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因保家卫国而最美!
本文笔者观点不代表“最美退役军人”评定结果。(2020年9月1日)
2019年,“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及个人拟表彰对象公示公告”向外公布,400名“全国模范退役军人”、91个“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76名“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个人”入围。
这是一件好事!继张富清老兵作为退伍军人的优秀代表,成为全体党员干部学习的模范之后,我们退役军人以及退役军人工作者,有了更多的身边的学习榜样。据了解,在进行全国性评选的同时,很多省市地区也举行了本范围的“最美退役军人”选树活动,一大批先进典型走上前台,进入公众视野。
笔者当地也举办了这样的活动,而其中一位候选对象正是笔者过去的一名领导。无论从私人感情和工作表现来说,都会毅然、欣然为老领导投上一票。投票的过程,紧张而激烈,笔者也未能免俗地在战友群里拉票,每天都会把投票的链接发送一次,提醒和求助大家投票。最终结果,老领导以十万多张选票名列“海选”第二,只比第一名少了千票而惜败。
等尘埃落定,热闹的战友群沉寂下来,似乎突然一下子,评选活动就这么结束了。笔者把十余位候选对象的基本情况和票数都看了看,也把这个投票过程想了想,心里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在高兴和支持之下,也有了一些担心和反思。
反思一:选树活动的全部,是不是就是一个投票?
笔者查阅了某省选树活动的通知方案,步骤主要有:(一)动员推荐。(二)公示和事迹展示。审查先进典型候选对象,提出公示名单,展示相应事迹,组织公众投票活动。(三)宣传推广。(四)通报表彰。(五)事迹报告。
可见,网络投票本应只是公示和事迹展示中的一部分。但是不经意间,或许由于对事迹的展示组织不力,或许由于候选人事迹都大同小异甚至是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事迹,于是对于大多数的退役军人和社会群众来说,投票似乎就成了选树活动的全部所在。而其他的步骤,没有一点存在感。
这一点,也很正常。毕竟其他的步骤,大部分都是相关部门的事情,群众参与性不大。但是,组织这项活动的意义和价值,绝不是仅仅选出若干个模范这么简单吧?
某省是这样描述活动意义的:为把“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重要论述落到实处,努力营造全社会拥军、爱军、尊军的良好氛围,使军人及其优抚对象能够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我想,如果认识不到活动的意义、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就算评比活动举办再大、再热闹,候选人票数再多,恐怕也只是一场浮云,对退役军人的境遇和尊崇情况的改善没有多少好处。这也是大家所不愿看到的。
有的战友说,候选人好多自己都不认识,所以投不投票、参不参与有啥关系?再说了,就算参与了,名利双收的是别人,对自己有啥好处?
反思二:选树活动,是否只是退役军人群体的自嗨?
还是以这个省的投票为例。全省2600多万人口,但是这个活动最高的得票数也仅仅是11万张左右,理论上的投票比例是300:1。而据了解,当地的退役军人总数也在数十万上下,即使按照一人只投一次算起来,参加投票活动的比例也仅有3:1到5:1之间。事实上很多时候都是同一人每天累加投票,再算上投票中以候选人朋友圈为主的地方人员,可以推断当地退役军人参加投票的比例,应该比100:1更低。也就是说,每一百个退役军人里面,可能才会有一个人对这事儿感兴趣,并参加了投票。
而在与一些社会其他职业人群交流的时候,对方对这个活动根本不感兴趣,表示要参与的也很少,知道的更不多。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诸如超女快男之类的投票数,动辄千万级别以上。
于是,一个退役军人这样说:评选“最美退役军人”活动虽然很好,但是如果不能推广到整个社会,提升整个社会对退役军人价值的认同感,恐怕这个活动最后就只能成为退役军人及其工作者的一个内部“自嗨”。而缺乏社会影响力和参与度的选树活动,必然缺乏生命力和长久度。
更有一些退役军人说:活都快活不下去了,还美什么美?事务部门不去在本该首先解决的退伍军人工作安置、基本生活保障方面多下功夫,成天搞这些“虚头巴脑”的事情,有意义吗?正像“光荣牌”挂在破门烂屋前面不可能真光荣,“最美退役军人”奖章挂在一个无工作无收入、满脸菜色和烦恼的脖子上,又真的“美”吗?不丢丑就算好的吧?
这些思想和言论,虽然偏颇,带有很多情绪,但也确实反映了一些实际状况和真实想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精神不能超脱于物质之上,单纯地只强调一面必然导致失败。解决之道,就是多多宣传,营造正能量氛围,获得社会各界力量的重视和支持;也需要每个退役军人都重视自己的荣誉,共同参与进来,提升退役军人这个金字招牌的含金量和影响力;更需要有关部门一手抓宣传鼓动,一手抓解决实际问题,把“务实”与“务虚”很好结合起来。
反思三:投票的标准,比的是成绩还是人脉?
笔者当地评选的最后得票,显得很集中,也很两极分化。多者,11万多张。少者,只有1万多张。票数最低的候选者,他的事迹真的就比第一名差十倍吗?恐怕不是。恐怕差的只是一个人脉,一个可以动员的投票资源而已。
据了解,得票第一名的来自某师级单位,其服役时间也比较长,认识的人或者可动员的战友、同事资源,应该要比一些小单位的人要多。而排名靠后的几人,服役时间都很短,3到5年左右。再加上退役时间比较早,在这个拼战友号召力的活动中,自然可以动员和依靠的资源有限,其落后也就难免了。他没有成为“最美”,可能只是因为人情不“美”或者根本没有发动人脉来参与。
最美退役军人美在哪里?某省的公告中这样说:为推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做出杰出成就,获得重大荣誉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先进典型;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的先进典型;自强不息,个人的经历或行为,代表了社会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向及时代精神,体现出中国传统美德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先进典型;奋发有为,在全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技进步创新、推进脱贫攻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推动依法治省新实践等方面涌现出的先进集体或个人。
可见,退役军人美在哪里?美在工作之中,而评选标准更应该是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等。那一票代表的标准是什么?应该是业绩的比拼,是贡献的大小才对,而不应该是人脉的多少。否则,又和其他类似的选秀活动、家长圈里为了孩子的刷票行为有什么区别呢?
对于我们退役军人来说,积极投票没错,有着个人的倾向也很应该,但希望可以做到公平公正,既照顾到个人情感,也能兼顾全面全局。或许,这样的结果才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也是最能代表退役军人这个群体的。不然,选出来的“最美”只是人脉最广的、最舍得投入的,而其本身事迹并没有多大说服力,又凭什么能够获得社会的认可与信服?又哪里会有尊崇可言呢?
反思四:投票评比结束,是不是就意味着活动的终点?
投票结束了,是不是意味着选树活动的结束,是不是之后的事情就只是相关部门的事情了?而对于相关部门来说,把人选出来报上去再公布出来,是不是意味着万事大吉了呢?
至少,笔者认为不是。结果出炉,仅仅是这个活动的上篇文章,仅仅是开了一个头而已。真正的工作才刚刚开始。选树活动,包括表彰活动的下篇文章,其实比上篇文章更重要,更是活动的目的所在,是其价值和效果最直接的体现。
这个下篇文章该如何去做?又该做些什么?笔者认为:
深入搞好宣传活动。就是将当选模范的事迹和精神作进一步的整理,通过网络、报告会等形式,积极进行宣传报道,让这些优秀退役军人的事迹众人皆知,提高覆盖面。
开展好学习践行活动。选出来的模范,不是为了看,而是为了学的。检验学习效果,退役军人自己要先学一步,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获得社会各界对退役军人的认同和支持。在此基础上,社会各界也要学习退役军人当中的先进典型,在感同身受中获得理解和支持,而不再认为军人牺牲奉献是理所当然的,不再认为他们呼吁尊崇是想要特权。
提升荣誉的含金量。最美退役军人,最可爱的人,哪怕再好听的名字,如果仅仅只是一个称呼,不能给退役军人带来任何利益,恐怕社会的认同度和退役军人的获得感都不会很高的。所以,一方面希望提升荣誉的含金量,最好能让“最美退役军人”与“三八红旗手”等称号齐名共位;另一方面也要给予荣誉获得者实实在在的物质奖励,真心让人羡慕。
推动退役军人工作发展。选树活动只是工作的一个抓手。在宣传传颂优秀事迹的同时,更要为退役军人工作加油助力。以此为契机和抓手,进一步加强军地合作,提高社会各界的支持,在推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升退役军人社会保障水平上取得更大进步,推动退役军人事业的发展,恐怕这才是最终的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