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霞《聊斋故事》之一
考城隍
淄川学者赵玉霞为您讲述聊斋故事

赵玉霞 ,高级讲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省散文家协会会员、淄博市蒲松龄研究会理事。著有《聊斋女儿谱》,《侯朝宗文选》(与徐植农合著),并曾参与《济南府志》《古汉语修辞新编》《二十六史精粹今译》及续编、《淄川县志汇编》《教育发展论》《齐文化丛书》等十几书的编著整理工作。在各级报刊发表散文及论文百多篇。
赵玉霞《聊斋故事》之一 考城隍
原著:蒲松龄 编译:赵玉霞
我姐夫的爷爷宋公,名叫宋焘,是本县的廪生。有一天他生病躺在床上,见一个差吏,手拿着官府的令牌,牵着一匹白马,那马腿还有点瘸,来到他面前,和和气气地说:“请您去考试。”宋公问:“还不到考试的时候,主考官也没来,考什么试呀?”差吏也不解释,只是催他快走。宋公勉强撑起病体,骑上那匹瘸白马,随他而去。
走的路很生疏,好像从来没走过。走着走着,到了一座城郭,就像王者住的大都市。不一会到了王府里,只见雕梁画栋,宫殿十分壮丽。大堂上面坐着十几个官,都不认得是谁,但是他认出了其中一个是关帝爷,就知道这些官都是神仙了。又见那廊檐下摆着两张矮桌、两个坐墩。已经有一个秀才先到了,坐在他的下首,宋公就与他并排坐下来,准备考试。矮桌上都准备了笔墨纸砚。一会儿试题纸发下来了,上面只写着八个字:“一人二人,有心无心。”两个人很快照这题目写完文章,交到大殿上。宋公的文章里有句话:“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殿上诸位神仙考官传看完他们的试卷,都对这句话赞叹不已。就传令宋公上殿,对他说:“河南缺一位城隍,您很合格,就派您去吧。”
城隍是阴间的官呀!宋公这才明白,是到了阴间来了。便哭着叩头说:“大人们器重我,我怎敢推辞?但家中老母亲七十多岁了,没有人照顾奉养,请允许我侍候她享尽天年,再来听吩咐吧!”坐在上首的一个貌似帝王的神仙,便命令查查宋公母亲的寿数。有个长胡子的吏员就捧着一本簿籍翻查了一阵,走过来报告说:“他的母亲还有阳寿九年。”怎么办呢?官员们正在犹豫不决,关帝爷发话了,说:“没事,先让张生来替他九年就行了。”便对宋公说:“本来你应该立即去当城隍,因为你有这份孝心,先给你九年假,到了日期还是要招呼你。”又叫过那个替他的张秀才,勉励了几句。宋公就和张秀才行了礼,一起下了殿。张秀才握着手把他送到城外,说自己是长山的张某,并且吟诗赠别,大部分诗句宋公都忘了,只记得有两句是:“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

宋公骑上瘸白马,就告别而去。等到了家,就像忽然从梦中醒来。他此时死了已经三天了。母亲听见棺材里有呻吟声,上前一看,见他活过来了,真是又惊又喜,就把他扶出来,他过了半天才能说话。打听长山那边,果然有个张秀才在同一天死去,这真是替他去做城隍爷去了。
后来过了九年,宋公母亲果然死了。他给母亲办完了丧事,洗过澡,换上干净衣服,到卧室里躺下就去世了。他的岳父家住淄川城西门里,忽见宋公骑着装饰华丽的大马,后面跟着好多车马随从,来到堂屋里拜了一拜,回头就走了。岳父家人都惊奇疑惑, 不知道他已经成了神仙,跑到乡间他家里,才知道他死了。宋公曾自己写了个小传,详细记载这个经历,可惜战乱后找不到了,这只是写了个大略而已。
提示与感言:
宋公答卷里头的哪句话博得了神仙官员的一致赞叹?——是“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这句话的意思是:出于某种目的有意去做善事,即使做了,也不值得称赞和奖赏;如果是无意之间做了坏事,即使错了,也不惩罚。
宋公本来应到阴间去做城隍,不能再活在世上了,是什么使他改变命运,又多活了九年?——是他的孝心!


投稿热线:13325115197(微信同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