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等于写作
——刘君携《为文有时》与读者见面
生活等于写作,写作编辑手记的过程就是寻找生活意义的过程。
——刘君
8月15日下午,《大众日报》高级编辑、丰收副刊主编刘君携新书《为文有时》在山东书城与读者朋友们见面。《为文有时》是一本编辑手记,由山东教育出版社策划出版,收录了刘君在编稿、组版过程中心有所动、有感而发的文字共计121篇,23万余字。

活动由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掖平主持,山东友谊出版社原总编辑、山东省散文学会会长丁建元,中国作协会员、大众报业集团培训委总监,高级记者逄春阶,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山东省作协副主席孙书文等数十位知名作家、媒体人、读者出席活动,山东教育出版社社长刘东杰、副社长齐飞参加了读者见面会。

嘉宾们分享了新书《为文有时》的阅读感受,回忆与刘君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点滴,畅谈对于文学和写作的心得体会,用近3个小时的时间展开了一场精彩的文学现场直接对话,也让在座的读者颇受启发。

李掖平认为刘君用温暖的情怀和善良的眼光打量生活,总能够出人意料地从那些皱褶里挑选出一些让人怦然心动的充满暖意的细节,文字的轻盈和风采以及图书用心的编排都给读者以启示,引起共情,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和美。《为文有时》如同打开了一扇纳八面来风的博大的窗,让人在浮躁的社会里安下心来,让不断飘忽的灵魂找到一个安静、从容地读一点书、思考一点问题、体味一些美感的精彩瞬间。

丁建元评价《为文有时》散文的特点一是“短”,从几百字到一两千字,非常的灵动,更像是一种与读者娓娓道来的交流;二是“浅”,“浅,不肤浅而是文章澄澈清浅,观点通透,深入浅出的浅”。

逄春阶以三种身份评价了《为文有时》。他表示自己与刘君同为山东省报纸副刊协会成的会员,该书作为该协会成立以来首部出版的作品意义重大。作为刘君的同事,逄春阶也与现场读者分享了书中的很多文章写作背后的故事。今天他以读者的的身份重读此书,认为刘君身为编辑为他人做嫁衣的同时,也为自己做了一件最美的衣服,书中精选的121篇作品包含了作者的汗水与泪水,看出编辑的心血。

“《为文有时》最从容,‘有时’恰恰是从容的一种状态。美是从容之花,真是从容之干,诚是从容之根。”孙书文说,刘君笔下的文字优美,又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而清凉的背后是温暖。
《为文有时》具有散文化的语言,有许多哲理性的启示,她不是对作品一般的点评,而是由此生发出作者也意想不到的意韵。点评与评介,可以起到导读的作用,对读者有用;“生发”与联想,则可起到导写的作用,对作者有用。她的生发,还不是理性的阐释,而是给你一种感性上的意念。嘉宾们一致认为该书不仅是一本灵性的抒情散文,还包含对当代文坛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思考,对广大青少年尤其是中学生和高中生的写作更是具有教科书般的指导作用,能带给他们很多启发。
刘君感谢在场嘉宾和读者的到来,她表示山东教育出版社做书的严谨和细致让自己感动,编辑站在读者的角度与自己沟通筛选每一篇稿件,让《为文有时》从最初的31.5万字精简到23万字,从而更能让读者理解作品,引发共鸣和共情。“生活等于写作,写作要深入生活。你是什么样的人看,散文就呈现出什么样子,好好写作就是好好生活。”刘君从生活和个人经历出发,将自己的生活和所思呈现在书中,感性的语言、生活的细节、即时的感悟,既随意,又空灵,放得开,又收得拢,值得读者细细品读与体悟。
愿天下万物皆有时,播种有时,收获有时。
头条文讯







投稿:13325115197(微信同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