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团战士业余演出队
识途马
去年十月,母校“红色娘子军"剧组48周年庆典筹委会要求每人交一张学生时代或“红剧"角色照。我提供了手握五寸钢刀,扮演赤卫队员的相片。其实这张照片是我当兵时在团宣传队时的照片,背景取自南安县邱店九二师招待所。
团宣传队的全称是二七四团战士业余文艺演出队,是一支有着较好口碑的队伍,它曾参加1964年第三届全军文艺汇演。由于野战部队特点,演出队成员条件苛刻,全都经过严格考察精心挑选,其成员精干,不是能歌善舞,能说会道,就是吹拉弹唱,一专多能,各有二把刷子。


战士业余演出队的宗旨是为兵服务,写兵演兵,反映部队精神面貌。那时师里每年定时举行一次师属各团战士业余演出队汇演,军里也会组织调演。为了能向上级领导机关反映各团精神面貌,团里每年都会从连队抽调早已物色好的人选,集中十天半个月搞一台约个把小时的节目,参加师里会演,创造条件争取军里调演或到地方参加军民联欢演出。(记得曾到南安郊区与福建省医学院进行慰问演出)所有节目都具有两个特色:一是因团以下部队没有女兵,所以所有节目没有一个女角色。二是除歌曲与器乐独奏合奏节目外,其余节目素材全部取自部队生话训练,自编自演。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全都是原创作品。节目的类型丰富多彩。有对口词,群口词,枪杆词,配乐诗朗诵;有评书,琴书,相声,舞蹈,活报戏,双簧,拉洋片,表演唱;还有独唱独奏,合唱合奏。乐队配备强大而精悍,打击乐有大小鼓,锣钹;管乐有小号,长号,圆号,芦笙,笛子等;弦乐有二胡,板胡,京胡,小提琴与中提琴。当然,当家的扬琴和手风琴更是不可或缺的。节目的内容也是包如万象:反映军训与生产的;反映官兵关系的;反映军民团结的;反映部队光荣历史与传承的,全是满满的正能量。


文艺干事戴富国是演出队的头,30几岁人仍可在舞台上翻出干脆利落的小翻,笛子独奏更是他的拿手戏,一曲“扬鞭催马运粮忙",让你听得心花怒放。以“象山连"史实为背景的舞蹈“象山红旗",让更多的人了解部队的血与火的历史。枪杆词“手持钢枪上战场",12名战士齐刷刷走上场,12支五六式半自动步枪被舞得风生水起,被舞得咔咔作响,12把枪口上的刺刀,被舞得寒光闪闪。这阵势这气场,连每天舞枪弄炮的战士们都热血沸腾,情不自禁的鼓掌叫好。拿着真家伙登台,这恐怕在全军乃至全国的文艺舞台上,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史无前例的吧。
写于二O二O年三月十一日

作者简介:识途马,本名廖光文,男,有过从军,地质队员,企业职工和政府部门干部工作经历。早年有文艺作品与诗歌分别入选原福州军区“前线报"一九七三年元旦春节演唱材料与原国家地质总局“地质战线"编辑的“地质战士之歌"。其散文诗歌与新闻稿件散见在市级及以上报刋杂誌。遵循文学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原则,作品中时隐生活原型,探寻有感而发,直抒胸臆,追求人性之真善美。
投稿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