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旅看天下诗词》之专辑,《山水田园、名胜古迹诗词》之分集(五十三)安徽景观(二)
七律二首 游齐云山(同题同韵同义)
崎岖山峤入齐云,穿越三重碧落门。
紫壁赭岩藏羽观,层峦叠嶂掩仙宸。
烛烟缭绕崇庄老,道士吟哦颂武君。
福地江南第一洞,乾隆御字胜经文。
险壁危岩匿道宸,天阍三拱护齐云。
善男跪拜尊庄老,信女作揖敬武君。
丹粉墙基奏仙乐,琉璃脊背祷经文。
桃源福地江南首,圣笔钦题耀洞门。
注释与说明:
1、齐云山,古称白岳。是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历史上素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美誉。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境内有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崖,间以幽洞、曲涧、碧池、青泉,汇成胜境。被乾隆皇帝称之为“天下无双胜景,江南第一名山”。并被誉为江南桃源福地第一洞。齐云山道教以全真派为主,尊老子及庄子为始祖,以《道德真经》为依据,供奉的是真武大帝。
2、峤jiào,山道。
3、碧落bì luò,喻天空。
4、羽观guàn,道教的庙宇。
5、仙宸chén,神仙的屋宇。
6、庄老,即老庄。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为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老子与庄子被后世并称为老庄。
7、武君,即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大帝,全称真武荡魔大帝,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
8、御字,乾隆皇帝的题字。
9、天阍,天上玉皇大帝的宫殿之门。上齐云山要过三道天门。
10、首,第一。
七律 齐云山“小壶天”
齐云山里小壶天,诱我清凉做洞仙。
俯视田川飘玉带,仰观云雾泻银泉。
趺团前念希宁静,面壁退思图远瞻。
羽化飞升绝妙处,有人舍命跳深渊。
注释与说明:
1、小壶天:小壶天由明代一个石坊构成。石坊门洞呈葫芦形,进门后可见一个长20米、宽3.3米,高2.5米的石窟。 石窟的一侧为万丈深渊,崖壁上有“思退崖”、“石上流泉”、“一线泉”、“飞升所”等石刻,据传这是道士飞升成仙的地方。凡人从此跃下亦可成仙。小壶天里十分凉爽。
2、趺fū,团趺:佛教徒盘腿端坐的垫子。
3、羽化飞升:得道成仙。
七律 过齐云山“三道天门”
神道阍门一二三,悬梯过尽气息遄。
为难情绪稍微露,耐苦念头倏尔添。
悟道参禅非夙志,游山戏水是积缘。
途中艰险好风景,岂让山扃阻遏前?
注释与说明:
1、阍门,即天上之门。
2、遄chuán,快,急。
3、倏shū尔,忽然。
4、夙志:一贯的志向。
5、积缘:积累的缘分。
2、山扃jiōng,山道上的门。
7、阻遏zǔ è,阻挡;阻止。
七绝 游“牯牛降”戏说
牯牛偷降踞山巅,霸占凡间仙水泉。
玉帝醒来一怒吼,吓得屁尿滚回天。
七律 九华山寺烟烛不断(藏头)
九朵莲花并蒂开,华经佛法聚兹来。
山中庵庙百十座。寺里趺团十百排。
烟雾萦梁香淡淡,烛光映案火霾霾。
不怀诚意不须谒,断却虔心难去灾。
注释与说明:
1、九华山古称陵阳山、九子山,因有九峰形似莲花,因此而得名。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地藏王菩萨的道场。
2、华经佛法:指佛家经文
3、趺fū,团趺:佛教徒盘腿端坐的垫子。
4、霾mái,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形象。
七绝 九华山百岁宫肉身殿香客跪拜有感
百岁人生极罕见,佛活千载亦平凡。
肉身殿里烧香客,心善方能长寿年。
注释与说明:
百岁宫,始建于明代。明代万历年间110岁的无瑕和尚圆寂与此,其肉体成为不朽的金身供奉于该宫,称之为肉身殿。
五律 晨望九华山
云际荷开放,九华绿黛莲。
烟岚萦瓣萼,云雾绕峰峦。
人赞佛灵效,佛称人礼虔。
莫说时尚早,徒众已蝉联。
注释与说明:
1、九华山古称陵阳山、九子山,因有九峰形似莲花,因此而得名。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地藏王菩萨的道场。
2、虔qián,恭敬,诚心。
3、蝉联chán lián,连续不断。
七律 游“褒禅山”
四海云游有慧僧,结庐寺院伴佛灯。
一篇记叙华阳岫,千载褒禅传美名。
泉涌草间流涧底,鸟飞树杪匿林丛。
云遮雾障天将雨,揽胜寻幽更喜晴。
注释与说明:
1、褒禅山位于含山县城东北处7.5公里,旧名花山。唐贞观年间,高僧慧褒禅师结庐花山下,死后葬此,其弟子改花山为褒禅山。北宋大臣王安石曾游此,作《游褒禅山记》。
2、慧僧:即高僧慧褒禅师。
3、华阳岫,岫xiù:山洞,即“华阳仙洞”,传说仙翁往来此间,故名。华阳洞洞深1600米,洞群分前洞、后洞、夭洞、地洞,特点是"洞中有洞,洞里有河。河上泛舟,洞洞相通。移步换景,神奇虚幻。后洞是王安石当年游览路线,他在《游褒禅山记》中对此洞做了详尽有趣的描述。
4、匿nì:隐藏,躲藏。
七绝 咏伍子胥过昭关
昭关难过陡忧愁,急煞一宵白发头。
吴市吹箫零落魄,抽尸怒火未鞭休。
注释与说明:
1、伍子胥过昭关:楚平王听信谗言,杀伍子胥父兄。子胥逃走。楚平王下令画影图形,到处捉拿子胥。子胥先奔宋国,后投吴国,路过昭关(今安徽省含山县北)。昭关在两山对峙之间,前面便是大江,形势险要,并有重兵把守,过关真是难于上青天。世传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急白了头便是此地。
2、伍子胥曾在吴市吹箫乞讨。吴市,吴国的街市上。
3、伍子胥鞭尸:伍子胥之父兄为楚平王所害,他立誓要报仇,逃到吴国,帮助吴国攻破楚国的郢都。时楚平王已死,伍胥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不已。
七律 登临采石矶
采石矶踏巨流中,拍岸惊涛擂鼓声。
峭壁悬崖藏栈道,林深木秀掩轩亭。
兵家议论咽喉地,文士抒发形胜情。
站立峰巅抬望眼,长江素练邈天穹。
注释与说明:
1、采石矶是长江三大名矶之一(另两个是南京的燕子矶和岳阳的城陵矶),位于马鞍山市区西南约5公里处,海拔131米的翠螺山探入西侧的长江,月牙形的锁溪河包围了山的东面。采石矶因李白而出名,相传他醉酒后赴江中捉月,溺死于采石。
2、咽喉地: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发动侵宋战争,宋金双方在采石矶进行了一场决定性的水战,宋军在虞允文的带领下,以1.8万人大败17万金军。此战结果造成金军内讧,金主完颜亮被部下杀死,侵宋战争彻底失败。
3、素练sù liàn,白色绢帛。常用以喻云﹑水﹑瀑布等。
4、邈miǎo,遥远。
5、天穹:天空。
七绝 逍遥津感叹
逍遥津战震江东,成就张辽威赫名。
境过时迁仍旧水,徜徉两岸觅遗踪。
注释与说明:
逍遥津,又名“窦池”、“斗鸭池”,古为淝水上的渡口。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旧城东北角。三国时期,魏将张辽率八百勇士在此击破吴国的十万大军,而被载入典籍。
七律 琅琊山有感
林木葱茏百鸟鸣,琅琊蔚秀醉翁亭。
欧公之醉不须酒,山水悠哉陶性情。
汩汩溪泉漾诗韵,幽幽涧壑溢词风。
余晖散漫人归寂,惟我思怀伴晚钟。
注释与说明:
1、琅琊山古称摩陀岭,位于安徽省滁州古城西南约5公里、现滁州市的西郊。唐大历六年(771),滁州刺史李幼卿搜奇探胜,听闻传说琅邪王司马伷曾率兵驻此,因名,又称琅耶山。后因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而名扬天下。
2、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旁,名列四大名亭之首,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命名并撰《醉翁亭记》一文而闻名遐迩。
3、欧公,即欧阳修。
七律 雾中游天柱山
置身天柱未识颜,峰岭深藏云雾间。
明晓终期弗尽兴,却偏无望欲流连。
曾经画里叹观止,今日山中呼歉缘。
渡壑攀岩随上下,汗倾气岔亦心馋。
注释与说明:
1、天柱山位于安徽省潜山县西部,又名潜山、皖山、皖公山(安徽简称“皖”由此而来)、万岁山、万山等。天柱山以独特的自然景观,早在汉武帝时被封为“南岳”(现南岳为湖南衡山)。
2、明晓,明明知道。
3、无望,没有希望。
4、歉缘:无缘分。
七律 大雾中未熟睹天柱山主峰而叹息
峻岭奇峰锁雾中,擎天一柱更潜踪。
巍峨气势依稀貌,秀丽颜观好像形。
脚触悬崖猛觉险,脸贴危壁顿呼惊。
身临佳境难识宝,他日定来熟睹容。
注释与说明:
天柱山位于安徽省潜山县西部,又名潜山、皖山、皖公山(安徽简称“皖”由此而来)、万岁山、万山等。天柱山以独特的自然景观,早在汉武帝时被封为“南岳”(现南岳为湖南衡山)。主峰天柱峰,海拔1488.4米。
七绝 登天柱山观“天柱峰”
曾为南岳万年山,今日雄姿更秀颜。
一柱擎云小天下,仿佛霸主策人鞭。
七律 登天堂寨
群峰攒聚耸天堂,飞瀑流泉挂壁墙。
山色葱茏遮涧谷,水颜碧绿掩池塘。
含羞情侣双龟笑,长啸金狮白象狂。
寨上风光无限好,一足两省任徜徉。
注释与说明:
1、天堂寨有安徽天堂寨与湖北天堂寨之分,实则共为一山。以主峰山脊为界,一步即可跨越两省。
2、情侣峰、双龟效侣、啸天金狮、白象戏水,均为天堂寨之代表性景点。
3、天堂寨为安徽、湖北两省界山。
七绝 天堂寨---夫妻石
恩爱夫妻一百年,终须撒手逝人寰。
要分石壁长相抱,除却山崩大海干。
七绝 天堂寨---屈原问天
仰首苍穹问破天,世间冤怨恼屈原。
千朝万代不平事,哪件让人能视闲?
七绝 天堂寨白马大峡谷之字形绝壁栈道
栈道凌云之字形,穿岩嵌壁入天宫。
俯身指看高飞鸟,却在半空难上翀。
七绝 远眺大别山三主峰
三峰品列入云霄,鼎立三足互不饶。
犹似三国争霸主,这山更比那山高。
注释与说明:
1、大别山的三座主峰白马尖、多云尖、天河尖成品字型三足鼎立。均位于安徽省六安市境内。
2、饶ráo:意思有三。此从三,让、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