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灵骨舍利
唐麟德元年(664年)“玄奘自量气力不复办此,死期已至,势非赊远” ,从此绝笔翻译,并对徒众预嘱后 事。正月初九日,玄奘病势严重,至二月五日夜半圆寂,朝野达百万余人送葬者将其灵骨归葬白鹿原。唐总章二年(669年),朝廷为之改葬“大唐护国 兴教寺”。唐肃宗还为 舍利塔亲题写塔额“兴教”二字。唐文宗太和二年(828年),唐政府鉴于寺塔损毁严重,曾重修塔身。 至于玄奘 灵骨,一般认为唐末,天下大乱,为求保全,寺僧遂护携灵骨至终南山紫阁寺安葬。至赵宋 端拱元年(988年), 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天禧寺 住持可政朝山来此,在废寺危塔中发现法师顶骨,遂亲自千里背负,迎归金陵天禧寺供奉。

明 洪武十九年(1386年),寺僧守仁及居士黄福灯等将法师顶骨由长干寺(即天禧寺,后更名为 大报恩寺)东岗迁至南岗,建三藏塔安奉。清 咸丰六年(1856年),该寺毁于战火。清末此地建江南金陵机器制造局,民国改为 金陵兵工厂。 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兴教寺遭兵燹,除三座舍利塔外,全寺付之一炬,几成废墟。1922年寺僧募修大殿、僧房十余间,又先后由朱子桥、程潜增建及修葺塔亭、大殿、藏经楼、山门等,并补修了三塔。

1943年12月,侵占南京的日军在施工中,从三藏塔遗址中发掘出安奉玄奘顶骨的石函。日军起初严密封锁消息,后因南京各界爱国人士抗议,汪伪政府迫于舆论压力,与日军交涉,日方才不得不答应将顶骨分为三份:一份于1944年10月10日在南京 玄武湖畔 小九华山建成砖塔供奉;一份由当时的北平佛教界迎至北平供奉(后由日本人分往日本);一份即存于南京 鸡鸣寺山下当时的汪伪中央文物保管委员会。而这后一份灵骨1945年由南京佛教界迎请到 毗卢寺供奉。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两次拨款整修。现兴教寺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楼、 大雄宝殿、 法堂、 禅堂、 藏经楼等。当时被送往北平的那一份灵骨,后来经历了较多的分送、迁徙过程。首先,被日本人分出一部分迎往日本,辗转供奉于东京 增上寺、 慈恩寺和 奈良 药师寺等多处寺院。其间,1955年11月,应台湾佛教界之请,日方又分送一小块灵骨赴台,供奉在 日月潭畔的 玄奘寺 慈恩塔内。留在北平的一部分灵骨,又分送国内四处道场供奉:北京 广济寺、广州 六榕寺、天津 大悲院和成都 文殊院。1956年 印度总理 尼赫鲁访问我国,提出礼请玄奘顶骨一事,后经 周恩来总理同意,将供奉在天津 大悲院的一份,由 达赖喇嘛护送,在印度 那烂陀寺玄奘学院建纪念堂供奉。1962年,慈恩寺内建立了玄奘纪念馆。大雁塔成为玄奘西行求法、归国译经的建筑纪念物。1963年为举行玄奘圆寂一千三百年纪念法会,又将顶骨奉迎至 栖霞寺。

“文革”开始,南京市佛协将这份顶骨送至市文管会保存。1973年,一份顶骨舍利珍藏灵谷寺,作为镇寺之宝。南京 灵谷寺修复开放,经有关部门批准,该寺将这份顶骨从文管会请回供奉,寺内专设玄奘法师纪念堂,纪念堂正中心设13层密檐楠木塔,玄奘法师灵骨即安奉于此。
1998年9月,为在海峡两岸 炎黄子孙中弘扬玄奘精神,经 国务院批准,南京 灵谷寺分赠1颗玄奘 顶骨 舍利给台湾 新竹 玄奘大学供奉。2003年11月21日,为纪念玄奘诞辰1400周年,西安 大慈恩寺又从南京灵谷寺迎请玄奘法师顶骨舍利安奉于新建的玄奘三藏院的大遍觉堂。

个人成就
玄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所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伟大的是他对佛学典籍“截续真,开兹后学”的翻译。唐贞观十九年(645年),46岁的玄奘自印度归国。此后的20年中,他把全部的心血和智慧奉献给了译经事业。在 长安和 洛阳两地,玄奘在助手们的帮助下,共译出佛教经论74部,1335卷,每卷万字左右,合计1335万字,占去整个唐代译经总数的一半以上,相当于中国历史上另外三大翻译家译经总数的一倍多,而且在质量上大大超越前人,成为翻译史上的杰出典范。

主要学说
五种姓说
玄奘进一步发挥了印度戒贤一系五种姓说,即把一切众生划分为声闻种姓、缘觉种姓、如来种姓、不定种姓、无种姓。认为根据人的先天素质可以决定修道的结果。玄奘在此总赅印度诸家的学说,对五种姓说作了系统的阐述。
唯识哲学
玄奘对唯识学说的整理和研究,付出了很大的力量。他在印度求学时,在杖林山胜军居士处学习唯识两年。 回国之前,把那烂陀寺解释世亲《 唯识三十颂》及十大论师的注疏共2500颂,统统搜集起来,并揉译成《成唯识论》一书,成为中国唯识宗的主要经典。同时,他还独创“三境理论”,推动了唯识学的发展。不仅如此,玄奖与门人窥基、慧沼等在中国开创了唯识宗,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辗转传到韩半岛、日本各地,创宗立派,盛极一时。

因明学
玄奘游学印度时,曾随精通因明学的论师学习。回国后,译出商揭罗主的《入正理论》、陈那的《正理门论》等因明学著作。其弟子们相继弘扬,很有成效,玄奘还亲自出面,纠正了吕才对因明的误解。可见他对因明的重视非同一般。
传承弟子
玄奘之弟子:神昉、嘉尚、普光、窥基,号称奘门四哲,皆为法相之大家;普光、法宝、神泰,则称俱舍三大家;窥基、神泰、顺憬又为因明巨匠;新罗高僧圆测,为玄奘神足,新罗元晓,为华严大家;西域利涉,为护法名僧;南山道宣为之证义,乃律学宗师;玄应,义学名家;东塔怀素,后为新疏之主。(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