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井
作者:栾福广
![1597195310128_mh1597196810898.]()
我的家在鲁西北平原一个偏僻的村庄。
听大人说,从前村外西北有座小庙。解放后不知什么原因被拆除,现在只剩下一个光秃秃的平台。庙西侧原有一口甜水井,我记事时也早被填平,至于是先有庙还是先有井,谁也说不清。
![1597195360238.]()
关于这口井,还有一段凄美的传说。
相传这口井的水甘甜清澈,甜得像蜂蜜,清得像明镜,井深无底,泉涌不枯,附近村民每天争相前来排队打水。庙里住着一位老和尚,道行不浅,有起死回生之术。庙后有片树林,枝叉联络,蔽日遮天。树林里有条大蟒蛇,大蛇每天也来井边饮水。这条蛇很大,嘴在井下喝水,身子能缠满了轱辘,所以蛇的水量也很大,每天早早来到井边,以至前来挑水的人天天排队等候。时间长了,人蛇相安无事 倒也和谐。
![1597152920510.]()
村北刘庄有户刘姓财主,雇了个长工,每天早晨也按时来这里挑水,因嫌排队误事,每天总是比蛇起的还早。这天,长工因办事不妥事挨了财主的骂,窝了一肚子火,起得晚了点,来到井边,大蛇已先到了,等了半响,蛇还没喝饱,长工的火正没处发,一时兴起,回家抄起一把钢叉刺在大蛇身上,大蛇怒起直追,长工回头就跑,跑回牛圈里,赶紧插上大门藏起来。大蛇紧跟着尾随而至,但因钢叉叉在身上从大门里爬不进去,被活活卡死在门缝里,长工也因受惊吓晕厥过去。这事惊动了全村老少,老僧也前来相救,这老和尚确实身手不凡,略施法术,只见他眯起眼睛,口中念念有词,挥手一指,那大蛇竟起死回生,长工也慢慢醒来。之后,不知是大蛇另有归宿还是不想再打搅人们的生活,从此井边再也不见大蛇的踪影。
![1597195463014.]()
在那个文化经济凋敝、生活贫穷、文化单调、人人自危的年代,每年夏季干旱少雨时节,农人们在麦场里拉呱纳凉那也算是奢侈的文化大餐了,望着满天的星星,老人们不厌其烦地讲着老井的故事,大人们说得绘声绘色,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传说虽有些荒诞恐怖,但经村民一辈辈流传下来,却引起了孩子们浓厚的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每当路过那里,总禁不住向井边多看几眼,关于甜水井的传说,勾起孩子们的口水只在嘴里打转转。
![1597194120182.]()
上世纪八十年代,连年大旱。有一年,收割了小麦,晒麦茬的时间竟达三个多月,村里的井都干枯了,为了人畜饮水,人们被迫在干裂的湾底挖了些土井。从此每天放学回家,去土井排队掏水成了我份内的事。一瓢一瓢掏得半桶泥水,抬回家经过沉淀,虽然苦涩,总算能饮用。可是不久土井也枯了。这时有人突发奇想:能不能把老井挖出来,再让人们喝上老井的甜水?这提议立即得到全村人的响应,各家各户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几个壮汉干了两天就把老井的淤泥清理出来。老井修好那天,全村老少争先恐后都来围观,都想先喝上一口老井的甜水一饱口福。
![1597152795192.]()
清澈的泉水汩汩的涌满了井底,挖井人品尝后递给围着的人们,等人们都品尝过来都默不作言,感觉老井的水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甘甜。喧嚣了几天之后,人们又各自想各自的办法,井边再也没有出现排队打水的场面。老井渐渐失去了神秘的色彩。
![1597195171310.]()
前几年,省委新农村建设工作组进驻我村,看到村民吃水困难,便筹集几十万元打了一眼深机井,并且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这下村民足不出户就能喝上既甘甜清澈又方便卫生的甜水了。通水那天,全村沸腾了,孩子们放起了鞭炮 、老太太扭起了秧歌、男人们打起了锣鼓……。在我的记忆里村里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爷爷穿上过年的衣裳,正襟危坐,父亲把第一碗水郑重地捧了过去,爷爷神情凝重地接过来,品尝着和着泪水的那第一碗水,激动地仰天长叹:甜——甜啊——比蜜水还甜啊!
![1597195305852.]()
老井寂静下来了,村民为了安全也早把它填埋,开始路人经过井边还瞥上一两眼,渐渐地老井淡出了人们的记忆。
讲故事的爷爷也已离我们而去,关于老井的传说很少再有人提及。
![1597194711810_mh1597197710320.]()
作者:栾福广
![mmexport159719376846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