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克红散文《熊耳印记》


赵克红散文《熊耳印记》
作者:赵克红,一级作家,中国铁路作协副主席,洛阳市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郑州铁路局作协主席;著有诗集、散文集、中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集等十余部;获第八届全国铁路文学奖,第八届冰心散文奖,第四届中国长诗奖最佳成就奖。
熊耳印记
作者:赵克红

熊耳山下“水”与“竹”
入伏天,酷暑游走,“赤日炎炎似火烧”。走在都市的街头,空气中似有一张滚烫、黏稠的大网,将人的身体笼罩其中,令人难以挣脱。多少次,欲走进大山,亲近自然,让山风拂去心底的浮躁,带走脸上的倦意。可这简单的想法,却因繁多的冗杂事务,竟迟迟不能如愿。几天前,应洛宁县作协邀请,我与洛阳的几位作家,走进熊耳山深处的洛宁下峪镇对九峪村采风,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如今,当我打开电脑,那一幕幕的过往,便在我眼前缓缓展开。
下午4时许,我们来到洛宁县对九峪村。村子四周,是绵延起伏、隔断云天的熊耳山脉,一方湛蓝的天空上,洁白的云朵挂在天际,一动不动,好奇地打量着我们这群不速之客。熊耳山下,茂林修竹、灵山秀水、古朴的村舍,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画面。来到这里,仿若来到青山叠翠的山水画卷中。阵阵清风擦拭着肌肤,空气像在水里洗过一般,新鲜而纯净。我猜想,空气里的负氧离子含量一定很高,人们大口呼吸着,让胸腔充满氧气,整个身心像注入了一股清凉剂,清爽而舒适。好像多呼吸几口,就能把肺里的污浊清洗干净似的。
在明月水坊矿泉水负责人张延敏的带领下,我们走进明月水坊水科普知识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环绕大厅四周上方的“水”字,这些各式各样斗大的“水”字,均出自历代书法名家之手。大厅里还以详实的资料展示着古今中外有关水的历史典故,水与人类文明等的相关故事及说明。置身于此,仿佛走进“水”的世界,让我们对水,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明月水坊是一家以生产高锶富硒高端矿泉水的公司,其水源地,位于洛河南岸、熊耳山脉象君山北坡,这里丰沛的水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成就了水的品位与品质。“明月水坊”这名字,隽永且富含诗意,能让人不自觉地产生联想和回味。2014年初夏,当地人杨孝本先生,与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环境地质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国家矿泉水研究中心主任烟献军和刘庆宣教授,在熊耳山下的对九峪村小住。一日,烟主任散步到村后沟,随身携带的瓶装水已喝完,看着身边清澈的泉水,他俯身盛之饮用。饮后,他感到此处水质口感上佳,味甘沁人。并同时深入观察了解,他发现该村很多80多岁的老人还上山砍柴放羊,孩子们面色红润个个精神饱满,这引起他高度的职业敏感性,他当即建议取水化验,经中国科学院和国土资源部,对该村山泉水水质和水源地生态环境进行了科学评价后,确认该泉水富含锶、硒、锂、锌、钾、钙、镁、偏硅酸等多种矿物质元素,其矿物质含量之高、营养元素之丰富,在国内实属罕见,熊耳活泉高锶富硒天然矿泉水由此诞生。


明月水坊公司旁边,是一条小河,河水清澈甘冽,千百年来,不知疲倦地唱着欢乐的歌。茂密而青翠的竹子,在河水和小路间绵延向前,一眼望不到边。河边原生态植被丰富,阳光,经过竹子的过滤,也变得温润起来,清风拂过,让人倍感舒适。这些竹子,水灵灵的,像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每次见到竹子,都有一种久违了的亲切。在大山深处,竹子以特有的方式向我们招手致意,一棵棵、一丛丛,不论大大小小高矮胖瘦,竹子的心态总是充满阳光,积极向上,好像它们从来就不知道烦恼和忧愁。河上伸出了一道道水泥步道,河水从步道间哗哗流过,然后落入下一段的河流中,我们小心翼翼地一级一级跨过。过了河,是一段碾盘铺就的弯曲的小路,碾盘的周围全是核桃般大小的青石,小路的两边,长着或疏朗或繁茂或高低胖瘦秉性不一的树木,随性且自然。一只黑白相间的喜鹊从头顶飞过,接着又有一只紧随其后,我的眼睛紧紧追随着喜鹊的身影。“快看,小松鼠!”冷不丁我听到同行的人在喊,我停下脚步快速寻找,见一只疾速的灰色小松鼠,奔跑进了树丛中。与我同行的张延敏指着路的右边一行行一排排茂盛的竹子告诉我,这是“斑竹”,我近前一看,果不其然。我告诉张总,我最早见到斑竹是在洞庭湖的君山上,那应该是1987年的秋天。斑竹又名湘妃竹,湘妃竹主要集中生长在洞庭湖君山的斑竹山上。关于湘妃竹的来历,有一段凄美的故事。据说,娥皇、女英是帝舜的二位妃子,帝舜在南巡途中不幸病逝于苍梧,二妃闻讯追至湘江边上,恸哭不止。滴滴清泪撒到竹子上,留下了斑斑痕迹。最后二女投水殉情。毛主席于1961年曾写下脍炙人口的《七律·答友人》,诗中有“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的诗句,表达了对二妃的同情和赞美。

伴着一路惊喜,欣赏着路旁红的花、绿的草,以及叫不出名字的绿色植物,我们走进了一所小院。这所小院,据说,以前曾是村委会所在地,经过简单的改造修缮,成了今天的模样。院子简约朴素,绿色是这里的主色调,花草树木点缀其中,曲水流觞,窄窄的小渠上装饰性地架着小桥。院子中间有一池水,池中鱼翔浅底,一簇簇碧绿的莲叶紧贴着水面,其中有两只高出水面亭亭玉立的莲蓬,高高地伸向了天空,像是两只话筒,格外引人注目。池后是一面照壁,镂空了的圆月型的墙壁后,是一片片青青的斑驳的竹子,竹子高过了墙壁和屋檐。透过翠绿的密密麻麻的竹子,隐隐可以看到一排低矮的红瓦房。记得苏轼曾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走进这个能留住乡愁的小院,并住在被翠竹遮掩的瓦房里,我的心是愉悦的,旅途的疲惫,不知不觉间消失的无影无踪。往事悠悠。从小,我就喜欢竹子,记得刚上初中,我的虚荣心春草般滋长了起来,邻村同学家后院有一大片竹子,同学长我两岁,是我们班里的学习委员。这里有我们拓展的一片小天地,竹子遮挡了外面的一切喧嚣,虽然竹林里面有些潮湿,但我们全然忘记了这些,我们在做游戏、玩耍,真的好开心。有时,会看到一只悠闲的老母鸡在这里觅食,它的后边拖着一群“吱吱”叫的小鸡,竹林里的土壤很松软,竹叶一层压着一层,踩在地面若踩在厚厚的地毯上。地面下有许多小鸡们期待的美味,只需老母鸡用爪子往脚下轻轻一抛,虫儿便纷纷露出地面,小鸡们跟着母亲的爪子,忙个不停地捕啄着自己的最爱。待填饱了肚子,便快乐地追逐嬉戏去了。到同学家需要步行近一个时辰,而最吸引我的,除了在一起学习能互相帮助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能一起到竹林里去玩耍,并且有的时候,还能得到同学送我一根短短的竹子,我真的如获至宝,因为这在我们村里是独有的,竟成了我炫耀的资本。

其实,换一个角度看人生,你会发现,每一个地方、每一个时刻都是最美的风景。站在竹子前,我的瞳仁聚焦在这一片青翠的竹子上,心慢慢地平静下来。这次采风,能遇到好喝的“水”,好看的“竹”,与我来说,也许真的是种不浅的缘分。不知不觉间,天色向晚,草木吐露着芬芳,四处弥漫着悠闲祥和的氛围。夜色透着深邃的幽蓝,满天的星星一闪一闪地眨着眼睛。晶莹的月亮,洒落一地银色的光芒。文朋诗友们相聚在一起,品尝着地道的农家菜,兴之所至,大家对着月亮吟诗作赋,有的还即兴唱起了歌,歌声在夜空里飘得很远很远。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其实,美好的事物总是相契相合,相伴相生的,关键是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天地广袤,芸芸众生,“浮生偷得半日闲”,何愁无处安放我们的心灵!


‘
美哉,西子湖
汽车在西子湖边停下,游船并没有按照预定时间到达。大家先是站在离湖不远的大树底下乘凉,四通八达的风汇聚在这里,树叶扇动着小扇子,沙拉拉地响,像是在热烈地鼓掌。“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我蓦然想起罗大佑关于《童年》的歌谣中,开头呈现的夏日景象。我们还是经不住西子湖的诱惑,纷纷来到了西子湖岸边,被这里的美景所陶醉,人们有的在拍照、有的在湖畔若有所思、还有的掬一捧湖水洒向天空。湖边的阳光着实有些炽烈,爱美的女士们全都撑起了遮阳伞。我站在码头上远望西子湖,那青碧的湖水泛起粼粼的波光,像无数小叶片在水面上集体跳舞,一会儿亮出正面的深色,一会儿换成背面的浅色。而靠近熊耳山的湖水,则叠加着绿、蓝、白等多种颜色,在这叠加的颜色之上,又有多种颜色在移动、变幻,如一幅印象派的油画。虽然我早就领略过西子湖的美,然而当我再次看到西子湖的那一刻,仍然惊羡它的美丽。我曾到过许多地方,也领略过不少的湖泊、水库,但在北方像西子湖的水那般清澈,那么纯净的湖水,实乃鲜见,她的美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游船终于到来,大家依次乘船,在素有“高峡平湖”和“北国漓江”美誉的西子湖游荡。西子湖就像一块诺大的温润的碧玉,被四周的青山簇拥着,不知是青山染绿了湖水,还是湖水映绿了青山。“那醉人的緑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此情此景,使我蓦然想起朱自清散文名篇《绿》中的句子来。此刻,我的心与西子湖一起荡漾着,西子湖清澈的流光,那盈盈的湖水,映亮了我的双眼。当游船行驶到湖的中央,我站立船头,放眼四望,只见天蓝、湖碧、山青、水秀,分明就是一幅阔大的水彩画。西子湖湖身狭长,宽处烟波浩淼、万顷一碧,窄处两岸青山对峙,婀娜多姿。我仔细观看两岸的山,层峦叠嶂;再看湖中的水,水绿醉人。真的具有中国画恬淡的意境。那清凉的风,碧绿的水,摇曳的波光,绿色的树木,让人宛若置身仙境。有人说,湖,是风景中最美丽,最富有表情的,它是大地的眼睛,观看者也可衡量自身天性的深度。的确如此。再美的风景,也与观赏者的心境有关,心境不同,景色往往也不同。


“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西子湖的美,美得让人无可挑剔,难怪西施会和范蠡选择此地隐居呢。相传,春秋末期越国大夫范蠡,协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重振山河后,吸取伍子胥的教训,携美女西施周游世界。有一天他们辗转来到故县,见此地山水秀丽,曾一度在此居住,范蠡与西施常牵手于西子湖畔,后人便称之为“西子湖”。西子湖水库库容11.75立方米,水库回长30余公里,控制流域面积5270平方公里,水域蜿蜒崎岖,景色优美。西子湖的美,美在它两岸的山,那山青翠的让人心怡,满山松涛起伏,竹海荡漾,这些树木密密麻麻挤在一起,争先恐后地展示着西子湖的美;西子湖的美,美在它的水,这里的水碧绿,绿得让人心动。西子湖,让我们领略到了大自然独有的美,它引领着我们的目光,陶冶着我们的性情,放牧着我们的想象。西子湖已住进我的内心。虽然已立秋,天气却依然炎热,而我的心中,却有一泓安静的湖水,让我渐入清凉之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