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旅看天下诗词》之专辑,《山水田园、名胜古迹诗词》之分集(三十五)福建泉州景观
七律 游泉州“洛阳桥”
飞虹卧海越千年,浮架石梁筏座拴。
分遣潮汐平巨浪,聚合堤岸锁狂澜。
云空鸟掠翩翩舞,桥上人行攘攘喧。
种蛎固基明创举,洛阳桥畔叹流连。
注释与说明:
1、洛阳桥,原名“万安桥”,位于泉州东郊的洛阳江上,桥始建于宋皇祐五年(1053年),由当时的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素有“海内第一桥”之誉。 洛阳桥长834米,宽7米,有桥墩46座,全部用巨大石块砌成,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桥。
2、洛阳桥桥基采用“筏形基础”,先用船载石沿着桥梁中线抛下大量石块,使江底形成一条矮石堤,然后在堤上建桥墩。又在桥下种植了大量牡蛎,使得桥基和桥墩石之间胶结牢固,这种方法称为“种蛎固基法”。
3、攘攘rǎng rǎng:乱纷纷的样子。
4、喧xuān:大声说话,声音杂乱。
5、流连liú lián: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七绝 泉州“洛阳桥”
一桥横跨洛江湾,两岸惠及千百年。
史上蔡襄多赞誉,《万安桥记》证其贤。
注释与说明:
1、蔡襄:字君谟,汉族,兴化军仙游县(泉州)人。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又叫“万安桥”)
2、蔡襄自撰亲书的《万安桥记》碑,此碑不仅书法端庄沉着,而且文字精炼,工刻细致,誉为文、书、镌“三绝”。
七绝 观泉州释雅山施琅故居有感
家仇公义是非明,一统台湾立首功。
拜将封侯在昔日,半爿故舍颓废中。
注释与说明:
1、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因结怨郑成功,其父兄被郑成功所杀。被逼降清后,助清收复台湾。但其深明大义,并未报复家仇,屠杀郑氏家族。施琅因功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
2、释雅山施琅故居:位于泉州城内。据说因其后人不愿拆迁移居,故而原址陈旧破败。
3、爿pán:劈开的成片的木柴;量词。
4、颓废:凋残,零落。
七律 游泉州双髻山
初闻双髻视平凡,岂料登临不等闲。
峭壁危岩匿云岫,佛堂道观隐烟峦。
铎铃钟鼓悠悠响,香火灯烛袅袅燃。
穴涌清泉窍出米,印石两掌足迹仙。
注释与说明:
1、双髻山,又名“仙公山”,“丰山”,位于泉州市洛江区马甲镇,南北朝时期,素有“八闽名胜无双境,绝顶蓬莱显九仙”之美誉。
2、窍出米,传说早年仙公山岩石间有一个小洞,每天能从洞里自动流出米来,而且流出的米,会根据当天寺庙中僧人和香客的人数,自动流出适量的米粮以供膳食。
3、清泉,双髻山上有一口长年不涸、清澈甘甜的水井。
4、足迹仙:在双髻山的一块2米见方的岩石上,有两只脚印,一左一右,脚掌五指明显齐全,称“仙脚迹”,相传为神仙降临踩踏时留下的脚印。
七律 登崇武古城望大海有感
海疆横亘古城垣,风雨飘摇六百年。
抗御敌侵防寇入,维持自治保民安。
波涛汹涌沫飞跃,潮浪激流涡转漩。
崇武高墙钢炮在,人心壁垒志森严。
注视与说明:
崇武古城坐落于福建省惠安县东南海滨的突出部、泉州湾和湄州湾之间、濒临台湾海峡。是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经略海防时为抵御倭寇所建,“崇武”乃“崇尚武备”之意。
七绝 游泉州九日山有感
三峰竞秀好葱茏,隐者二贤结友情。
为宦为民德品好,双双赢取美名声。
注释与说明:
1、九日山在泉州市区西郊,距市区约七公里。山有东西北三峰,其形如钳,又名“麒麟山”。九日山,一说因晋代南迁者,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在此登山高瞻远望,故称之;另说曾有一道人,从德化戴云山走九日至此,故名。
2、二贤:东峰因唐代宰相姜公辅贬谪隶泉,寄迹山中,卒后葬此,故名姜相峰,或称东台。西峰因唐代名诗人秦系在此隐居,故称高士峰,或称西台。二人隐居此山而结为知己。
七绝 泉州“安平桥”
长桥五里世闻名,两岸石梁跨碧泓。
风雨亭中凭眺望,海滩阵阵浪潮声。
注释与说明:
1、安平桥:安平桥是我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桥长五华里,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赞。它横跨晋江安海和南安水头两重镇的海滩,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状如长虹,为中古时代世界上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我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
2、泓hóng,水深而广。
3、风雨亭:安平桥上建有两座风雨停。
七律 游泉州南少林禅寺
溯祖追宗北少林,清源山麓树深根。
传承武术惟一脉,拓展佛学无二心。
戒律齐身须警醒,尊规拒色亦精神。
禅林不啻脱俗地,文史渊源更劝仁。
注释与说明:
1、泉州少林寺坐落在泉州清源山之东麓,原名“镇国东禅少林寺”,亦称南少林。为唐代嵩山少林寺“十三棍僧”之一的智空入闽所建,一向为我国西南禅宗及少林武术中心。
2、溯sù:追求根源或回想。
3、不啻bù chì:不仅;何止。
七律 拜谒郑成功陵墓
虔诚谒墓忆英雄,落日余晖碑影横。
驱寇惩凶心力瘁,壮年不永却先薨。
若得生命能延寿,或许清朝难代明。
台岛分离谁允许?江山一统必成功。
注释与说明:
1、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年仅38岁。
2、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
3、瘁cuì:疾病;劳累。
4、薨hōng: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七律 泉州大坪山郑成功塑像
剑寒揽辔铠戎装,扬首凝眸视海疆。
曾在中原抗清入,又于台岛驱寇强。
半生沙场任驰骋,一世英名宜表彰。
壮士魂灵弗逝矣,民族气魄励国防。
注释与说明:
1、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2、辔pèi:驾驭牲口的嚼子和缰绳。
3、铠kǎi〔铠甲〕古代的战衣,可以保护身体。
4、戎装róng zhuāng:军装。
5、凝眸níng móu:眼神集中不动。
6、驰骋chí chěng:骑马飞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