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山大米赋 /周凤举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藏粮于地,惠及千秋。国稳民安,唯仓粮满。食为民天,米为食先。米有近百种,大米是中坚。稻田蟹米,质优品鲜。横山之味道,好吃闻得见!国家认证,实为有机,高钙弱碱。地标产品,绿色生态,香润舌尖。 大漠横山,旧称怀远。底蕴深厚,众朴民贤。枕芦河之清溪潺湲;倚圁水之流欢潋滟。丘陵沟壑,风沙草滩。地域广袤,四三三三(1)。沙黄混壤,透水性强,土层深厚,微含硒碱。昼夜温差,比数悬殊,气候适宜,水澈流欢。四季分明,独占天时地利;艳阳高照,尽扬横山风采。春回桃红杏白花竞放;夏来河蟹含羞稻花香;秋分稻浪滚滚泛金黄;冬至米香悠悠浸八荒。 横山水稻,远溯宋代。始种于银州之地,后播无定河沿岸。广植于七八十年代,发展于九十年代,追芦河而上,遍布横山川水之涂滩。谷贱伤农,八万亩稻田撂荒于城乡统筹时期,江南水乡,重现塞上华丽转身于土地流转之际。稻业之兴,辟为横山产业之路。稻作开发,自是脱贫致富之途。兴修水利设施,保灌溉润田之通畅,注重细作精耕,促提质丰产之高效,实为横山水稻繁荣之要举良技。走科技兴农之路,抓质量兴农之本,干绿色兴农之事,此乃横山水稻鼎盛之活力生机。品质精妙,舌尖产品,独树塞上一帜;稻产丰盈,数量第一,冲盖陕北之冠。得益于刘兆年水稻种植之技术革新;得益于无定河、芦河之灌溉滋养;得益于土地流转之规模化经营;得益于现代农业之全程机械化生产。水清天蓝空气爽,民朴人勤稻禾壮。不愧为生产优质稻谷之宝地,藏蕴馨香大米之粮仓。稻农沐风栉雨,经千百年培植,获塞上馨香,源远流长。看横山土地流转,创“一转五补六扶持”奖补之良策,破土地撂荒难题于当今。起农村“三变”改革之潮声,调结构增产增收于转型。藏农耕之文化,展横山之文明。领圁水之神韵,造塞上之佳境。喜今日无定河川,华丽转身,再现江南水乡。一水二用,稻蟹共生;一田双收,蟹肥稻香。故有“横山大米赛无常”之美誉,名扬塞上,远销北上广。 横山大米,味道纯正。采天地之元气,纳日月之精华。米粒饱满,晶莹剔透,若少女望春,神型俱佳。色纯味正,稻香流脂,似碎玉生光,颗颗无瑕。真可谓:好土好水出好米,色泽油润,流芬散馥,醇厚绵长。好稻好米煮好饭,油光亮丽,清淡微甜,绵软溢香。熬粥,碗碗琼浆生瑞气;蒸饭,粒粒白玉吐芬芳。一碗下肚,精力充沛,心顺气畅。驻颜有术,培元固体,养人健康。摆得上寻常百姓餐桌,登得上御膳大雅厅堂,能使宾客乐不思乡。香沁心腹,凸显与众不同之雍容华贵;饭若油注,张扬劲道,馥郁之品质优良。鲤鱼河蟹畅游稻田,力挺有机之绿色;天鹅白鹭濯足圁水,盛赞环保之风光。蝴蝶翩翩,蜜蜂嗡嗡,舞和风之醇厚;河蟹成群,青蛙咕咕,唱碧水之清凉。无不验证,横山大米之天然纯正,有机绿色;无不佐证,横山大米之馨香敦厚,韵味悠长。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粮食安全,国策维系,农民心中有底;绿色兴农,科技支撑,农业发展有望。今有国务院命名全国种粮大户之能手乔俊宏、何玉招;有钟情于水稻生产之志士白云雷、王俊传、胡克才、杨旺荣、樊战胜等,富不易心,永葆家国情缘;贵守初心,奋然砥砺向前。兴办农业企业,高擎绿色环保无污染之大旗;建稻谷仓储加工厂,频发益农护农树品牌之夙愿;树横山大米之品牌,赢八方客户之青睐。驼铃大仓,富硒有机;香草湾牌,稻田蟹米;高原水稻,十里水乡。 盛世龙翔,艾斯欧迪(SOD),科技领先,降解农残,高钙弱碱,功能大米,备受青睐。水润嘉禾,德滋厚壤。有机种植,当仁不让。精耕细作,春来绿泛圁水两岸;生态耕耘,秋至金铺无定河川。品质扎实于内在,打造高端之形象。区域化布局,产业化开发,市场化运作,品牌化经营,稻之璀璨,誉极塞上,浩歌奔涌,一路辉煌。商卖贾售,网络店部美名扬;车拉快递,线上线下布芬芳。品牌萦绕陕蒙晋,芳香氤氲北上广。愿横山大米,质优更上层楼,品牌熠熠生光。承绿色环保之脉,生有机明丽之象。产销两旺,誉满八方。稻业似锦,蒸蒸日上。注:(1)四三三三是指横山区总面积4333平方公里。

【作者简介 周凤举】笔名:柠条,陕西横山人,在职研究生。现任中共横山区委农工部部长。爱好诗词曲賦,喜欢摄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