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沙仁昌
朗诵/孟艳艳
我的故乡安波是片文学的沃土,这些年,从安波走出多名作家,记者,编辑。而这些人当中,最令我感动和敬佩是张恩先。
张恩先虽是农民的儿子,但智商情商都很高,可命运却给他开了个玩笑,让他成为残疾人,使他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那年,当他两个妹妹拿到名牌大学录取通知书时,他把自己关在屋内号啕大哭一场。
我与恩先父亲是中学校友,他是我的学兄,而与恩先结识,却是因为文学。80年代初,我大学毕业后就去《海燕》做了编辑,因为我是农村出来的,知道农民的孩子多么不易,所以在选编来稿中,格外注重和关心来自农村的自然来稿,孙惠芬的《静坐喜床》,就是从自然来稿中挑选出来的,并帮其润色加工后发表的。记不住是哪一年,有一天我突然接到来自家乡安波的一封信,还附了一篇文学作品——这就是我笫一次知道了张恩先这个名字。当时的感觉既亲切又激动,家乡终于又有人爱好文学了!我认真地看了他的作品,觉得离发表的水平还有很大距离,便给他写了封鼓励的信,并建议他参加当时《海燕》正在举办的“无名小卒”文学大奖赛。于是,他又寄来两篇参赛作品,其中一篇小小说《卖树》被刊发在“无名小卒”专辑里,还获了二等奖。
一个新人,当他的作品得以发表,就是他命运的转折点,从此,恩先就一发不可收,陆续在多家报刊发表小说,散文等作品,成了普兰店乃至大连地区文学圈里的知名作者。
我俩第一次见面,是在安波孤山子村头他的小店。那是我回家看望父母,随便给他捎了些文学杂志和稿纸。见到他,才知道他是个残疾人,而且很重。我的出现,让他很激动,双手紧紧握住我不肯放,眼里满含泪花。看到他的状况,我心好疼——一个狭窄的小店,是他维持生计的唯一依托,每天吃住在这里忙活生意,还要插空写作。人生好难呀!
恩先是个重情重义的人,有一颗感恩的心。别人给他一点点帮助,他都铭记不忘,并千方百计地施以回报。我父母健在时,每年春节我都回安波和父母团聚。到了大年初一,恩先都要拎着一条烟去我父母家拜年。孤山子离父母家的张屯虽说不远,但也有二三里地,这段路程对健康人来说不算什么,可对一个步履蹒跚的残疾人来说,那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坚强,连我老母亲都心疼得不行。我父母去世时,他闻讯打车拉着香纸鞭炮赶来吊唁,并痛哭跪拜。有一年秋天编辑部在安波办笔会,结束时,恩先将他家梨树上的梨摘了十几箱送给我们。
后来,我做了副主编,不直接处理初审稿件,我将恩先托咐给王桂芝。王桂芝是个善良热心的人,她对恩先也特别关照,有次还专程赴安波看望恩先,还委派她在报社当记者的儿子亲自采访恩先,恩先对王老师也是念念不忘。两年前,当他得知王老师辞世的消息时,痛哭流涕,多少天想起王老师就泪流满面。多年前,在一次公众场合,我与时任大连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李扬坐在一桌吃饭,我向他介绍和推荐了恩先,李扬也很办事,从此,恩先在残联也有了一席之位。看到恩先的成长和进步,我很欣慰,特别是他后来娶妻生子,而且两个女儿都很优秀,我更由衷地为他高兴。
恩先为人诚实善良。都说无奸不商,但他从不坑害乡亲赚黑钱。他做生意从不越底线,始终坚持薄利多销。正因为如此,他的生意很红火,越做越大,盖起了门脸楼房,换了新店面。赚了钱,他还不忘做社会公益事业,我每次回故乡,乡亲们提起他,都竖大拇指。
恩先小有名就,前两年,他申请了公众号,办起了网刊,义务本地区作者(作家)搭建一个发表文学作品的平台,组织大家开展文学活动,把整个安波,普兰店地区文学圈搞得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做为一个残疾人,要照顾生意养家糊口,还要修改稿件。近日,恩先以抗疫作品为主题编辑和印刷《边外部落》小册子,夜以继日地劳作,常常累得头发晕、眼睛痛,他的精力简直就是个超人。不过这样也好,他活得充实、开心。看到今天的恩先,我不但是欣慰,而是欣喜!
人在世上走一遭不容易,不能辜负自己,更不能辜负社会。但愿我们都活成恩先这个样子!

作者简介:沙仁昌,1946年农历8月29日生,1968年毕业于新金四中,1980年毕业于大连师专。曾做过农民,教师,公社广播站编辑,《海燕》编辑,副主编,主编,社长,大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天女木兰》,长篇小说《天女峪恩仇》,《口袋里的美国》,纪实文学《写给母亲》。

朗诵者简介:孟孟艳艳,笔名梦叶,喜爱朗诵,喜爱摄影,喜欢读诗歌散文,喜欢用声音品味文字,用声音倾听生活。艳艳,笔名梦叶,喜爱朗诵,喜爱摄影,喜欢读诗歌散文,喜欢用声音品味文字,用声音倾听生活。
与微信平台同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