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贫让我的故乡改变了模样
长沙市怡雅中学c1904班 刘祁楚
家乡啊,我为你歌唱!我真的要感谢习近平爷爷,是他的精准扶贫指示,让你改变了模样,成了我最向往的地方!
这是我第二次从老家回深圳后,发自内心的感叹。
我出生在深圳市,但我的老家在祁东县步云桥芭茅冲的一个山旮旯里。听老爸说,那里七沟八梁十九岗,山高水险,一条小路左盘右旋,十分难走。方圆四、五十里就住着我们一户人家,整天云里雾里钻山沟,不知道外面世界有多大。
听老爸这么一说,我情不自禁地朗诵起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远望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老爸笑道:“你倒是挺有诗意的,赶明天我带你去走一趟,让你好好感受一下”。
第二天,老爸自驾车带我直奔芭茅冲来。到了步云桥镇,寄存好小车,改作步行。我问老爸还有多远,老爸遥指前面一抹崇山峻岭,打趣地说:“那白云生处便是,大约三十几里吧。”
开始时,我觉得挺新鲜,一个劲沿着笔陡的山路往上爬,才翻个一道山梁,我就气喘吁吁。后来,全是老爸背驮肩扛,在大山里转来转去,把我转晕了头,分不出东南西北,上下高低。再后来到家了,眼前是一排低矮的茅草屋,傍边有半间土砖瓦房,听老爸说,那是爷爷奶奶花一生的心血建成的。
伯伯、伯娘知道我们要来,早就烧好饭菜。我一进门看那凳子,那桌面,那碗筷,全是黑糊糊、油腻腻的,特别是伯娘那手,跟山神庙土地婆婆的手差不多,墨黑的.......,囫囵吃了一顿,睡了一宿,第二天我吵着回深圳,压根儿不想再去芭茅冲了。
时间一晃六年,赶上过春节,老爸老妈执意要带我回老家去给伯伯、伯娘拜年。我无可奈何,只得同行。原以为车到步云桥又得寄存,没想到老爸冲我一笑,一打方向盘,进入了一条新修的公路。透过车窗玻璃远远望去,记忆中的那条山路不见了,而是一条崭新的水泥路,飘然如带,在青山、白云间蜿蜒盘旋而上.....,不出三十分钟,我们就到家了。
眼前是一处新盖的农家小院!这是伯伯的家吗?我不敢贸然下车,悄声问老妈。妈妈一指,那不就是伯娘吗,她来迎接我们了。随后,伯伯也出来了,还燃放了一千响炮竹呢。远处有一群小朋友,用手比比划划。老爸说,他们欢迎你这个来自城里的洋娃娃哪。
一进家门,我第一眼就看在到客厅正面墙壁上贴着毛主席和习主席的画像,下方是一幅十字绣:富贵花开,年年有余,八个金字十分显眼。彩电冰箱一应俱全,茶几上摆满了各种糖果。伯娘连说带笑,给我剥糖纸,我突然发现她那双手变了,变得白净透红了,于是我放心接过她递给我的上海牌“小白兔”。
伯伯正在给老爸嗑家常。从他们的谈话中我才知道,三年前,伯伯被列入了精准扶贫清单,决定把他一家从偏远山旮旯里迁出来。这个农家小院是政府出资修建的,拎包入住,什么都不用自己买。伯娘在一旁插话说,连我们妇女用的洗发水、洗手液都考虑了。过去蹲山沟,妇女洗发用的是草木灰水,至于这手就顾不上了,邋遢得很,侄儿上次来,见我手脏兮兮的,定连饭都没吃饱,是吧?听伯娘这一问,觉得脸在发烧。
吃罢午饭,伯伯带我们去看了另外迁来的三户人家,一家一个小院,上下两层,窗明几净。他们笑得合不拢嘴,齐夸习主席精准扶贫政策好。
这时,我们路过一个池塘,只见伯伯就地扯一把青草往池塘一扔,塘里的水面哗哗作响,突然冒出一大群鱼来。他说,这池塘是他承包的,鱼苗是县农科所无偿提供的,鱼类品种齐全。今年年底,不算黄花菜、稻谷和鸡鸭,就这一池塘鱼也能赚个八九千元。伯伯身后一个大爷说,政府不但让我们迁得出,还引导我们发家致富。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哪有这美的事!习主席精准扶贫的政策就是这个!他伸出大拇指,赞不绝口。
我们在老家呆了两天,老爸急于回深圳,而我还真不想离去。在回深圳的路上,我仔细琢磨,仔细品味,由衷赞美习主席的精准扶贫政策!
指导老师:李鲜艳




(小作者在学习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