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 ——续篇
20世纪80年代,中国户籍制度清晰地将公民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中国社会形成了独特的社会地理景观: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与这两种景观相对应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经济制度、生存方式、文化特征和价值观念;导致了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社会差异的城乡差别。
“比如在劳动分配制度上,城市工作的工人、教师、职员每月有固定的工资收入,有相对完善的医疗制度、退休制度,同时还可以享受国家各种福利待遇。 而在农村,农民不仅要按时按量向国家交纳粮食,在很长的时期内只能有限度地支配自己的劳动产品。并且,农民还要完成国家规定的各种税费。参与无偿的劳作(例如大规模强制性的农田水利建设)。而国家采取的各种政策将农民强制性地限制在土地上。这些政策的实施直接导致了农民在整个社会发展中长时间处于相对贫困的状态中。因此,可以说在这种基本的身份差异之下,城市和乡村作为两个基本对立的概念被凸显了出来。这是一个作为卑贱农民和一个高贵知识分子的对立,普通百姓和达官显贵的对立”。
那时农村女孩子都想往城镇嫁,有文化的男孩子也同样梦想跳出农门。
《人生》是作家路遥创作的小说,也是其成名作,原载《收获》1982年第三期。到今天历时38年,38年中的风风雨雨,高加林、黄亚萍和刘巧珍,他们各自的命运又是如何?
时代影响命运,能在逆境中始终如一地追求梦想,在任何时代这样的人都难能可贵。
高加林到底结局如何?这是人们所关心的。人们对于高加林有很多不好的评价,傻子、痴子和悲剧人物;恰恰相反,那时候,高加林装疯卖傻也许是比较明智,避免穷山恶水中泼妇刁民对他的 欺负,在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对缺乏,有些人狭隘和劣根性很容易显示出来;虽然农活他干不好,经过几番挫折,他深深地意识到一定要放下虚荣的面子,同时他毕竟是高中毕业生,只要有机会就可以一切从头再来。
那时候乡镇没有几个好企业,他没有关系,国营单位比如供销社这样的单位他进不了,事业单位他一定进不去;想去参军,那时候参军也需要走后门,一个村才一个名额,都被村干部或者他们的亲友子女占去了;唯一的出路,最好进的就是窑厂,那时候窑厂几乎全是脏活累活,唯一的半技术活就是开翻斗车。
1981年国家实行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位于五大文凭之首,国家承认学历,而且后来自考文凭在国外也逐渐得到认可,这就给高加林一个很好的机会,这一年春天他报考了陕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因为他在学校里理科不好,所以他报考了汉语言文学专业。
窑厂是制砖头的,分为几道工序:挖泥、运泥、切坯、水坯、放风、晾干、进窑、烧火和出窑;这些工序高加林都干过,包括开翻斗车,甚至有一次把翻斗车开到水里去了;一旦闲下来,他就仔细研读自己的专业书,每当夜幕降临,别的工友去看电视、唱歌、跳舞、聊天和谈恋爱,他却一个人在昏暗的窑厂灯光下看书学习;工友们都知道他很喜欢学习,有的嘲笑,有的挖苦,有的由衷对他产生佩服;至于他休息时如痴如醉的刻苦学习,谁也不知道以后是否有用,知识对于人生影响和作用,以前在农村那种环境条件下,人们对于知识的认识比较狭隘。
一般下雨天,窑厂除了把砖坯用草席盖好,就没有多少事干,高加林就回家帮助母亲去各村挨家挨户卖豆腐,闲余时间就是看书学习;每次去卖豆腐经过曾经和黄亚萍约会的地方,也是失恋的地方,心里就会油然而生刀刺一样的酸楚;有一次忽然偶遇了黄亚萍,面前花枝招展的黄亚萍骑着自行车,当然黄亚萍主动和他打招呼,仿佛一座盛气凌人的大山挡在高加林面前,又像一把利剑刺痛了他自尊的心,高加林担着刚卖完的豆腐挑,黄亚萍推着自行车送他大约走一里多远的回家之路,一路也没有说多少话,回到家他真想再次痛哭一场。
他逐渐意识到,“你若盛开,蝴蝶自来”,要想获得自己渴望的爱情,需要自身实力的提高,连面包都没有,谈何爱情。
汉语言文学专业,那时候也要考不少科目,大概十几门;自学考试是进门容易出门难,一年春秋两季考试,一般勤奋聪明的需要至少三年才能毕业,高加林在窑厂打工的三年努力自学,仅剩最后两门没有拿到。
后来,随着我们整个国家掀起了城市打工潮,高加林也加入了这个大军,经人介绍来到省城西安,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园林绿化得到重视,逐渐成为城市的亮点,高加林起初在西安一个园林公司打工,打工期间一旦有空,就努力钻研那最后最难征服的两门科目,连公司领导都很佩服他的努力学习的精神,有时工作期间,领导看到他在看书,也不批评他,而是绕道离开;在西安打工,也为他在陕西师大进修汉语言文学最后两门科目打下了经济和地利的基础。
陕西师大属于211大学,高加林白天打工,晚上参加师大自考班,他那一班一共来自全省90人,高加林属于其中的佼佼者,喜欢坐在离老师最近的位子上,那里的阶梯教室,是随便坐的,谁先到任意坐,高加林经常抢在前面早到班里,和班上其他同学相处也比较融洽,老师也特别喜欢他,这在他发迹以后,相隔多年,他所在班级的老师对他的印象仍非常深刻。
那是最后一次考试后,一天晚上大约九点,自考班的好同学打来电话,说是可以查分数了,那时候电脑还没有普及,只是单位有台把大电脑,他正准备上床睡觉,听到电话,立马爬起来,去买包烟请单位管电脑的同志,帮忙查一下分数,输入准考证号码,当他看到两门分数全部合格时,他笑了痴了也像醉了,他把俩手竖起来,高喊:“我成功了!”;参加过自考的都知道自考不容易,需要知识、智慧和毅力,五年的拼搏啊! 此刻的高加林,如释重负,又如孟郊诗“昔日龌蹉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经过多少失败,经过多少等待和忍耐,终于盼来这成功一天,这是一个希望终于实现的一天。
那时候的自考大专文凭,应该相当于现在的一本或者研究生,从录取的数量上看,应该相当于现在的博士生;国家政策实行自考生对口户籍地分 汉语言文学专业,那时候也要考不少科目,大概十几门;自学考试是进门容易出门难,一年春秋两季考试,一般勤奋聪明的需要至少三年才能毕业,高加林在窑厂打工的三年努力自学,仅剩最后两门没有拿到。
后来,随着我们整个国家掀起了城市打工潮,高加林也加入了这个大军,经人介绍来到省城西安,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园林绿化得到重视,逐渐成为城市的亮点,高加林起初在西安一个园林公司打工,打工期间一旦有空,就努力钻研那最后最难征服的两门科目,连公司领导都很佩服他的努力学习的精神,有时工作期间,领导看到他在看书,也不批评他,而是绕道离开;在西安打工,也为他在陕西师大进修汉语言文学最后两门科目打下了经济和地利的基础。
陕西师大属于211大学,高加林白天打工,晚上参加师大自考班,他那一班一共来自全省90人,高加林属于其中的佼佼者,喜欢坐在离老师最近的位子上,那里的阶梯教室,是随便坐的,谁先到任意坐,高加林经常抢在前面早到班里,和班上其他同学相处也比较融洽,老师也特别喜欢他,这在他发迹以后,相隔多年,他所在班级的老师对他的印象仍非常深刻。
那是最后一次考试后,一天晚上大约九点,自考班的好同学打来电话,说是可以查分数了,那时候电脑还没有普及,只是单位有台把大电脑,他正准备上床睡觉,听到电话,立马爬起来,去买包烟请单位管电脑的同志,帮忙查一下分数,输入准考证号码,当他看到两门分数全部合格时,他笑了痴了也像醉了,他把俩手竖起来,高喊:“我成功了!”;参加过自考的都知道自考不容易,需要知识、智慧和毅力,五年的拼搏啊! 此刻的高加林,如释重负,又如孟郊诗“昔日龌蹉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经过多少失败,经过多少等待和忍耐,终于盼来这成功一天,这是一个希望终于实现的一天。
那时候的自考大专文凭,应该相当于现在的一本或者研究生,从录取的数量上看,应该相当于现在的博士生;国家政策实行自考生对口户籍地分配制度。
高加林最后和谁结婚,这也是大家比较想知道的事情。
高加林曾经在窑厂三年,他这样有知识有相貌的人,最容易招蜂引蝶;窑厂上食堂做饭的徐晓群是他初三时的同学,徐晓群的相貌说不上是校花,也算得上是班花,同时朴实和善良,在高加林走投无路的时候遇到她,如遇知己;在窑厂上繁重的工作,让他累的疲惫不堪,徐晓群经常会关心他,自然让他觉得雪中送炭般的温暖,徐晓群比起刘巧珍的优势是比刘巧珍漂亮一点,又是初中毕业;人生最黑暗的时候,最能患难见真情,高加林和徐晓群相互心仪,以前初中同学时,彼此就有好印象,最后走在一起符合逻辑因果。
再说黄亚萍,后来在一乡镇学校做招聘教师,教师改制以后被解雇,有一段时间,一直在家照顾年老瘫痪的母亲,生活开支仅靠母亲退休金。那时候大凡在温室中成长的富二代没有几个结局是好的,因为他们已经适应不了突然到来的改革的暴风雨,他们的短视和缺乏适应社会的锻炼,使他们容易被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她后来知道高加林拿到了大专文凭而且在省城西安混得不错,有一次她听说高加林回老家,在老家县城格林豪泰宾馆约了他,后来高加林有急事要处理没有赴约,黄亚萍也曾因为遇到困难打电话向高加林借过钱,当时高加林手里没有多少钱,没有借给她;黄亚萍的父亲去世后,家庭败落;至于说她的婚姻,不堪言提,为何不能提黄亚萍的婚姻问题,因为高加林的相貌才华容易招惹异性亲睐,黄亚萍也在现实之中,提出来会触动个别人痛楚的心弦,引起不必要的伤害。
黄亚萍曾经去过高加林在陕西老家县城高档小区里的家,她认为高加林今天的成就,本应该属于她的,只是一个转身的瞬间错过了,一辈子错过了。
高加林恨黄亚萍三十年,三十年后,这位曾经春风得意时给高加林留言“我愿你是一只生长翅膀的大雁,自由地去爱每一片蓝天,凡是适合你生存的地方,你都要把那里当作你的家园!”的黄亚萍,这时候终于鼓起勇气来上海滩找高加林,高加林去上海火车站接她,当晚把她安排在黄浦江边靠近东方明珠的高档紫荆公寓,这是他经常用来安排国内外名流朋友的定点场所。 在高加林的心目中,一直认为黄亚萍还是像当年那么楚楚动人,还是心目中的那样风华正茂;再一看她,已经不是当年他苦恋的美丽动人的黄亚萍了,已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这时他眼前的黄亚萍又老又丑,还好,看在曾经的份上,他为她在美丽的上海滩举行了一个party,送给她一块瑞士劳力士(Rolex)手表和一点美金,从此老死不相往来,结束了也放下了三十年的心痛恋情。黄亚萍曾经的分手刺痛了高加林的每一根神经,也逼迫高加林必须要奋斗,去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位曾经深受刺激而跪在黄土地上大哭的高加林,如今成了小有名气的风云人物,跻身于上层名流了;而这时候的黄亚萍,当高加林的冷漠转身离去的时候,黄亚萍后悔莫及,望着浪奔浪流的黄浦江水,心中的滋味可想而知,黄亚萍对高加林的最后一句话是“如果不是我,你能有今天?”,意思就是说,当初的分手,对于高加林虽然是个打击,也激发他成就了今天的成功。
事有因果,天道轮回;一个对未来苦心追求的人,不可能没有光辉的未来!
人生之路,虽然漫长,但关键之处只有几步,它决定你一生的命运;爱情如此,人生如此。

——————作者简介——————

刘源,江苏泗洪人,现居上海。英语教师,酷爱文学,乡愁篇系列等多篇作品发表在国内报刊和海外华人报上。
——————诵者简介——————

主播雪儿:私企经营管理者,曾担任电视台业余主持人。现是浙江省朗诵协会会员、杭州市朗诵协会会员、杭州之声朗诵团团员。是多家文学平台的特约主播。有朗诵培训工作室。愿用我的声音传递美好!(微信zhulihui0759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