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古文学中看好人缘
环球文学创作研究院张红兵
在古代文学阅读中发现:“好好先生”奉行的据说是“好人主义”。
庄了一说白“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大概就是他们中不少人的信条。
王船山先生曰:“是非者,名而已矣。”“好好先生”似乎对此也是当作宝贝的。于是,在他们那里,是非、真伪、好恶、正邪的界线全没有了,一切都是“好好好”!
到头来,也就必然奉行了《弟子规》的说教:“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扬人恶,即是恶。”
直至闹到“人妖颠倒是非淆,对敌慈悲对友刁”那种敌我不分的地步!这种人的“人缘”能真正好吗?答曰:不可能。有道是:“只缘花底莺声巧,致使天边雁影飞。”
稍有见识的人,对“好好先生”都会心中有数。他们“饱谙世事慵开眼,会尽人情只点头”,归根到底,还是为了私利,或为“人缘”、“选票”,或为明哲保身,或为息事宁人,图个清静,并非出于公心,也谈不上为着团结向前。人们看破了他们的隐秘,也便对他们失去了信仫和敬重。结果,他们的“好人”做不成,“滑头”倒露了馅。
当然,少数糊涂人在一段时间里,可能会“不识庐山真面目”,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好好先生”最终仍是落不下“好”,他们在大家中的“人缘”是不可能真“好”的。
那么,怎样才能“人缘”好呢?我想,捷径是没有的;对群众装笑脸也装不出“人缘”来。
决定的倒是赤诚待人,忠厚热情,“吃亏”的事主动干,“便宜”的事让人干;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与人交往中要谦虚谨慎,宽宏大度,稳重实在,助人为乐。
原则问题不马虎,小是小非莫计较;对坏人坏事,敢批评,敢斗争;对不平之事,敢于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对别人的优点,要多看,多讲,多学;对别人的缺点、错误,要实事求是,诚恳耐心地帮助改正。谈成绩要想到别人,出了问题不可推卸责任,有了错误要勇于自我批评,承担责任。遇事要和大家商量,切勿自以为是,自以为能,而干出脱离群众、突出自己的傻事、蠢事来。要克己奉公,忠勇刚正,不搞小恩小惠,笼络人心;要急人之急,帮人之需,切不能幸灾乐祸,落井下石。归根到底,就是要严格要求自己,敢于为人民利益坚持真理。
只要对这些最基本的要求做到了,做好了,并且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我想,你在大家中的“人缘”便一定会逐步好起来。
不信,可以试试看!
2020年9月5日下午17:58于家

作者简介
张红兵,江苏人,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博士,北京大学元培商学院特聘教授,作家、诗人,中华新文学联盟泰州分盟主席,《青年文学家》杂志理事会泰州分会主席,环球书画院院长,中国书画艺术院院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授,中国老教授协会教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所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会研究员,中国校园文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全国中小学名师联盟常务理事,《作文报》社采编,《课堂内外》特约编辑。非凡诗社成员。曾撰写巜新闻写作大全》《社会调查研究》《校园文学与创作研究》《校园小记者培训教材》《土山传奇》《陈毅抗战史》《柏树娘娘》等。曾参加参加中国老教授协会基础教育分会成立大会暨学生培养报告会、2020北京大学基础教育论坛、中国校园文学委员会全国校园文学与社团研究课题成果展、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门委员会2011年首届全国小学小学名师表彰会等论坛会会议并作典型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