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描淡写” 书芳华
赏读毕连云老师作品《芳华往事》
作者:秋水伊人
毕连云老师是我的小学老师。上世纪七十年代,毕老师和她们家崔老师,为了支援牛泉镇《当时叫公社》的教育建设,两人一起到我村支教。那时的他们正值青春芳华年代,他们家大儿子刚上小学,小儿子才出生不久,他们就住在校园里。记得课间休息时间,我和几个女同学挣着抢着去抱一下她家打扮的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小孩。毕老师在我村小学,崔老师在教学联中。可以说亓毛埠是他们的第二故乡,因为直到现在,他们家还和我们村里好几个家庭有来往。当时我们村还有几位公办教师:中学里边法培老师、贾如学老师、石鲁伦老师。小学里除了毕连云老师、还有燕佩然校长和陈庆成老师……
上世纪六、七、八十年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经历过那个时期的人都知道,当时农村大都是民办教师支撑着农村的教育。偶尔有几个公办教师出现,惹得村民们好生羡慕!因为他们吃公家饭,不用成天到天地里劳作,拿着户口本、口粮本就可以到公社粮站买粮食,被称为吃“国库粮”的人,那个年代城乡差别有点大,不光从吃上看的出来,穿衣打扮也不同。因为他们长年坐办公室,不用“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因此,他们大都衣服干净整洁!不像我的父辈老乡成天“灰头土脸”的。
没准那时的我一直认真、虚心、刻苦地学习,成绩一路遥遥领先,就是受了他们的影响,想着将来变成她们那样的人也说不定呢!
说到毕连云老师的《芳华往事》,就不得不说一下我的创作之路和师生之谊。前几年,随着我不再担任英语课的教学工作,到了后勤工作岗位,相比较而言,有了一定的空余时间,我心里那颗爱好文学的心逐渐“膨胀”,再加上参加了驴友俱乐部,每周周末跟着队伍去跋山涉水,欣赏祖国的大好山河,驴行一年,我的散文集《秋水涓流》也落地成书了。
我这个人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是老师们眼里的“小红人”,我当时同学的“戏言”。也就是说老师们都特别喜欢我呗!因此我的师生关系相当好!我的书出来后,我就拿着书,一个老师一个老师的去送,从本村小学一直送到函授学习时山师的部分老师。有几个还根据老师家孩子多少,每个小家庭也给他们一本。因此好几个老师家的孩子都“姐姐” “姐姐”的叫我,我也很享受这个称呼!像是毕连云老师家的小勇,贾如学老师家的儿媳立新等。巧合的是: 我们三个都在济南市莱芜“凤之韵合唱团”里待过。
知道毕连云老师出书,还是2019年春节前,我像往常一样,买了点年货,拿着我的第二本书《许庆胜人品文品研究》去给毕老师送书,刚一落座没说几句话,我就恭恭敬敬地拿出我的书给毕老师。毕老师轻描淡写地说:“玉玲啊,我也弄了一本”!当时我心里咯噔一下!我心里话: 八十岁的老人啊,而且我还知道,前两年夫妻二人同时生过一场大病,我记得当时一个在济南省立医院住院,一个在莱芜中医院住院。怎么几天不见就写出一本书来了!我好纳闷!
毕老师的书不看不知道,一看真不得了!我拿着毕老师的书回家当晚,连夜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真得相当吸引人!这可不仅仅因为是我老师的书的缘故!《芳华往事》不论从板面设计,文字表述、还是内容真的是非常吸引人!情到深处我几次泪湿眼眶,几次停下来拭干眼泪。文中既有对家庭每个成员的热情讴歌,尤其是对父母亲情的倾力歌颂,对父亲遭遇不平待遇的叙述,对母亲含辛茹苦带大姊妹几个的那种不易,还有一路磕磕绊绊的工作历程等。还有几个家族的家谱示意,和展示家庭成员生命中美好瞬间的图片整理。
在这里我主要想说一下毕老师对自己出书的“轻描淡写”!听到毕老师出书,我由最初的愕然,到后来的淡定。于是我就和毕老师聊聊她的写书的过程!
她说:最初我还是受了你们的影响!他说的“我们”包括她的“亲家”陈文中老师和我。在这里我先插个话:说一下这个“亲家”的来历:乍一说“亲家”,相信各位和我一样,首先想到的是“儿女亲家”,毕老师这里的“亲家”却和儿女无关!原来,毕老师和陈老师的爱人韩增芳老师都是莱芜“一实小”的老师,两人一个办公室很长时间,彼此性格、脾气相投,却又苦于两家都是俩男孩,没有女孩,毕老师说:“谁说没有女孩就成不了亲家?俺就喜欢这么叫!” 于是两家就这么成了‘亲家’!” 并且一直这么叫着成了习惯!从这儿也可以看出: 毕老师性格的开朗、豁达!看着我们都出书,毕老师心里想:这不俺亲家出书,俺学生也出书,俺为什么就不能出书呢?真是八十岁的老人,二十岁的心态!呵呵!
最初毕老师写书是从“抄书”开始的!她心里话:俺不会写书,还不会抄蛮?“抄书”?抄什么?那就抄名著呗!俺先从《红楼梦》抄起!她把这一想法和家人们说了,大家一致同意,她的二儿媳李梅荣赶紧去书店买了精装《红楼梦》上、下集,又买了十个抄写本,不够再买!于是,毕老师就开始了她的抄书生涯!并且一抄就抄了四年半!
毕老师抄写《红楼梦》一段时间后,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因为毕老师的二儿媳李梅荣是莱芜名师,学科带头人,经常和报社、电视台的人打交道。有一次,莱芜电视台的几个工作人员在李老师案头看到几个《红楼梦》抄写本,那娟秀的字体,那股子认真劲儿,一下子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他们就问李老师:“这是你抄写的吗?”,李老师如实回答:“不是,是俺婆婆抄写的!”边说边流露出一种自豪感!然后李梅荣就把毕连云老师抄写《红楼梦》的前前后后的经过介绍了一下,电视台的一帮小青年也不采访李老师了。他们收拾了一下拍摄工具,驱车感到了毕老师家采访起了毕老师,他们拍摄了毕老师抄写《红楼梦》的花絮,并做了一期节目,这真的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呢!前前后后毕老师花了四年半的时间抄写完了《红楼梦》,用了四十多个抄写本,这得有多大的毅力来坚持啊!
写到这里我对毕老师能写书、出书丝毫不再怀疑了!我的老师不会写书,谁会写书啊!这也就有了文章开头我拿到毕老师的书后连夜看完的一幕!
《芳华往事》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家国情怀》《朝花夕拾》《家长里短》《家族记忆》和《温馨回忆》。
《家国情怀》主要叙述了父亲投身革命,母亲勤劳持家支持革命,全家下渤海的经过,还有难忘那年“七月七”,以及老人言传身教的好家风和父亲平反昭雪的过程。整个描写了由于父亲早年参加革命,所有家庭成员同呼吸共命运的故事。《朝花夕拾》主要写了作者一路求学,终身从教,结婚成家和退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家长里短》部分篇幅最多,主要写了作者业余时间剪报学习,亲朋好友之间的书信往来,以及和孙子辈之间的交流,可谓点点滴滴都是爱!《家族记忆》主要是展示了毕家、崔家和毕老师外婆吕家近世家谱示意图,从中可以了解这个家族的兴旺及人际关系。最后的《温馨回忆》,用了将近20页的篇幅,用照片的形式,集中展现了这个大家庭五十多年的美好瞬间留影,为本书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使得本书图文并茂!
别人写书可能倾尽毕生之力,我的老师写书、出书,真可谓是《轻描淡写书芳华》!

秋水伊人: 原名:亓玉玲,本科学历,高级教师。教学之余喜欢唱歌、跳舞、旅行,更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原莱芜市作家协会会员,原莱芜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济南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作品散见于《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山东教育报》、《中国作家网》等各种报刊杂志、网络媒体。出版个人散文专辑《秋水涓流》和评论集《许庆胜人品文品研究》。《秋水涓流》获原莱芜市第二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更多内容请长按二维码关注“芃芸国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