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向江
某日,选日不如撞日。梦想携妻带娃,邀朋约友,结伴同行。
走进了魂牵梦绕的大洼古村落,
站在大洼脚下
面对心驰神往的地方,
先来不及去游览村中的每一石头胜景,只想匆匆行至街中的那一座石拱立交桥。不只因为是它走进镜头获国际摄影大奖,而是它还连接着两边的大洼人,承载了太多的风雨故事。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个就地取材修筑而成的“石头村”,一条小河从村中穿过,河岸两侧石头房一层层、一座座依山而建,石板铺就的小道沿阶而上,石拱桥连接着村寨出行。这里不仅有石墙、石院、石厕、石磨、石凳、石臼、石碾、石槽、石柱、石碑等,就是那很吸引人的层层梯田,也是利用石块砌成的,实在让人叹为观止。我们不得不佩服坚守在这里的勤劳智慧的人们,叹服他们征服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能力和精神。
大洼,古更乐分支村,始称凤凰窝。从明朝天启年间开始有猎户凿山造石屋而居。原始建筑因闭塞得以保存,石堰高耸,房坡林立,布满整个山谷,房搭房,房赶房,院搭院,院叠院,参差错落,构成石头堡垒。依山就势于矗立在“天然雕塑”孔子峰下。被誉为“太行石头村”和“太行布达拉宫”。
村中有半院、一峰、两桥、两洞,堪称奇观:半院是大洼知县的半边旧居,俗称“通天柱子大头楼”。一峰就是孔子峰,天然形成,形象逼真,维妙维俏,连眉毛鼻子都一清二楚。一桥在后山,天造地设,赵匡胤送京娘留有故事;一桥在村中,进入摄影镜头获国际金奖。一洞在村口,像都江堰的宝瓶口一样聚拢清泉河水;一洞在孔子峰畔,是当年四村八乡求雨之圣地,相传留有孔老夫子的题咏。
孔子峰,
孔子的身影却以山峰形式,永远留在了太行山间。白龙洞那首篆文的摩崖刻诗完好无缺保留在洞壁,是孔子唯世不多的真迹,以成珍稀文物。
篆文今译:
欲见君时未有期,中秋落叶飘成诗。
寄享世俗休轻鄙,一奶之恩死也知!
村中受地理环境影响,土地稀少,最多的资源就是太行山石,于是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就地取材,依山就势凿石垒壁,前筑高崖、后拓山坡、木头搭拱、青瓦铺顶、建造屋院,

大洼村的房屋大多建在高高的石堰上,村内60%的石头房子保存完整,少部分翻盖重修,大多为三层楼加四合院的格局,高低错落的石头屋层层叠叠,显露出太行山居古朴粗放的气质,曾有一首诗赞誉大洼村:
悬崖峭壁筑石堡,巧夺天工皆奇观。
与世隔绝藏特色,原始古老蕴内涵。
又诗云:
古树堰外长,小桥乱石砌。
悬崖屋院耸,街道似楼梯。
河道钻山过,峰头孔子立。
梯田如虎皮。毛驴好群居。
大洼八奇,石头悬崖堡垒
处处有故事!!!

大洼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河,古称“凤凰窝”,后改名为大洼村,明朝嘉靖年间,有一户张姓人家隐居于此,并在这里繁衍后代,根据老案(家谱)记载已经传了28代,这个村子也从没有过外姓人来此定居,是典型的家族式村落,戏称“一洼不容二鸟”。

直到2015年,一位涉县籍摄影师以大洼村为题材拍摄的《家乡的桥》,在第三届希腊国际摄影展中获得金牌和评委推荐奖,才由此揭开了大洼村的神秘面纱,喏,就是图中的这座桥,
不仅仅是连接美丽古村落纯朴勤劳大洼人出行,生活,劳作的交通枢纽立交桥,
也是作为河北邯郸大美涉县
水墨山水,乐美更乐,
乐美大洼儿女和外面的世界的
一座连心桥,
一座友谊桥,
一座一带一路,
发展新农村,
传播农村文化,
通向梦想的康庄治富桥……
这也是大洼村的第一座桥,连接山两侧的民居,大约也有500年的历史了,全部由石头搭建,没有任何粘合剂,堪称奇迹。

上世纪沿用至今的石磨、石碾、石臼等农家用具,和石头房一起散发出古朴传统的气息,见证了古村的悠久历史和古老的传承。

河间县令张志斌的故居也保持完好。


每年过年大洼村都要集体祭拜老案(家谱),传了28代的老案是村民的“根”,老案上形象地绘画着先祖的小像,标注着名字,村民们很珍惜这份传统,并由每家轮流保存一年。






现在的大洼村,以乡村旅游为基础进行开发,在这里品明清石头村、赏太行美景、尝山珍野味是不错的选择。
今日的大洼
以她奇丽独秀,
以她独有二十八代传承,没有外性
的张姓人家,一山不容二鸟
河间县令,孔子峰,赵匡胤送新娘,
雁子为爱殉情,凤凰窝,太行布达拉宫
大洼村
现成为河北美丽十大古村落之一
诸如石墙、石院、石磨、石侧、石凳、
石臼、石碾、石柱、石碑,乃至
中国有珠港澳大桥
涉县有大洼村网红石桥
石头王国之美称!!!
真的不只是一传说
探究,寻觅,观光,游览
摄影,采风,写作,书画
宿民居,品农家饭
赏风情,流连忘返………

邂逅【美丽大洼村】!!!
编辑推广:
邯郸头条
部分图片文字
来自网络
编辑制作:

作者:段向江,笔名梦想。河北邯郸涉县人,
爱好文学,爱好书法。喜欢诗词歌赋,擅长创意制作。用文字点亮人生,用翰墨点缀山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