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摆摊的老裴
缪荣株
一年只有两个月,他不穿黄大衣,那就是六月和七月。
五月他总是小城最后一个脱去大衣,八月又是最先穿大衣的人,找他办事好认极了。不穿大衣的时候,他总是用尼龙绳扎着,走到哪里带到哪里当沙发凳子坐。这就是老裴。
不过大人小孩喊他走了音叫老P,他也不生气。还有坏鬼开玩笑喊他妇女裆中之物,他也不气,反倒笑嘻嘻的。不知什么原因,他没有住房,因此没有固定睡得地方,哪儿避风雨就在哪儿栖身。他唯一的固定资产就是和他形影不离的大衣。
他早年当过店员,用他的话说:“吃呆饭,睡活铺,一世夫妻过了三年半。”后来,他六二年下放了,老婆跟人跑到安徽山沟里。从此,他就一人混生活。
割资本主义尾巴那阵子,老P倒腾粮票。他披着黄大衣,站在巷子里,手上拿着粮票向过路人显示,若看到管理市场的人来,就迅速地把粮票往敞开的大衣里破烂的地方藏。
市管会得人眼尖,还是从黄大衣破棉絮里搜到了粮票,割尾巴斩草除根似的全拿走。老P腿一下发了软,恨不得跪下来求饶:“你不要全部拿走,也留点儿我混生活。”市管人员不听,气宇轩昂得胜回朝了。
老P不识字,识理。他要混嘴,非和市管人员论理不可:“世界上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三分正理,三分斜理,三分狗日的理。
老P不急,留心那市管人员家住何处,趁他吃饭的时候跟着到他家。老P带着筷子和能装二斤饭的上大型河工的海碗,主人似的把那家的饭菜全装在碗里,一点不留。
老P边盛饭边说:“中午吃不下去,当晚饭正好。”接连一天,两天都这样,市管人员的妻子责怪丈夫:“你快把粮票还给人家,不然,我们家袋子里的米也没了。”那市管人员只得给了粮票。老P说:“早这样,不要多此一举。”市管人员苦笑。
那年代,人们出差到外省市要全国通用粮票,常有人求老P调换。老P未找到全国粮票前,人家硬要把地方粮票或钱放在他那儿预换和预购,他死活不接受。只要他答应的事,他都想法办到。不久,全国粮票找到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老P到面店吃面,总是习惯地先喝了汤,那面挺干挺干的。卖面的见老P把干面扯来扯去,就喊老P去舀上几勺面汤。老P说那汤不能要,是公家的。有时候,他宁可端着厚面到自来水龙头上兑上半碗水,连开水他也不找面店麻烦。面店里从主任到服务员都夸老P硬气,不像饮服公司那些人拿个大茶缸,三天两头装着来买菜,实际上靠权讨白食。
老P一天三顿买着吃,有时候,捉襟见肘,宁可卖点血贴补伙食,不讨白食或干鼠窃狗偷之事。
现在老P老了,70岁了,在农贸市场上摆菜摊混生活。他不到蔬菜市场上批发,快到中午了,那些农村里卖菜的人急着要回家,剩下的菜三文不值二钱的给他。
老P没有家,有的是时间,钻了个人无我有的空子,每天也能赚几文。老P卖菜规矩:新鲜、足称、价廉。他卖菜的利润只要算计到够当天的生活费,就不再想多赚了。所以,他的菜全菜场最便宜。有时,他看到熟人还挺大方地抓些大葱、大蒜、生姜、辣椒之类的,三角二角的不算账。前些时候,人们看见老P披着那件黄大衣,老往售房处跑第二件固定资产呢。
老P,人们常常念叨他,像讲信用,不沾便宜,买卖公道等等的优点。念叨念叨就有人突发奇想,老P这人若是弄个局长当当,不知变坏不变坏?
缪荣株简介
缪荣株,男,1944年1月生,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人,1968年12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泰州晚报》专栏作家、姜堰区作协副主席。主编《泰县金融志》《姜堰名人》,分别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社出版。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报告文学》《中华散文》《雨花》《福建文学》《新民晚报》《扬子晚报》等中央、省、市报刊发表文学作品700多篇,多篇获全国、省市奖,30多篇作品被《散文选刊》《今日文摘》《小说精品》《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民间故事选刊》,百度百科丶网络作文教材等入选。出版小说集、散文集5本。2020年第四期《今古传奇》,2020年6月中国作家网发表长篇小说《银行风云》。此外,60万字纪实文学《胡锦涛和姜堰》,主要叙述高祖胡沇源13岁 在清·道光年间(1833)到苏北东台茶叶店学徒,一直写到胡锦涛中学毕业,其间126年的家族史。纪实文学从2018年1月27日每周六在加拿大多伦多《大中报》读书栏目发表,至2020年7月11日已发12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