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高了
崔西明
有种感觉很良好,
脚踏云雾空中飘。
飞眉舞色唾星溅,
指手画脚音声高。
天下没有不晓事,
地上全是往来道。
归家不识槐荫路,
入梦沉酣奈河桥。
醉里忘却愁滋味,
满目金花鸣翠鸟。
庚子年五月十四日扵岱下怡兰文斋
科举治
崔西明
前秦举贤问五老,
隋唐开科选才茂。
肇始拥挤登华山,
从此络绎攀蜀道。
说是陪衬贵胄子,
也许深山出俊鸟。
进士及第戴乌纱,
正大光明着红袍。
倘若耿介运偏消,
一路贬谪去海角。
耐得寒窗十年苦,
怎比纨绔爹妈好。
莘莘学子成仙路,
原是银河鹊搭桥。
望子成龙平凡心,
尽入壳中被套牢。
不忍魔道学范进,
难能陶潜图逍遥。
天生我材必有用,
荒年无计种紫荞。
庚子年五月十四日扵岱下怡兰文斋
夏之泰山
崔西明
岱居东亚青木岚,
喷云吐雾缠嵬岩。
云吞峰头扯千帆,
风卷雾霭惊万蚕。
青龙偶尔露首尾,
噀水泻玉垂琼帘。
俯仰过眼皆成诗,
一山飘渺人欲仙。
庚子年五月十五日扵岱下怡兰文斋
夏日登岱
崔西明
盛夏登岱雾中行,
迷离恍惚入龙官。
千嶂缥缈青玉案,
万窟明灭琉璃灯。
北海蚌珠植悬圃,
南溟珊瑚养浮庭。
丽姝舞动湘妃裙,
龙女蹁跹洛神绫。
高山流水经石峪,
十面埋伏迎客松。
欲访龙王寻不见,
探报作法玉皇顶。
升阶陡觉高尔寒,
脊背汗流腿抖颤。
牛喘登攀手扶栏,
栏杆湿滑凉且粘。
侧目周遭云雾走,
你追我赶翼襟连。
仿佛误进盘丝洞,
丝丝缕缕互纠缠。
绝顶已陷云海里,
滔滔滚滚浪涌翻。
龙王不知何处去,
欲追踪影已枉然。
云雾激荡若船行,
日观铁塔挂征帆。
飒飒风声箫吹秋,
羽飞兽奔迹凌乱。
风卷云雾如潮退,
天庭幔移蓬莱山。
群峰碧玉豁朗出,
如琢如磨翠超然。
近俯泰城似海市,
远观齐鲁若蜃幻。
滴呖一声鹰踅空,
扶摇直击蓝苍天。
夏日登岱旨趣别,
人仙只隔一层帘。
暂且忘却迷茫事,
应知世途修甚远。
庚子年五月十五日初稿,十六日改定扵岱下怡兰文斋
小暑面
崔西明
小暑煮拉面,
黄瓜麻汁蒜;
凉开拔银丝,
入肚生春寒。
三伏奈我何?
心静即是扇。
欤唏面久长,
呜呼无饿饭。
庚子年五月十六日小暑吃凉面记诗,扵岱下怡兰文斋
小暑面偶忆
崔西明
鼎沸煮小暑,
面条水中旋。
岁月没脚蠏,
匆匆晷影短。
方脱开裆裤,
倏至护背年。
犹记少儿时,
阳春娘亲擀。
细长若龙须,
柔韧耐嚼咽。
些些黄豆香,
浓浓椿卤咸。
两碗不过瘾,
母亲嗔我馋。
轻点我额头,
高挑小半碗。
因经三年饥,
饿腹欲难填。
今尔忽惆怅,
昔香复暗传。
乡愁在滋味,
娘牵风筝线。
庚子年小暑日扵岱下怡兰文斋
高考进行时
崔西明
高考进行时,
金蝉鸣高枝;
蟋蟀始入宇,
为祝谱新曲;
吉鷹翔瑞云,
灵鲤越禹门。
沉着应战阵,
怀揣平常心。
大梦临初觉,
静待平地雷。
夜半起看月,
明月播清辉。
预祝莘莘学子心想事成!
庚子年五月十七日扵岱下怡兰文斋
高考高烤
崔西明
溽暑周天彻,
高考同炙热。
年年类相似,
年年有异别。
开春备考时,
新冠正肆虐;
校门暂封闭,
网络授课业。
江南梅雨季,
洪水断道绝。
世事总难料,
命运多坎坷。
诚祈神相助,
祐把龙门越。
敬献铁观音,
心清志若铁。
不只图光华,
亦慰父母血。
祝莘莘学子进士及第,金榜题名!
庚子年五月十七日扵岱下怡兰文斋
大考日
崔西明
学子入考场,
父母立校旁。
目见非所视,
心思非所想。
望眼欲穿时,
力透三重墙。
焦若热锅蚁,
慌如尾追狼。
忧患祷诸神,
日夜三遍香。
所虑惟子女,
恨己难帮忙。
望子成龙梦,
已然入膏肓。
形似考学生,
实是考家长。
人生一场考,
所愿全押上。
苦哉我华夏,
悲哉我炎黄。
科举虽废止,
阴魂犹飘荡。
君看路边草,
坚韧且顽强。
庚子年五月十七日扵岱下怡兰文斋
国耻应大写
——纪念“七.七“事变83周年
崔西明
人类常蹉跎,
华夏多悲歌。
丛林法则古,
积弱徒奈何。
强盗觊觎久,
乘隙便呑噬。
手持屠龙刀,
肥瘦任切割。
列鼎烹脔肉,
虎狼争饕餮。
清庭引倭入,
本为抗强俄;
孰料自掘坑,
引来狼一窝。
倭寇建伪满,
意吞大东亚。
浊酒自己釀,
苦酒自己喝。
步步为营计,
招招俱失措。
五花大绑绳,
身首俱套索。
割地又赔款,
困牛凭拆卸。
断指舍“七子”,
海参崴被攫。
日本欲称霸,
灭华既定策。
国耻”九.一八”,
其时犹未雪;
“七.七”成拐点,
南京血成河。
内斗称内行,
外御肝胆怯。
利益连豪门,
权谋几商榷。
人民积怨深,
揭竿为国业。
血肉筑长城,
遗书蘸血写。
群情共振奋,
民族方团结。
抗战十四年,
寸土燃烽火。
牺牲三千万,
面涂同胞血。
我今念“七.七”,
国耻应大写。
如此大劫难,
究竟为什么?
痛定应三省,
切莫走覆辙。
从来辱自取,
外侮执相胁。
楚灭怀王过,
屈原尚自责。
天问无应答,
抱愧沉汩罗。
其情悲可悯,
其魂归山岳。
树倒无完卵,
灰飞烟即灭。
凤凰求重生,
涅槃须炉冶。
骨硬筋方壮,
品高思无邪。
心中想百姓,
贪吏要根绝。
民富国基牢,
筑堤防蚁穴。
民族复兴时,
大梦民先觉。
庚子年”七.七”事变八十三周年祭。扵岱下怡兰文斋
庖丁千次试牛刀
——致泰安地区高考学子
崔西明
高考天气晴方好,
映日荷花馨香绕。
月下蟋奏小夜曲,
柳上蝉歌咏叹调。
虽已小暑热未至,
且喜岱宗赠松涛。
百米冲刺争奋勇,
拼搏何用冲锋号。
竹苞松茂会有时,
成绩高低莫计较。
征途万里君须记,
庖丁千次试牛刀。
庚子年五月十九日扵岱下怡兰文斋
“三考”偶得
——考官考题考生
崔西明
小鸟衔枝过大洋,
广州举义放几枪?
牛顿百思不得解,
爱因斯坦费思量。
愚公移山何时了,
精卫填海几复往?
文王羑里演周易,
未卜曹冲会秤象。
庚子年五月二十日扵岱下怡兰文斋
赏荷
崔西明
踯躅荷塘岸,
清风撩薄衫。
柳蝉重翅振,
红蜓轻翼旋。
日光投身影,
恰与莲比肩。
静观忘流年,
闻香入禅关。
庚子年五月二十一日扵岱下怡兰文斋
问荷(外一首)
崔西明
之一:
南塘碧荷深,
蓮开若璧人。
皆言莲子苦,
凭甚吐清新?
之二:
植根黑紫泥,
出水翠如玉。
问君何高洁?
但笑无一语。
庚子年五月二十二日扵岱下怡兰文斋
人、人性、人类
崔西明
词语相对生,
意味深且远。
自私生贪婪,
贪婪变野蛮。
野蛮去抢掠,
正义俱沦陷。
古时射弓箭,
现在甩导弹。
何管众生死,
剑锋常走偏。
阴谋搞暗算,
阳谋是谈判。
一部人类史,
页页血泪篇。
人生何须多,
无非吃和穿。
一天三顿饭,
冬棉夏換单。
只要勤耕耘,
欢乐庆丰年。
即便有灾害,
以丰能补欠。
和平都安乐,
战争起硝烟。
人和是非少,
世和无离乱。
财富聚无多,
多时生糜烂。
战争产英雄,
不公思圣贤。
仁义礼智信,
道理很简单。
人人皆明白,
就是难实践。
向来公生明,
不私方清廉。
人字如何写,
人生如何断?
人类向何方,
迷途应知返。
日月当头照,
绿水绕青山;
花香鸟亦语,
质朴且浪漫。
人类不知惜,
自贱自作残。
孔子呼大同,
皆因世不平。
孔子倡克己,
贪腐成风气。
孔子吁复礼,
傲慢且粗鄙。
特权加强权,
弱者怎与敌。
仁道在左近,
求之若万里。
琴弹龟山操,
泰山目难及;
吟咏丘陵歌,
悲伤难自已。
喟叹无斧柯,
前路树荊棘。
时越两千春,
人类未长进;
科技月月新,
人性日日泯。
苍天频示警,
茫然未觉蠢。
达摩利斯剑,
一发系头际。
洪水漫山川,
挪亚在哪里?
病毒当空舞,
对面不相识。
扬沙尘蔽日,
扫荡若卷席。
人类覆亡日,
不再遥无期。
地球此家园,
太阳系唯一。
舍此欲何行,
舍此觅何地?
天地复玄黄,
再造问上帝。
上帝心已伤,
只好向隅泣。
竖子不可教,
只能任暴弃。
偷食禁果者,
蛇心毒已极。
自作孽兮不可活,
玩火自焚噬肚脐。
人类覆灭日,
宇宙不忍忆。
一部创世纪,
尘封长河底。
可怜煌煌语言与文字,
任凭鱼鳖虾蠏慢慢习。
庚子年五月二十二日扵岱下怡兰文斋
江西赣州福寿沟
崔西明
庆历进士名刘彝,
熙宁知军于赣州。
是年暴雨淹百巷,
当即鸠工修二沟。
勘查谟画寻规律,
上善若水低处流。
纵横纡曲行若龙,
条贯井然入章贡。
借势挖池布局巧,
蓄水积淤利环保。
涝能排泄旱能浇,
鱼荷兼养空气好。
俯看二沟点画稠,
恰同篆书写福寿。
庚子新冠毒未消,
江南暴雨洪若潮。
城乡浩淼若汪洋,
街市淹没水中泡。
唯有赣州出风头,
洪水乖顺渠中走。
历尽春秋凭风雨,
至今人谢刘知州。
刘彝本是福建人,
曾有名言振千秋: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独树碑石能启后。
博爱服众百姓敬,
惠行天下仁义厚。
江西赣州福寿沟,
淘尽庸官泥墙头。
贪官污吏镌另册,
耻辱柱上臭名留。
注:1、刘彝,北宋庆历年进士第,熙宁年任赣州知军。因洪涝遗害赣州城,遂谟划修福、寿二沟渠,至今受益。赣州人建公园塑其像以纪念。
2、章、贡,即章江贡江。
庚子年五月二十三日扵岱下怡兰文斋
庚子年中考记事
——致正在中考的孙女正和
崔西明
轻云漫卷阳不骄,
和风翩然会中考。
荷花出秀无俗艳,
清香宜人浊气消。
正常发挥随流水,
快意人生过康桥。
祝中考学子心想事成!庚子年五月二十四日扵岱下怡兰文斋
我以我歌颂战友
——向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的武警官兵致敬
崔西明
抢险救灾谁打头?
武警官兵军歌吼。
披星戴月沐风雨,
餐风露宿战洪流。
奋不顾身迎难上,
赴汤蹈火不甘后。
咱与人民共呼吸,
百姓是咱血和肉。
同是炎黄子孙种,
舍生忘死保神州。
我以我歌颂战友,
博爱大写名未留。
望战友们珍爱自己,注意身体健康。科学抢险救灾,因势利导,争取以最小的付出,赢取更大的胜利。因为你的身后有许多亲人热切的目光,在关注着你们!
庚子年五月二十四日扵岱下怡兰文斋
槐花五月满泰城
崔西明
五月槐花正葱茏,
冰蕊晶莹天馈赠。
唐槐抱子晓母恩,
卧龙连理喻亲情。
槐荫荫庇子满堂,
花果泡饮多寿翁。
落英满地君莫扫,
应留香雪铺泰城。
自唐以降,泰城遍植国槐。岱庙有唐槐抱子,泰山有卧龙槐。古槐已成古老泰城的一种象征。每至农历五月,槐花盛开,馨香弥漫。故诗之以记。庚子年五月二十五日扵岱下怡兰文斋
泰城古槐
崔西明
泰城风景看古槐,
胴体伟岸擎巨盖。
即是躯干已洞裂,
犹有筋骨接地脉。
芳花吐蕾白似雪,
香魂萦心志未改。
世人莫笑古槐老,
千岁尚且展风采。
祖宗栽树荫后辈,
后辈接手应续栽。
世世代代植不停,
风风雨雨同豪迈。
人树两旺庆丰年,
道法自然共未来。
庚子年五月二十六日扵岱下怡兰文斋
伏天遐想
崔西明
入伏即至桑拿天,
静坐槐荫亦流汗。
电扇空调宜慎用,
汗芽憋回隐成险。
回想当年拉练时,
汗溻背包两层棉。
日行百里未喊累,
能替战友把枪肩。
借宿农家暮色晚,
查铺归来方入眠。
难忘回程“九.一三”,
连夜行军腰背酸。
宿营京西礼花营,
放头倒睡形似瘫。
日上三竿方强起,
迈步趔趄腿打颤。
白天修整夜开拔,
进驻师部做值班,
每排三辆“212”,
文书亲自发子弹。
夜幕降临驱车出,
京郊东坝河一线。
神经紧绷若琴弦,
战备一月方趋缓。
往事如烟成一梦,
回眸一瞥倒春寒。
放眼江南洪水泛,
战友抗洪抢险滩。
暗攥拳头喊加油,
祝愿早奏凯歌旋。
退休在家摇蒲扇,
三伏再热只等闲。
注:1、从1970年开始,部队轮流拉练。我所在警卫第二师第十五团,从大使馆勤务撤防,拉练去平型关。因我在北京内燃机总厂支左,未能参加。1971年过半,我支左期满回到防地北京体育馆,时任四连三排排长。不久即随全团参加第二次拉练。拉练即将结束时,正赶上举世震惊的“九.一三〝事件。白天行军百余里,晚上近十点钟方在城子坡煤矿职工宿舍吃饭休息。由于环境陌生,我习惯性地去查看我排三个班的居住房间,以防突发情况时找不到他们。我休息时已经接近12点了。刚躺下没多久,大概凌晨1点多钟,紧急集合的哨声吹响了。我急忙起身,背包让战士替我打,我忙着去通知三个班。光说有紧急任务,具体什么任务不清楚。队伍随集合随出发,一路上序列很乱。反正朝返回北京的方向,能走多快走多快。天亮时才到半壁店部队礼花营驻地。
2、9月14号夜间开拔,穿越北京城,回到北京工人体育场对过警卫二师师部,我所在的四连作为师值班部队住师部西楼。212即北京大屁股吉普车,每个班一辆,挤挤可坐一个班。每至夜晚全副武装乘车去北京东郊出防训练,由北京卫戍区一名副司令员亲自指挥。一个月后,有关“林彪事件”的文件方传达到排级干部。这才恍然知晓内情。
庚子年五月二十六日扵岱下怡兰文斋
怎禁得
崔西明
乍阴乍晴那风,
忽高忽低那筝;
莫开莫落那花,
勿来勿去那梦。
怎禁得,那思绪恍兮惚兮,
直惹得,那神情或乐或悲,
一时伤感无着,
一阵疼痛莫名。
庚子年五月二十七日扵岱下怡兰文斋
奈何天
崔西明
天河挂悬如倒瓮,
天眼不睁云梦中。
高山流瀑泥龙竖,
平地洪水泽国横。
眼见乡村房屋倒,,
奈何城镇门市倾。
江南省市二十六,
河湖堤坝九千零。
泥石塞道道断行,
江水漫堤与树平。
鱼池兜底散鱼虾,
荷塘没顶摧芙蓉。
良田浸泡难计算,
财产损失数无穷。
水利设施少谟画,
面子工程多邀功。
万丈高楼摩碧空,
七尺地下蚯蚓洞。
自然考验题一道,
奖旗满墙变差评。
大衍之数五十整,
四十有九皆为用。
只有一分修己身,
讷言敏行惠民众。
无奈多是假和尚,
胡乱撞钟瞎念经。
功夫唯上不唯下,
眼睛狡黠长头顶。
平时心思何在焉?
常年贪腐吳娃宫。
关键时刻保纱帽,
江山毁容心不疼。
虽然无心做水怪,
客观为敌成鳖精。
所幸中央决策明,
抗洪赈灾一声令。
数万雄兵抢险关,
敢打敢拼敢舍命。
军民齐心战洪魔,
洪水无情人有情。
待到洪灾消弭时,
应当悉数除蠹虫。
庚子年五月二十七日扵岱下怡兰文斋
说廉吏
崔西明
古往做官严束己,
历朝历代出廉吏。
嫘祖养蚕创纺织,
尧舜之妻亲舂米。
晏子辞赏为忧国,
魏舒拒贿执法纪。
子罕却玉护己宝,
曾子移席未姑息。
无欲则刚鲁仲连,
郑相辞鱼为常食。
悬鱼太守名羊续,
舍弃三公不输礼。
太守无米养妻孥,
死后归乡无葬仪。
相比时下贪官巨,
掩卷掷笔长太息。
为官荣华已置顶,
何必名臭八万里。
乱世英雄多辈出,
治世廉政少贪欺。
注:1、嫘祖,黄帝之妻。
2、晏子为齐国上卿,历三朝,克勤克俭,住陋舍,拒赏赐,一心为国为民。
3、魏舒,春秋时晋国国卿魏绛(魏庄子)之子,亦称魏子,死后谥献子。在晋顷公时,继韩起执政,是一位以廉政立朝的人。擢拔人才选贤任能,孔子称其“近不失亲,远不失举。”《左传》载,鲁昭公二八年(前514年)冬,为处理一宗案子,诉讼一方的大宗(按周代宗法制嫡长子为大宗,其他为小宗。大宗有继承权。),为打赢官司,送其一部女乐(按当时乐礼规定,一部歌伎舞女为十六人)。他因惑打算接受。其庶子魏戊不好意思劝谏,就派属下阎没和女宽想法谏止。结果说服魏舒,退还了女乐,秉公处理了案子,保住了一世清名。这说明实行廉政建设,既要领导带头示范,还必须有一个能上下互相监督提醒同心同德的班子。
4、子罕却玉。故事见《太平御览》卷四二五《人事部》。据载:宋人得了一块美玉,奉献给大官子罕。子罕不受,并说:“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5、曾子移席。曾子是孔子的优秀弟子。《礼记.檀弓》载,曾子在七十一岁那年,一病不起。儿子和学生都在床边守护他。有个小孩子见曾子床上铺有一条华美光亮的席子,便好奇地问:“这么好的席子是大夫用的吧?”曾子听了,执意让儿子曾元换掉。曾元说:“您老病重,不宜移动,明天再说吧!”曾子说:“你爱我的心还不如小孩子。君子爱人在于成全其美德,小人爱人则迁就姑息。我还有什么要求呢?不过是盼望死得合乎礼制罢了。”曾元他们换好席子,把曾子扶到床上后不久,他便安然而逝。
6、鲁仲连,亦称鲁连,战国时齐人。多才善辩,常为人排忧解难而不受酬报,享有“千里驹“的美誉。秦赵“长平之战“(公元前262年),赵军有40万人被秦将白起坑杀,元气大伤。不久,秦军包围赵国国都邯郸,危在旦夕。赵国丞相平原君赵胜求救于魏,恰鲁件连在场,说出一番话,秦将闻之,为之退兵五十里,遂解邯郸之围。平原君要封鲁仲连官爵,鲁仲连不受,又要以千金相赠。鲁仲连说:“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说罢告辞而去。李白诗《古风第十》曰:”齐有倜傥主,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淡荡人,拂衣可同调。“今山东桓台县的马踏海边,有一座“无欲亭“,匾上书有”无欲则刚“四个大字。司马迁曾在《史记》卷八十三为他立传。
7、羊续“悬魚中厅“已名闻古今。却三公之席位,拒不输金纳礼。按当时规制,被提拔重要官职时,须向朝廷交纳一定数额的输金。当皇帝派出的使者向羊续道喜并向其要礼金时,羊续举了举身上的敝袍说,我只有这件敝袍,别无长物。使者悻悻而去,三公之位自然也就放弃了。羊续在南阳太守任上,由于常资助他人,少有余钱。妻儿去任上看他,住无几日,便撵他们回山东泰安新泰羊流老家。死后柩归故里,竟无资安葬。后朝廷令泰安府出丧仪费用方入土为安。今人思之,真是匪夷。
庚子年五月二十八日扵岱下怡兰文斋
人性谁阉割
崔西明
百草百滋味,
只有神农知。
日中七十毒,
还须草来医。
五谷与食蔬,
得之大不易。
宇宙生万物,
各有其玄机。
姿态各异别,
内存海信息。
自成生物链,
命运呈绚丽。
崇天得天护,
心到苍天知。
敬地得地力,
念起地会意。
百鸟舒歌喉,
百虫鸣唧唧。
各储其至妙,
各蕴其所以。
蜂蝶传花粉,
自然赋喙翼。
五谷辨五味,
百蔬含有机。
上下五千年,
种纯传默契。
所守为生存,
谨守道与义。
莫欺天,
莫骗地,
欺天骗地辱自己。
科学催奋进,
科技创世纪。
谋权力,
谋利益,
急功近利必异化,
破坏生态掘墓地。
杀虫害,
灭天敌,
传统媒介一一毙。
农药三万种,
三万添加剂,
且问地球小人儿,
相加六万谁能记?
五脏六腑怎消受,
怎不吞噬精神气?
恼恨转基因,
纯粹逆天理。
为获一时利,
相煎何太急!
人性谁阉割?
自绝于天地!
物种要灭绝,
何人能独遗?
宇宙三亿六千纪,
拯救人类靠自己。
己所不欲勿施人,
阴德需要点点积。
庚子年五月三十日扵岱下怡兰文斋
大道至简微
崔西明
大道至简微,
自然万折一。
晦明无昼夜,
生灭本同体。
书多怀余乐,
欲少反精己。
宇间琐屑事,
原委觅相知。
庚子年五月三十日扵岱下怡兰文斋
方方(外一首)
崔西明
之一:
向作草间鸣,
路客枉顾听。
无意学飞蝉,
巅枝放蜚声。
之二:
言君天上星,
星多目难追;
朏升群星堕,
云移见峨眉。
庚子年六月初一日扵岱下怡兰文斋
五柳先生
崔西明
世外有桃园,
洞天开福地。
为避秦战乱,
逃匿深山里。
故尔与世绝,
从此无消息。
渔人偶得入,
惊愕跳眼皮。
天高皇帝远,
更无盘剝吏。
世风厚古朴,
和谐无相欺。
共载天与地,
日月无荫翳。
荏苒越千年,
不知世交替。
文出陶潜公,
渊明存大义。
曾为澎泽令,
顶戴飞双翼。
讨嫌官场浊,
迎送耗奢糜。
不甘躬锅腰,
不愿染民脂。
挂冠迤逦去,
蓺菊满东篱。
宅旁栽五柳,
田园稻蔬齐。
新釀浇块垒,
劳作勤四体。
汗滴润禾苗,
闲暇觅小诗。
浩然若南山,
清沏如北溪。
偶尔聊精卫,
微木志不移。
后人多效仿,
无奈难与匹。
寄志关民瘼,
高远非朝夕。
庚子年六月初一日扵岱下怡兰文斋
狡人
崔西明
狡人常自以,
欺诈无顾及。
不解全息论,
宇宙无私秘。
日月能辨伪,
天心岂可欺。
不若收拾起,
退之习一字。
庚子年六月大暑日扵岱下怡兰文斋
大暑日
崔西明
天公慷慨献荷雨,
岱宗潇洒奉松风。
尚无湿热五爪兽,
权借清凉一味冰。
满城翁媪佩香囊,
辟瘟净秽济众生。
家有成长小儿女,
严防新毒有隙乘。
庚子年大暑日扵岱下怡兰文斋

崔西明,祖籍新泰市,现居泰安,国家一级作家,书法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