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书意万重
倪高扬
亲爱的孩子们:
大家好!又近一年月圆时,《泰州晚报》“坡子街”举行“中秋征文·一封家书”活动。我凑个热闹,重拾纸笔,正好和你们聊聊。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下我们姊妹五个,我们生下你们八个孩子,你们又生下了十个孩子。现在,你们都成家立业了,我们也“了首尾”——完成了为人父母应尽的义务。
我为你们长大成人、事业有成而由衷高兴,其中最让我引以骄傲的当数李群、李俊两家子,倒不是因为他们比你们混得好些,而是因为他们依靠自己的不懈努力一步一步地打拼出来的。他们品尝着自己亲手栽植、培育出来的果实,可能比你们感到更有滋味,更懂得珍惜。
还必须提及的是几位女婿,真是洁身自好、低调做人、勤奋刻苦、踏踏实实,实在难得。恕我啰嗦,在此,向你们提三点希望:
一、做大写的人。说得具体一点,一要孝敬父母,二要宽厚他人,三要奉献社会。那些“啃老”“榨老”“厌老”“虐老”族都是令人唾弃的渣滓,那些自私自利、爱占便宜、不讲诚信甚至以邻为壑之流都是令人鄙弃的小人,那些胸无大局、胸无公德、胸无社会、胸无祖国之辈都是永远成不了气候的庸人。
人生不图大富大贵,但必须有担当、有责任、有追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要尽心尽力,努力作为。一位诗人说过,做不成太阳,就做一轮月亮。做不成月亮,就做一颗星星。星星虽小,同样也能发出自己的光辉。大写的人,正如毛爷爷所说的,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二、做不断学习的人。我们这个家族学风浓,家风正,有终身学习的传统。这方面高江四叔(四舅)、文祥、孙欢和堂堂为大家树立了榜样。有为青年都会将学习和反思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当下社会,一方面比较浮躁,不良环境影响较多,另一方面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竞争十分激烈。所以,我们既要洁身自好,与不良嗜好说“不”,杜绝玩物丧志,又要挤出时间用于自我学习,自我改造——反省自己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邪归正?著名作家王蒙说,一个人的实力绝大部分来自学习。本领需要学习,机智与灵活反应也需要学习。早在北宋年间,大文学家欧阳修就提出“立身以立学为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
三、做会爱孩子的人。教育孩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娇生惯养就是养祸成害,多陪伴、作榜样、早放手才是真正的爱孩子。浙江、安徽等地的一些父母,给刚离开校门的孩子一两万块钱作资本,任由他出去闯荡、折腾,赚了钱才回去结婚。当然,包括我在内的长辈未必时时处处都能为你们做出表率,甚至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遗憾。但是,你们应从中汲取教训,决不能将长辈的不足成为你们放松自我修养、降低自我要求和放纵自我堕落的理由。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先、最深的人,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形象。除倪鸣之外,你们都为人父母了,你们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来娣、娅明等对奶奶很是孝敬,我坚信他们的孩子将来也一定像会她们一样孝敬长辈。努力了,不等于成功,更不等于辉煌,但要善于反思,正确归因,找准方向,怨天尤人是强盗逻辑,也无济于事。
记得那年李群从我家借1000块钱,只身去南京寻求生路,在没有着落的几个月里竟没给家人任何一个音讯,我姐时常眼泪一把鼻涕一把地哭泣,为她担心。我猜想,当时的李群,就是不想给家人增添思想负担,自己的路惟有自己闯。她是被逼出来的,几度跳槽,逐步走向了成功。
我们这个大家庭,如同一棵参天大树,根深叶茂,兴旺发达。“明月不知心底事,唯有家书意万重。”今天,我以父亲、大伯和舅父的多重身份,写上这不“抵一金”的家书,说了一些你们都已经听烂了的道理,如能给你们带来丝毫的启迪,你们如能回复哪怕三言两语,我便心满意足。
顺致各位心想事成、家庭幸福安康!
倪高扬
2020.9.1
作者简介
倪高扬,泰州洋思教育研究所资深研究员,中国蒙台梭利协会认证讲师,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兴化市楚天实验学校创建办顾问,兴化东方巴黎幼儿园、泰州幼蒙教育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地方文史研究爱好者。近年,除了致力“点燃孩子心中的智慧之灯”、引导教师“成为孩子生命中的贵人”之外,有空便与书为友,爬爬格子,出版《敬畏教育》《有滋有味兴化话》等著作七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