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静怡(现就读于通河四中)
这晚,月亮高高地挂在夜幕之中,层层的薄雾,笼罩着秦淮河面,月光、星光,洒在河上,犹如万家灯火,寒风吹过,泛起阵阵涟漪,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依旧热闹,只是多了一只孤独的小船,多了一位萧索的过客。

那人乘着一叶扁舟,独自在河上漂着。他坐在船上,脸上的忧郁似凝固的冰山,家国天下,他放不下心中的国啊!他划着船,越来越靠近酒家。突然,河对面传来靡靡之音,他只是漫不经心地一听,就知道那是南朝陈后主所创造的《玉树后庭花》。他抬头向对岸望去。只见那边灯红酒绿,好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哼!唉!达官贵人们只顾寻欢作乐,哪里顾得上黎民百姓、藩镇狼烟。此时,他的心痛了,他想起了300多年前的那位犹擅音乐的亡国之君——陈叔宝。当隋朝的军队攻入陈朝后宫时,他还在听着这曲《玉树后庭花》。今日,歌女们再次唱起了这首词。他的心头涌上一股复杂的情绪,他苦笑着说:"我大唐难道要亡了吗?"这亡国的靡靡之音,每一个婉转的音符,都是一个王朝覆灭的前兆啊!他悲伤到了极点,万语千言全都化为一声长长的叹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是啊,国家都衰败了,这繁华的大唐王朝,也将倾了啊!这无数的达官显贵,朝中要员,他们整日花天酒地,挥金似土,殊不知,他们即将面临的是家破人亡的惨剧。他们不顾国事,置身事外,殊不知,他们的快乐背后是怎样的痛苦,他们应该都已经麻木了吧。“众人皆醉我独醒”,但那又有什么用呢?他一个人也无法力挽狂澜。每个王朝覆灭的背后都是政治的腐败,都是上位者的昏庸无道,都是达官贵人的贪图享乐。他孤零零的漂浮在秦淮河面上,一阵寒风吹过,吹起了他单薄的衣衫。

他——诗人杜牧,他——爱国者杜牧。
千百年后,大唐成为了历史,一首首诗歌化作了书中的音符,弹奏着过往的繁华与落寞。今天我们的祖国在艰苦奋斗中崛起,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挺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坚守初心,保持清醒,才能不被压迫、不被欺辱。否则——一页页史册的字缝里都跳跃着亡国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