,多是些不学无术、歌功颂德、逢迎拍马之辈,岂容我等才子出头!”从此索性把自己的工作室搬到青楼,并自制一手板,上书道:“奉旨填词柳三变”。
自此一味做起了专业填词“达人”。
待续……

马英东,笔名铁马,7O后,普兰店区莲山街道人。曾在《海燕》等杂志上发表文学作品多篇,获得楹联一等奖。系大连市作家协会会员。
与微信平台同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