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源李兵役)宋朝有个学者叫杨时,年近40岁时还十分谦逊好学。有一次,他和同学一起去拜访理学大师程颐。到了老师家门口,恰巧碰上程颐在休息。为了不打扰老师休息,两人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口等候。这时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两人等了很长时间,冻得直打哆嗦。同学说:“要不把老师叫醒吧”,杨时阻止了他,坚持继续等候。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了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雪已有一尺多厚。程颐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后来,杨时入程门位列四大弟子,将”二程”洛学传播至我国东南等广大地区,在程颢、程颐和朱熹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作用。从此,“程门立雪”的故事成为了尊师重道的典范,被传为千古美谈。
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学生对自已的老师,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这也是孝的一种延伸。从国家发展的角度看,尊师也是兴教的前提。我国有悠久的尊师重道传统,古代就有“天地君亲师”的说法,尊师是社会伦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规范。其本质是尊重知识,尊重教育,尊重人才。对广大青少年进行尊师重道教育,这是人类生存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
为什么我们要在社会上大力提倡尊敬老师和长辈呢?这是因为老师和长辈通过教导,使我们取得了进步,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地汲取着前辈的经验和理论,丰富着我们的阅历,让我们的生命增添色彩。我们只有怀着尊重的心态去学习,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高;只有怀着尊重的品性去追求,才能沿着前辈的角度走得更远。师道,背后承载的是前年万世的圣贤智慧。尊师,就是尊重古圣先贤,尊重列祖列宗。唯有尊师重道,我们才能回归纯净纯善的本性,把扭曲的人性导归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