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窗口
作者:梁成芳
朗诵:雪儿
我从小就有好事之徒的素质:旷课逃跑到离校5公里外的路上看车流以及形形色色的路人,还可逃至石太铁路线的某一个隧道口听哐当哐当的铿锵有力的火车声响,有个同学叫淑梅的,家境甚好,住在临街的高楼中,每逢假日,我总是她家的常客,往往可以不吃不喝,看宅半日一日的。窗子里望出去的一块天地像一个框住的舞台,人和车就成了煞是好看的景,在这一段出入频繁的人我都依次为其编号:甲、乙、丙、丁视为主要角色,至于剧情确素然无味,因为那些角色总是拎着东西匆匆而过,从高楼俯瞰,人们如同一群蚂蚁,能看出他们的纷乱和焦灼,都全然猜不透他们为何忙碌,少年时的我,未曾想到人生不过如此,可心里总是一片茫然。
成家立业后,有幸成为两间临街楼房的租赁者,而且窗下就是一个公交车的起点站,从窗口望出,景观自然就更活泼热烈,如同一处耗资巨大的重头戏。车子出发前,照例要就地调头,往往令路过的生人措手不及,车子摇头晃脑追在屁股后,生人慌惶奔命,交通协管员握着喇叭先洪亮地喝上一句:各位当心!然后揶揄几句生人的姿态,于是,车内车外相视一笑,以前相互骂过祖宗的也在这会心的笑声中达到同一境界,协管员的伟人感骤增,往往会再冒出几句俏皮话来添趣,此时喇叭的使用已超出职责范围,功能变成了自娱自乐的卡拉OK机,路过的那生人往往也不觉可恶,愧疚一笑,疾走如飞,毕竟,虎口逃生,就是顶顶实惠的。
每日早上,总有大人推着小孩挤上车子,赶在上课铃响之前送进学校大门,小孩稍一磨蹭,心急火燎的大人往往就又动口又动手,偏偏有一犟头倔脑小孩怒火万丈地质问:“你为什么打我?” 这下噼噼啪啪的巴掌愈演愈烈,小孩的质问本身极为一般,但却带着要求平起平坐的傲气。大人最先的一巴掌是:“怒其不争”,现在的这一连串却是对付那股傲气的,小孩毕竟嫩了点,殊不知,大人顶想打的就是这一种傲慢。后来才得知,打人的男人原来是小孩的继父。
黄昏的车站上,常见有丈夫抱着婴孩,等待自己的妻子,家里没了女人,首先孩子招架不住,守着乱糟糟的家滋味难以咀嚼,抱婴孩的男人等妻子的心焦不亚于孩提时盼母亲归家。那家女人终于从车窗里露出脸来,手里拎着蔬菜、还有鲜肉、鸡鸭荤菜,这下,婴孩有了牛奶,男人有了可口的饭菜,家因而变得温馨无比,女人一脸地嗔着丈夫让婴孩吹了冷风,可她走路时却平添了几分骄傲和快乐。

站在窗前,天天能目睹人生中的一幕幕戏:一个说着普通话的男人,在上司面前,煞费苦心地挑选着让对方悦耳的字眼,几个步履沉重形容枯槁的中老年妇女碰在一块,竟像小姑娘一般快乐,两个少年吹着口哨骑着工商银行的刷卡的蓝色自行车呼啸而过…… 谁在世界上都是不能轻易替代的角色,忙忙碌碌也好,松松垮垮也罢,每个人都得奔波着写自己的人生。想着想着,就会觉得这平平常常的景观都是那么难能可贵。

——————作者简介——————

梁成芳,男,汉族,上世纪62年生。大专学历,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人。以小说创作和情感散文擅长,兼顾杂文、文艺随笔及理论文章的写作。作品见于《春风》《作家学堂》 《乡土文学》《北方作家》《天涯诗刊》《娘子关》 《潇河》《吐月》 《赤壁文学》 《作家文苑》《生活导报》《晋中日报、晚报》《榆次时报》等文学期刊。著有小说《早春雨夜》 《青妹儿》《小二的心愿》《老人夜话》《时光》 《成子》《大森林的那颗清泪》《情愫》《木屋》 《有一个农家小院》《流向下游的河》《孤独的潜影》《局势》 《煤炭企业里的文化哥儿们》《绵河湾的故事》《过秤》《两角菱花镜》 《麻婆婆》《残月》《葛才》《英雄安泰母亲的愿望》等多部(篇)。部分作品发表于网络文学平台和今日头条 · 都市头条。散文《菁菁 · 女孩 · 狗》获2000年全国“赤壁杯”优秀奖,《情系桑梓,余热生辉》荣获榆次时报“我与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三等奖。有作品收入“乡土文学优秀作品集(小说卷)” ,有作品收入《中国微篇文学大观》。撰写理论文章、评述若干篇,迄今已发表中短篇小说150万字,情感散文及杂文120余篇。系中国当代文化艺术中心作家委员会会员,山西省晋中市作家协会会员,榆次文联作协会员。《潇河》文学季刊小说作家。
——————诵者简介——————

主播雪儿:私企经营管理者,曾担任电视台业余主持人。现是浙江省朗诵协会会员、杭州市朗诵协会会员、杭州之声朗诵团团员。是多家文学平台的特约主播。有朗诵培训工作室。愿用我的声音传递美好!(微信zhulihui075920)公众号:西子诵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