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生命的辉煌
——365百姓故事汇群众宣讲活动讲稿
广 木
我叫杨存山,笔名:广木。1954年生,因人多家贫送人收养。幼年体弱多病,养父母历尽千辛万苦总算使我存活下来。在那“特殊”年代,小学未毕业便失学务农。辛酸的幼年与苦难的少年,塑造了我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性格;贫寒的家境与善良的父母,造就了我诚实本分的品德;教书育人的工作岗位,规范了我方正纯粹的人格;酷爱文学写作的铸炼,熏陶了我爱憎分明的秉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有这么几句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
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便是我一生的追求。
1973年,参加劳动近6年的我,被罗晏沟本村挑出来当民办教师,实现了我童年的梦想。不料第一堂课就出了笑话——汉语拼音与我读书时的读音不一样,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为了能够当个合格的老师,我下定决心边工作边自学,写下了“夜学过午睡未晚,一日足可抵日半,倘若能活七十岁,岂非一百零五年”的座右铭用以自勉。我订了作业本,语文从汉语拼音、数学从三年级现行课本学起。那时我们村没有输电,每天晚上下班后,点上煤油灯,趴在饭桌上学习,瞌睡了就用冷水擦把脸,曾有几次困得实在受不了伏在桌上睡到天亮。由于天长日久吃不好睡不好,过度劳累,患了严重的胃溃疡病。在四年的病魔折磨中,我一天也没停止过学习,边吃药边自学,学完了初中数学和高中语文,并于1977年开始了业余文艺创作,后来又参加了函授学习,取得了中师毕业证书,并参加《长城文艺》刊授学习,评为优秀学员。1980年以语文全县第一的考核成绩转为公办教师。1982年调任石门中心校长,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0年任石门学区总校长。
在我担任中心校长时,兼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和乡教育工会主席等职。由于本人勤于学习、大胆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在高寒山区复式班中进行集中识字实验的教学经验,在中央教科所召开的全国集中识字年会上交流。为了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我创办了《春芽》校园报,征稿、修改、刻写、印刷、邮寄等,因学校人手紧,基本都是我一个人操作,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共出报228期,在全国13家报刊发表和获奖小学生作文200多篇,汇集出版了《春芽优秀作品选》一书。组织少先队员常年为村里孤寡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捡废品卖钱购买小礼品,慰问老山前线的解放军叔叔,向天安门国旗班写慰问信、献红领巾,让孩子们在边防和国旗班武警叔叔热情洋溢的回信中受鼓舞和教育。工会工作,除配合教育教学常年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外,为教工保媒、调解纠纷,为无父母教师主办婚礼,并亲手为民办教师嫁接大杏扁,帮他们走上富裕路。当学区总校长,为了山区的孩子能够读好书,建起了全县第一所寄宿制小学;向外争取资金14万多元,改善了部分办学条件。
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为了我挚爱的山区教育事业,曾有多次调出山外升迁的机会我都放弃了,一直守望着贫困高寒山区35年。此间,获省市县乡各级各类奖励90多次,在县级以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6篇,作典型发言16次,我管理的学校也获得各种奖项50多次。
退休后我被涿鹿飞梭培训学校聘为副校长兼作文培训老师,至今仍在为我所钟情的教育事业奉献余热。几年来,指导学生作文发表和获奖200多篇,汇集出版了《飞梭优秀作文选》一书。工作之余,继续笔耕不辍,在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的困扰下,常常熬夜写作,因此患了眼底出血,但仍不悔改,坚持边服药边创作——整理出版了个人作品集《曲艺作品选》《无悔人生》《无名草》(一、二集)四本书100多万字;在省民俗文化协会举行的活动中,我创编的楹联获二等奖,征文《迎喜神》获优秀奖;近年来连年县春晚都有我创编的小品或小戏展演。
2015年涿鹿秧歌角研究会成立后,我被聘为剧本创作委员会主任。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任职一周后我便根据当地愣大四背河的传说故事,创编了反映上世纪30年代的秧歌角小戏《背河》,大家评价很好。接着又根据现实生活中年轻媳妇外出打工有外遇,和丈夫闹离婚的实际情况,创编了小戏《考验》。省文化厅孙厅长说:“作品反映基层小人物,说明了社会大问题,弘扬了正能量,是一部成功的小戏作品。”此剧参加了省第10节戏曲文化节展演,被列入文化部戏曲剧本孵化计划。
这部小戏的创编成功,给了我极大的精神鼓舞。接着又创编了民族团结题材的《一家人》,反映薛在海老人真实事迹的《心愿》,反映当前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问题的《家访》,反映城乡新变化的《回乡》《驻村囧事》,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的《金色的鱼钩》,反映父母只顾玩手机对孩子读书漠不关心的《啥当紧》,迎冬奥题材的《寻夫》《飞梦》,创建文明城市的《接岳母》,反映婚姻道德问题的《不该瞒》《追新郎》《合同婚姻》,孝敬父母的《尽孝莫等》《出走》《谁当紧》,扶贫题材的《图的啥》《贴心饭》《住院风波》《玩笑话》等小戏20多部,创编了《槐抱榆》《沈炼》《桑干孝歌》3部大戏,已排演11部。在国家一级编剧杜忠老师指导下,大型秧歌角剧《桑干孝歌》作为国庆70周年献礼剧目,由涿鹿新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演。今年防控疫情以来,又创编了秧歌角小戏《爱与害》音乐舞蹈快板《涿鹿儿女勇担当》等戏剧曲艺等作品20多部。
去年
12月和今年3月,分获河北和张家口好人称号,最近又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优秀人才。在此特向给予我培养和关注的各级领导,以及给予我支持和帮助的各位朋友,表示衷心地感谢!
回顾自己走过的道路,虽崎岖坎坷,但我满怀信心,为了生命的辉煌,活一天就要竭尽全力做出一天应有的贡献!
作者简介:广木,男,河北省涿鹿县人。本名杨存山。河北省曲艺家协会会员。张家口京畿民间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曲艺戏剧研究会主任。桑干河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出版多本作品集并获多种奖项。被河北省评为“河北好人”。非凡中国艺术社团特邀嘉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