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东山的涅槃之城
文/徐晓燕(四川都江堰)
一座山水之城,一名青年学生,一个平民女性,若不是那震撼寰宇的人类特大灾难,顶多是岁月长河中匆匆的过客,或素不相识,或擦肩而过,或相遇相知又缘聚缘失,十一年前的欣喜邂逅,七年前挚爱永辞,历历在目,仿佛就在眼前。
东山(曹东山,又名曹顿山),这座城市你来过,仍留下你的青春脚迹,还有你和大妈的遇见,曾得益过你帮助过的在校学生,父老乡亲铭记着你。东山,我们非常想念你……
相识东山是在“5·12”特殊岁月里。那天,临时居住的地震棚里,来了一群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他们来自祖国各地,有人民大学、湘潭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川内外高校。在这群有志青年中,东山尤为打眼,约一米九的个头,五官端正,两眼炯炯有神,是个帅气俊朗的大男孩。因我女儿也在大学志愿者之列,就此东山与我们相识相缘。
龙池镇望山村是国道“213”线通往震中映秀的咽喉之地,两面悬崖峭壁,地势险要,加上八级地震,成为地质灾害高危区多发区。崩塌飞石随时皆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过往车辆格外小心慎行。地震当天,镇公立医院的一辆救护车就在望江村路段被山上的滚石大砸中,一名医护人员当场殉职,那姑娘才二十多岁。那段特别艰险的路途,东山总是走在队伍前面,和他的队友扛着赈灾物资,每天穿行于望江村、黎明村一带。
七月的一天,东山说,他联系了母校的一个团体(自发)要捐助地震灾区的贫困学生和家庭,现需落实人员。我欣然应允,并和他约定一同前往距我们住地三十多里的地方,那里曾是我四十多年前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地方,现在都江堰唯一存在的乡级单位——向峨乡,其他的乡都升级为镇或街道了。
次日一早,东山和我出发了,他背着一个行囊,里面装着雨具、行李和干粮,左臂扎着志愿者标志的红袖章,脚穿胶鞋,顶着烈日炎炎,徒步十来里的山路去完成他的心愿。我俩一前一后,边走边聊,东山一口一个大妈的叫我,一路上对我照顾有加。
东山本姓曹,家住青海,父母以放牧为生,上有爷爷,下有一个尚在读中学的弟弟,家境不算宽裕。按当时的社会来看,90后的独生子女居多,孩子一降生就被两个家庭乃至更多的人,犹如葵花向阳般地宠爱着,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小皇帝小公主,亦如掌上明珠,又如豆腐落灰难,吹也不是拍也不是。即便学业有成,也是学业上的高智商,生活上的低能儿。像东山这样品学兼优的孩子,不知是他父母多大的福报呀。
日薄西山,经过一天的翻山越岭与实地调查,我基本落实了帮扶对象。东山和我返程,车至都江堰,东山说他还要到彭州小鱼洞,那里有他们的营地,还有他要做的工作。那时震后有些地方交通尚未恢复正常,东山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加之时间也不早了,他一个人辗转行程,他又累了一天,我不放心,劝他明天再去,但他坚持今天就走,我于心不忍,买好车票,一直陪着他,看他坐上车,掏点钱给他,东山只接受点零钱,他说买转车票够了。后来才知道东山是班上的特困生,他此次灾区之行均为自费。和东山惜别,心中多少有些宽慰,不管东山家境状况如何,待他学业有成时,就是他家人希望春天的来临。
寒夜深冬,年关将至,突然有一天,东山穿着厚厚的棉衣,提着一袋水果,与他的伙伴们风尘仆仆地出现在我眼前,还是那阳光帅气的脸,依旧亲昵地叫我大妈,嘘寒问暖,温馨如流直淌我心田。我们留宿东山一行,但他为了不给我们维修一新的住居添麻烦,执意去暂未拆除的地震棚住了一宿。他说:明早,他们还要去给望江村的贫困家庭和受助的学生送捐助物品及学习用具。
那寒夜,东山与我们一别,再无音讯。
和东山惜别的七年,曾是东山队友的人民大学乡建中心的张斌同学与我们相聚相逢,喜悦的同时,也带来沉甸甸的噩耗——东山不在了,因公牺牲了。张斌说,东山完成学业后,主动请缨,到祖国的边陲服役,成了部队的一名基层干部,两年前,为救战友和群众不幸牺牲,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就此,东山儿时的企盼,年少的努力,事业稳定后的期许,永远定格在了他年轻的二十六岁。
东山牺牲后,部队根据他的光荣事迹,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在整理他的遗物时,才知道东山在都江堰地震灾区鲜为人知的好人好事,原来东山一直致力于公益活动。那些当年曾得到东山和东山团队帮助的都江堰村民、学生听到东山牺牲的消息,无不痛惜,一个默默为都江堰人民贡献青春和热血的好青年就这样离开了我们。
那七年前的再聚,竟是东山永世的辞别。都江堰—青海,我虽与东山萍水相逢,来去匆匆,甚至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但他的音容笑貌,善行善举,犹如一颗流星划过我的垂暮之年,让我刻骨铭心,深深地融化在都江堰的青山绿水中。
是我自作多情吗?我想,一位母亲,养育了这么优秀的儿子,又痛失了这么优秀的儿子,天底下的母亲都会为之动容,抱憾无尽。
暖孩东山,英烈东山,生命如流星之绚美,此生无憾。
草原之鹰,我的东山哥哥
——寄语“5·12”志愿队友学长英烈东山哥哥
文/彭煦婷(四川都江堰)
在“5·12”的志愿者团队中
你是来自西北的儿郎
高高的个头,帅气俊朗
你走到那里,那时就有青春活力绽放
你和你的队友无惧滚石塌方
终日里,穿行在险象环生的路上
望江村,黎明村,水磨乡
你多方奔走,募集资金
救助身患沉疴的儿童马港
学成那一年
你主动请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保国卫疆
你把亲人眷念,儿女情长
折叠好,装进胸襟,藏在戎装
让草原的那抹橄榄绿
从此根植在军营,献身在国防
黑色七月的那天
为了群众,为了战友
离开了爱你的人,长眠他乡
把你的青春之歌
永远唱响在我们心上
军魂,铸就你铁的信仰
哪里有危难。哪里就是战场
我坚信,在另一个地方
你践行践言,仍在征途
仍在路上
牧民之后,草原之鹰
大地之子啊,我的东山哥哥
怀念你,我用山野的花儿
和着泪,织成心上的诗行
【人物简介】曹东山,又名曹顿山 ,男,1987年2月生于青海省乌兰县一个普通牧民家庭。2006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南财经大学国防生班。“5·12”地震时自愿加入抗震救灾志愿队伍,深入都江堰灾区,详细了解灾区贫困家庭和学生信息,发动西南财大、西南交大、电子科大、川大等诸多高校,对灾区一对一帮扶助学活动,同学们在他的感召下,成立了“在路上”志愿服务队,为患病的儿童多方奔走募集资金,使其得以救治。他为都江堰灾区倾力付出,但他的家境却很困难,是班上的特困生。东山完成学业时,主动请缨到新疆服役,成为一名基层干部。2013年7月13日,为了救援战友和群众光荣牺牲,年仅26岁,同年8月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授予革命烈士称号。
剧本改编自西财2006级国防生曹顿山的真实故事
本文选自岁月都江堰编辑部2020《灌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