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挑水与臼水
文/乐安昌宇
.
杨丝井水甜如蜜,夏天来了冷如冰。
井水送到妹家去,情妹脸上笑盈盈。
.
如今世界都在变,人事不再是当年。
溪流躺在屁股下,杨丝井里也变天。
三溪杨丝井的水很清澈,到过那里的人们忍不住要喝一口那里的水。
有水就有人居住,有水就有人饮用,这是铁的定理。
老祖宗在杨丝冲辛辛苦苦打下一口井并不容易,一口水井充满了英明,充满着智慧。充满着为后人着想的一番深情。
那口井虽然是一口露天井,但不受外面气候的限制,冬暖而夏凉。
人们在夏天天气热了、干活累了,第一件事就想着那里的井水。
要火热的七十年代,那口井的丝草很旺盛,半透明的小虾也很多,井水很清冷,很诱人。这是大自然的恩赐,是大自然的贡献,是大自然的慈祥。
半大的小孩子每到天气炎热时,哪里也不去,就专门待在井台上玩乐。
他们一到井台上,就将脏兮兮的小手,在第二个洗菜用的井边接从第一口井流出来的凉水,将手弄湿,洗干净手,倒到第一口井里捧水喝饱,然后玩乐起来。有很多小孩子将小圆镜伸入水中,让七彩光华透出水面,向四方投射。有些小孩子将淘米筐、装菜筐伸向井壁,捞井里的小虾吃,说这些小虾生吃能解署,不起痧。
三溪一带的农民有出早工的习惯,全天劳作的时间是:天亮时到八、九点,上午是十点至两点,下午是四点至七八点。
中午两点钟回来正是一天最热是时候。七十年代,我们是半大的孩子,大人们回家最热闹,我们自然不会错过这美好的一刻。
收工回来的男人们回家第一件事是看看水缸里有没有水,水不够就必须挑才能解决用度。有些人家是前一天的夜里将水缸挑满,免得第二天早晨和中午又要挑水,如果有水够用就坐在街上的凉椅、凉床上睡觉休息,妇女们做好饭后叫他们起来吃。
中午挑水是人们顶着疲劳,牺牲休息时间来完成的工作。这条街道很长,生活着一千三百多人。在这么多人中,中午挑水的人就屡见不鲜了。
三溪大队有八个生产队,只有上街的四个生产队在杨丝井挑水,下面的人用水在下面的解决。
这种时间挑水的人是中午想喝新鲜水才去井上挑水的,而且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或30多岁的壮年人。
有挑水的人,就有讨新鲜凉水喝的人,三溪上街就逐渐形成了一种奇怪的风俗:臼水。
臼水是年轻人中午挑水从街上路过,有人想讨个方便,就拿着碗瓢坐在家门口等着担水的人经过,安然地上前讨水喝。臼水不但是一种惯例,还是一种交际,更是一种印象。
下面是我与堂侄建寅亲自看到的一幕:
三溪四队是离杨丝井比较远的一个生产队,社员周勤快很喜欢喝杨丝井的新鲜井水,但一向是晚上挑水。
周勤快喜欢杨丝井那清澈的水质和清凉的味道,还喜欢倒入井中的身影和蓝天,他决定打破四队的常规:中午去杨丝井挑水。
他挑起那担为防桶子过早腐烂、保持桶面清洁卫生而倒放的水桶,他家的水桶很干净、很新潮,用这两只桶装水,倍加清甜好喝。
周勤快高兴的担着水桶,唱着《万岁万岁毛主席》的歌曲,一路欢快地来到杨丝井,他在井里看到了碧蓝蓝和天空和自己的倒影,他心里非常激动、兴奋。
他的体格很好,生命力旺盛,而且紧跟着大时代的潮流走,一身上下朝气蓬勃。
他伏下身子,用双手捧了几捧水“咕咕”地喝了下去,将肚子喝得滚圆,然后用井水在两条臂弯内侧拍打了几下。听说用手沾井水在臂弯拍打几下可以防止中署,他也照样做了,好象没有中过署。
他又鼓足干劲喝了几口水,觉得很满足,也很解乏,便站起来挑着一担水,一边唱着戏剧《白毛女》里面的歌曲,晃悠悠地向街上走去。
路过一队国兴家门口时,他对正坐在椅上摇莆扇纳凉的蒋秘书家大叫道:“蒋秘书,臼碗新鲜水喝解热!”
蒋秘书笑道:“我刚才挑了水回来,喝了很多,不用了,谢谢你!”
申勤快一边住下街走,一边仍然高唱着:“太阳出来了,太阳就是毛主席,太阳就是共产党!”
他路过老贺那家时,贺师傅坐在屋边的凉床上,他马上送上一个顺水人情:“老贺,臼碗水喝!”
老贺摇手谢道:“我们几个小孩子吃饱了没事干,整天在井上玩耍,刚才大桶小桶挑了很多水回来,我喝足够了,谢谢你!”
住在他隔壁上边的肖老师拿着白色的大杯子,笑嘻嘻地在他水桶里臼了一杯水,大约有一斤重。
他喝了一口,谢道:“你的水真凉、真香、真甜,谢谢你了!”
周勤快连忙回谢:“不客气,举手之劳,肖老师是文雅人,与我们这些大老粗说话都不一样!”
他刚才走了几步,老贺的隔壁就是二队了,二队长史启金笑道:“我是昨天晚上担的水,现在不好喝了,特来你这里讨点水喝。”
小周笑道:“没问题,队长请臼水,多臼一些。”
史队长从长登子的另一端拿出一个大锑盆,一锑盆下去,臼去了他水桶里六七斤水。
他臼这么多的水原因很好猜:他家的人口多,需要这么多水。
他屋对面的史正南没有说二话,伸出一个大勺子,臼去了他至少三斤水。
与史启金隔壁的刘玉军窜了过来,也臼去了他三四斤水。
周勤快的脸立即拉长了,慢慢地黑了起来。他刚才还唱着革命歌曲,但现在再也唱不出口了。
走到街中间,一个较胖的少女拉住了他的桶索,一勺子下去,又臼去了他两三斤水。
另外几个人自然不客气,都拿着碗勺在他桶子里臼水。
就这样,他一担七八十斤重的水回到四队家门口时,由于东家一勺西家一碗,只剩下一点点了。
他朝两只桶看了一下,大概还有十来斤。
事件还没有完,在他家对门的三个堂侄拿着碗盆在等着他、缠着他。
他放下桶,对三个堂侄吼道:“反正只剩下这么一点水了,你们臼吧,臼干净了,我又去挑第二担。”
三个十来岁的堂侄真的扑了上来,将他的水全部臼光倒净。
他父亲叹息道:“我早就说过要你从对面溪岸上的马路边再从黄石阶家门边回来,路虽然远一点,但保证一滴水也不会被人臼去。你不听,现在学了师父了吧?”
父亲又淳淳道:“你还是用老办法,晚上打手电光去杨丝井挑水,晚上担水时大家水缸里都是新鲜水,臼你的水码屁!这里到杨丝井有一里多路,费了半天牛劲被人臼去了水是划不来的,你是一个碰到樟籽树根也要讲一七的人,人家哪会不臼你的水?这样臼水半点情也不用领、也不用退。老古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周勤快没有回答,在挑第二担水时,他干脆去了五队臭水井里挑了一担水质很差的水回来。
五队的臭水井离他家只有一百米,井里没有一根丝草,只有一层永远也捞不干净,永远漂浮的青苔,还有永远也清理不掉的泥沙,水温热得比夏天的温度还高。因为这口井不能够称是井,它的来源是旁边田野里渗入的田水和老街的污水。
从此,中午在大街上再也看不见他中午挑水的影子。
据我长期观察,有几种人的水是没有人臼的:
(1),年龄偏大的老人、妇女、身体有病、年龄小的少年,他们挑水辛苦,不堪重负,挑一担水很不容易,那些臼水的人口再渴,也不会打他们的主意。
(2),家境不幸、水桶破旧、桶口有缺者,他们生活一般很贫苦,营养也不良,臼水的人心怀恻隐,也不会臼他们的水。
(3),衣着脏臭、桶子脏污,证明此人不讲卫生,臼水的人看着恶心,不愿喝他们的水。
(4),挑水人一向小气、不管家里有无急事、挑水步姿飞快,这种人不是大方人,人家也不愿臼他的水,也臼不到他的水。
臼水是一种懒惰、也是一种文化,挑水的人让人臼水是一种开合,是一种大度。
周勤快是三溪的剧团演员,平素喜欢与人开玩笑,人气很好,在以上诸条中都不沾边,大家自然要臼他的水,臼他的水,是人家在抬爱他,他误会了人家的深情好意。
大队书记在干部选举中,多次将周勤快的名字排除在外,因为他没有过高尚、公益、勤快、怜悯这一关。他不但在自己的班子内不用此人,还告诫下一个领导班子要注意此人、防备此人,滥竽不能充数。他们要抬高、顶上一个人可能做不到,但绝对能拖住一个想在本地工作人的后腿,让他走不了路,翻不了身。在后来的实践中,这个人的名字多次出现在公社、大队和后来的乡、村领导干部的名单上,他都被人拖了出来。
通过周勤快这件事,我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四队以下的人不挑杨丝井的水,一来是嫌路远,二是生怕人家臼他的水,五队到杨丝井有一里多路,一里多对一个农民来说是很辛苦的。因此,他们宁愿喝不卫生的浊水,也不愿挑上面新鲜、清澈、干净、冰凉的好水。
九十年代后,招聘、招工需求量逐步扩大,中国每一个地方的富余劳力都在向外面需劳力的地方进军,三溪人也飞向了外地,用汗水和智慧换成钞票回到家乡搞修建,三溪的老街被无情地废弃,老街对面的一条新街拔地而起。三溪是一个没有自来水的地方,但大家的生活离不开水,现代人个个爱思考,人人有样学样,他们都想赶超前面的人,居民们便将一根根塑料管插入井中汲水,这样轻便又方便。
现在的杨丝井不再是当年的旧样子,来到井口一看,伸向井中的都是胶管,而且水质严重变味,蓄水量严重下降,再无清水流出,人在上面想喝一口水十分艰难。
就这样:杨丝井日渐冷落,整天看不到一两个挑水的人。
挑水的脚步声逐渐远去,臼水的文化也被一扫而光。
人事沧桑,世事棋局,多少大道荒芜,多少路途重开,多少房舍冷落,多少人们仙去。
我回到久别的家乡三溪,恍若隔世。
在后来晚上的睡梦中,我仿佛又回到了少年时代,回到了夏天,来到了杨丝冲井边上,看到了明净的井边,用双手朝两边一拔,再捧起一捧冰凉的井水喝了下去。
来到大街上,我看见了两个人一前一后的挑着井水,他们浑身是劲,走走停停的大声道:“喝水了,快来臼水哟,刚挑来的,好冰凉好冰凉,请各位赏脸喝一口吧!”两边立刻就有碗瓢伸过来:“谢谢,麻烦你了,这水好喝,好凉好甜好舒服。”
这时大街沸腾了,人们都在喝着井水,微笑地擦汗,快乐地交谈,自在地摇着莆扇。
此时,有一阵激越的山歌声透街响起:
妹在东来哥在西,妹去井边浣红衣。
井水凉爽喝一口,衣服难洗要费力。
.
妹妹勤快哥想讨,又怕惹得妹烦恼。
有情请你说句话,免得哥哥想个饱。
.
杨丝井中有好水,雨淋牌上有好花,
现在哥哥有钱了,马上将你娶回家。
.
杨丝井水甜如蜜,夏天来了冷如冰。
井水送到妹家去,情妹脸上笑盈盈。
.
如今世界都在变,人事不再是当年。
溪流躺在屁股下,杨丝井里也变天。
我仔细地倾听,是乙老表陈建国的歌声,他的歌声很好听,像西北歌星阿宝的声音完全一样。
我在睡梦中喝着杨丝井的水,听着那些山歌,不由得醉了。
.
乐安昌宇
2020年7月26日



主编——好人一生平安简介:
汤慧,又名苏慧,曾用名“汤智慧”,笔名(母性光辉、泽被苍生、慧儿、冰寒),湖南邵阳作家协会会员,湖南好人、兵兵妈妈,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当代诗人,邵阳本土词作家,哈尔滨市呼兰区作家协会会员,世界汉语文学协会会员,世界汉语一级作家。《中马国际文艺家》编辑部主任,《中马文学艺术研究院》国际书画艺术家,《中马文学艺术研究院》国际书画教授。被(国家文化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录入《中国人才库》,2019年1月,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评定汤慧为中国优秀诗人。
汤慧从师中国著名词作家邬大为老先生,获老先生爱心传授歌词技法;并获中国书画家朱建国老师爱心指导国画;2019年底随其父亲(中国著名书画家苏本让老先生)学习国画花鸟画。
汤慧于2018年入选“一带一路首届中欧邮票鉴藏年——杰出华人艺术家”邮票人物。
2019年2月17日,汤慧受邀中国榜样人物大型访谈《身影》节目,作为第677期榜样人物,汤慧被誉为“自闭症孩子的守护神”。
汤慧的多首原创歌曲已有北京电视台、邵阳广播电台等专访栏目播放。她与兵兵的多次画展义卖也同时帮助到了一些可怜自闭症孩子营养补给与寒冬送暖。
汤慧拯救自闭症患儿已有湖南日报、北京电视台、中国县域频道、红网、新浪、腾讯、邵阳日报、邵阳电视台、邵阳广播电视台等100余家媒体报道、转载。

●●汤慧的座右铭与她的目标指数:
座右铭——
以海阔天空话世界,
以博大胸襟容天下。
目标——
望人性本善为良药,
盼世间万物常诞昭!
●●汤慧活着的唯一梦想——希望中国孩子都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期待所有家庭都幸福!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为国家、为人民,更为这个人类!
————苏慧
2020年4月27日8:42

我一定需要中国孩子都可以有健康快乐成长的机会!我一定需要他们都可以拥有平等的生存权!因为我很爱我的祖国!只有少年强才国强!
可单枪匹马的我太孤独,我需要中华这片偌大土地的支撑;以及这片土地上热爱祖国热爱生命的伙伴们的搀扶!
————苏慧(2020年5月8日)

*投稿请长按二维码添加微信*

哈尔滨市呼兰区作家协会正在吸纳外省会员,与各大作家一起携手弘扬中国文化,发扬中国文化精神!需要报名者请联系外省负责人汤慧:手机微信同号——13574973388

老师,我们专程为作者的原创诗词、剧本、论文、小说、歌词、音乐打造推广宣传,我们有专业谱曲、编曲制作、专职歌手、明星歌手、录音棚录音、mv拍摄制、打歌谱、推广宣传、歌曲全网发行、歌曲KTV投放于一体的网络平台。

汤慧在原创音乐基地欢迎各位高手,有需要谱曲制作音乐的老师,请直接联系我,百分百专业一条龙,并且为您的原创音乐网上发行。
需要将诗词精炼为歌词,也可联系我!
能把自己的歌词诗词谱曲成为音乐,这一定是任何一位作家最幸福的收获与自豪!
《神来之笔》圆你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