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克臣长篇小说《朱墨春山》片段
高桂珍来到上甘岭
高桂珍随赴朝慰问团经大德山步行,来到上甘岭。
卢燕一面引导祖国亲人爬山,一面介绍说:“上甘岭长2700米;宽1000米,2.7平方公里。战斗从10月14日打响,经历43天激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终于取得胜利。”
高桂珍跟随着慰问团,一面听,一面走。她的眼睛不住地四下寻觅,至于卢燕都说了些什么,似乎一句也没有听清。终于憋不住,问身旁的王二化:“哪里是黄继光牺牲的地方?”
王二化悄悄告诉她:“等一会儿,卢燕会带我们去。”
高桂珍抬眼看到一棵被烧焦的木桩子,上面嵌满了子弹头和破碎的弹片,已经完全分辨不出原本的模样,土地上满是炸弹的碎片,树木被烧焦了。她往前走了几步,发现从烧焦的木桩子根基,钻出一棵嫩苗。细细辨认,是一棵白毛杨的幼芽。她弯下腰,轻轻地抚摸着,心里说: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呀!
卢燕走到一处残破的地堡前,说:“亲人们,这就是特级英雄黄继光堵枪眼的地方。”
高桂珍听到后,立即扑上去,摸摸这里,看看那里;看看这里,摸摸那里。她想摸到什么,又想看到什么?
想寻觅英雄的血迹吗?想感受黄继光的体温吗?
啊,烈士的鲜血,例数时时刻刻的星星点点,早已血沃江山肥劲草;英雄的体温,历经日日夜夜的风风雨雨,也已寒凝大地发春华。
哦,在英雄的梦想里,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无不期待祖国只研朱墨作春山的那一天!
高桂珍轻轻地抚摸着那残破的地堡,心里默默地想,这里就是邓妈妈的儿子黄继光,英勇牺牲的地方。
一个“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一个最可爱的人。为了夺取胜利,赢得和平,不怕牺牲,挺身而出,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眼,为祖国和人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大公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这是英勇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
高桂珍不由得想起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那是在全国第二届妇女代表大会期间,就是这位慈祥的母亲,把她当作亲闺女,给她梳头、扎蝴蝶结。
此刻,高桂珍恨不得飞到邓妈妈的身边,仰天嘶喊:“邓妈妈,是您把亲生儿子,献给了祖国,献给了和平。邓妈妈,我们都是您的好儿女!”
四壁青山在嗡嗡回响:“邓妈妈,我们都是您的好儿女!”
“都是您的好儿女!”
“好儿女——”
节录王克臣长篇小说《朱墨春山》第3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