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两位女儿抛弃的高老头的悲剧,当今社会还在重演吗?
作者:道之轶事
原创
一、高老头是谁?

被两位女儿抛弃的高老头的悲剧,当今社会还在重演吗?
巴尔扎克笔下的典型人物。
高老头是大革命时期的灾荒年间发达起来投机面粉的二道贩子。他虽然发了财,但巴尔扎克没有把他写成一个压榨别人的资本家。
高老头是从底层发达到富裕阶层,又从富裕阶层坠入到底层。
二、高老头为何不幸?
他的不幸的根源是他对两个女儿教育的失败和当初那个西方金钱社会风俗人情的腐败。
他只是一个靠运气和勤劳积攒了一定财富的个体户。
这跟现代人的追求财富和向往美好生活的个体户是一样的。
说明这高老头青壮年时还是很精明的一个人。
不然,唯独他在一个特殊的年代发了财。
他把一生所得的大部分财产一分为二,做了两个女儿的陪嫁。
被两位女儿抛弃的高老头的悲剧,当今社会还在重演吗?
因为陪嫁丰厚所以嫁的“好”。
这是那个时候法国的风俗,待嫁的闺女有陪嫁才有“像样的家庭”要。
像英国作家奥斯丁因为是穷牧师的女儿,姐妹多,没有陪嫁,嫁不出去,只有做老姑娘坐在家里写《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
那个社会很不公平,当然穷小子也娶不到老婆,只有做贵妇人的情人,巴尔扎克自己,也只能坐在家里写《人间喜剧》。
这是西方社会的风俗人情。
三、现在还有没有以婚姻的名义,父母的财产发生转移的?
在中国,嫁女儿的陪嫁用的是男方的彩礼钱,所以,娘家并不曾赔了夫人又折兵。
被女儿抛弃或者是被儿子抛弃,性质是一样的。
中国父母为了儿女也有把毕生积攒拿出来给儿女买房买车,自己过贫贱的生活。
儿女们快活,他们就感到欣慰。
有没有被儿女遗弃的,当然有了。只是少数。
总之,老无所依,被儿女不待见。
被两位女儿抛弃的高老头的悲剧,当今社会还在重演吗?
不待见的原因是老病交加,财富已经被儿女啃的一空,再无可啃的余地,便彻底的遗弃了。
像高老头一样被女儿啃的穷病交加的再不照面的不孝后人比比皆是。
儿女缺乏好的教育,娇生惯养,自私自利,虚荣心强,没有责任心。
四、高老头美好愿景的破灭是在人性的恶和社会的腐
高老头凭借自己做面粉生意挣的一份家当,大部分分给两个女儿当了陪嫁,把女儿送到上流社会。
而他无论在保留着贵族气质的封建思想的大女儿家里,还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属于资产阶级的小女儿家里,他都不能容身,也没有做长辈的尊严。
两个女婿通过一纸婚约掠夺了他的大部分财产。
高老头原指望靠两个女婿女儿安度幸福的晚年。
但在一个金钱至上,女儿们虚荣心太强又不成器。
高老头的安度晚年的美好愿景落空。
两位女婿是看不上他的。两位女儿是当不了家的,也没有主见。

他们都只想要他的钱,而并不想供养他这个人。
高老头的自尊在他受到冷落后而搬出来独立生活。
可他的两个女儿还要依附他,要他的钱,两个女儿轮换着来索取。
嫁出去的女儿并不是泼出去的水。
为了荣华富贵,高老头攀附贵族和银行家,并没有让他得到什么好处,也并没有让他的女儿们得到什么幸福和安稳的生活。
婚姻也陷于到金钱的游戏中。
本属于高老头的财产,本属于女儿们的嫁妆,女儿们没有支配权,以女儿们婚姻的名义而过了一下手,到了毫无人情味的冷酷的贵族和虚伪的银行家的手里。
这就像现在的彩礼钱,以婚姻的名义,穷了老子,富了儿子。
这还是好的,钱财在儿子家里保存着上一辈的积累还好。
问题是农村父母毕生积攒,有时不够,还靠借贷,娶回的儿媳妇,过了一年半载,过得不开心了,与儿子感情不和离婚了,携带定亲时的彩礼钱跑路了。
这个家庭便陷于窘迫的人财两空的处境里。
高老头悔不该当初,他也看到两个女儿的不团结,虚荣奢侈,只顾眼前对未来没有规划。

年迈而无力挽回局面的高老头只能老泪纵横,因为没有钱接济女儿而痛苦万分。
他对于女儿们的冷漠无情,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也发出了愤怒的呼嚎和诅咒。
巴尔扎克对于高老头的生活是从覆盖公寓开始具体刻画这个主角。只对他的过去财富的获得和财富的去向做了简要的介绍和交代。
被两位女儿抛弃的高老头的悲剧,当今社会还在重演吗?
通过一个穷大学生的视角把属于女儿们的上层社会和属于覆盖公寓的底层社会串联起来。
故事情节和事件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女儿们的虚荣奢侈,高老头的无私奉献,直到自己一无所有,只欠一死时。
他才幡然醒悟,他在绝望中对社会和他的女儿发出了强烈诅咒。
他攀附权贵的思想是造成他不幸的根源。
他临死前却有了理性的光辉,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意识到女儿们的无情无义。
意识到自己山穷水尽被女儿抛弃的事实。
那么女儿们不想被父亲拖累,就过得幸福吗?
他的两位女儿过得并不幸福。
她们榨干了父亲以后,她们虚荣的生活还在继续。
她们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婚姻是没有幸福可言的。
她们的丈夫是看上高老头能出得起的可观的陪嫁而娶她们的,当然高老头的女儿们虽然虚荣,虽然浅薄,虽然无教养,但究竟她们是绝色佳人,钱加美色使婚姻成立。
但金钱推动下的居心叵测的上流社会的人的婚姻使她们得不到丈夫的爱。
她们各自找情人,虽然他们的丈夫在外面也养情人。
有钱的贵族和银行家用金钱供养情人,但对她们却非常刻薄,掌握着高老头女儿的巨额陪嫁,却并不让虚荣的女人们支配自己从父亲那儿得到的陪嫁。
五、不成器的虚荣心很强的两个女儿是拖垮压死高老头的罪魁祸首
本属于高老头自己的钱,却因为女儿们的一纸婚约,他的财产发生了转移。
这种转移在他开始贫穷起来时没有回旋的余地。
女儿们看似风光,实质是贫穷的,大女儿因为自己嫁的是贵族而瞧不起自己的妹妹,因为妹妹嫁的是没有贵族头衔的银行家。
两姐妹不合,两姐妹在发生经济围困时只向自己的已没有经济来源的老父亲寻求救济。
而不能对他们的丈夫发起抗议,争取自己的权利。
两个女儿虽美貌如花,却懦弱无能,愚蠢蒙昧,又冷漠自私。
直到把高老头搜刮的一无所有。
六、那么现实社会有没有高老头的悲剧发生呢?
有的。
最后的结局,老无所依的事实。
女儿们靠不住。
在绝望中死去。
我村里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右腿出了毛病,也没钱看 ,他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
大儿子七八年前逝世了,小儿子家境也不宽裕。
大儿媳自身难保,顾不了他,说是他要是死了,丧葬费也不出的。
小儿媳嫌弃他,他单过,住在狭窄的房子里。
两个女儿很少来看他,他觉得活着没意思,常常跟别人诉苦。
但谁也帮不上他,他老婆死的早,含辛茹苦把儿女拉扯大,很不容易,现在风烛残年,身体不好,钱又没有。
子女们都不待见。
像他这样的不是特例,还很普遍。
即便是有一点退休金的也是很孤独。
总结:巴尔扎克塑造的高老头的悲剧给我们启发,对儿女不能太娇惯,要有自我保护意识,要认清客观现实。不能因虚荣而攀附权贵,丧失自我的尊严。
要培养儿女独立自主的能力,不能让子女像一根软藤把自己缠死。
没看过《高老头》的建议看一看,看过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沟通探讨这个典型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见仁见智发表自己的观点。
被两位女儿抛弃的高老头的悲剧,当今社会还在重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