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东源县黄村镇三洞村一对贫困户夫妻的致富故事
家乡人记者特约报道
立夏刚过,天气逐渐炎热,钟旺华夫妇的起床时间又提早了一小时。凌晨2点,夫妇俩便开始忙碌,将头天晚上泡好的黄豆打磨成浆,过滤后倒入生好柴火的大铁锅里煮,煮到一定温度倒入铝锅内,轻轻扯起表层的豆浆皮,再迅速将豆浆皮晾在铝锅上方的竹竿上,晾满一竿后,将竹竿抬到院子里晒干……整道工序下来,直到下午一两点,足足要站十几个小时,他们才有一丝休息时间。等到太阳下山,又要把晒在院子里的腐竹转移到室内,晚上7点继续泡黄豆,准备新一批腐竹的制作,日日如此,循环往复。
“三个人轮流干,每天消耗黄豆110斤,能生产70斤腐竹。”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流下,钟旺华随手拭去,便接着完成晒腐竹的工序。这是他和妻子、大儿子一起制作腐竹的日常,“干这个真的很辛苦,但是能靠自己的双手挣钱,再辛苦也值得。”
钟旺华一家是河源市东源县黄村镇三洞村通过自家小产业实现脱贫致富的典型。过去,他们一家因为4个孩子需要上学,经济入不敷出导致贫困。虽然一直经营着腐竹家庭作坊,由于规模太小,收入也难有起色。
三年前,作坊在驻村工作组的帮扶下,申请贴息贷款5万元,专业合作社补助3万元,添置了发电机、磨浆机和运黄豆的三轮车,扩大生产规模后,全家月纯利润1.2万元以上。“感谢省科技厅扶贫工作队帮我们渡过难关。”钟旺华的妻子说,如今家里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一家人也从山窝窝里的泥砖房住进三层半的楼房,“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奔头了”。
“钟旺华一家非常勤劳,他们的脱贫致富,也为村里其他贫困户树立了榜样。”省科技厅驻三洞村第一书记许志农说。在今年3月举办的“爱心战疫支援湖北”活动中,钟旺华捐赠腐竹100斤,为湖北抗击疫情贡献力量。
离钟旺华家不远处的原三洞小学旁,碧桂园集团结合三洞村资源优势,支持建设的腐竹厂已初具雏形,同步建设的还有一处农家乐。腐竹厂、农家乐建成后,每年将增加村集体收入20万元,优先解决贫困户劳动力20人就业,将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加快建立扶贫产业长效机制。
“三洞村实现相对贫困村摘帽、贫困户脱贫目标。”许志农表示,三洞村全部达到10项退出指标,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以上;47户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6495元,比2018年底增加3080元,增长率22.9%。
2018年9月,因三洞村辖区内存在非法矿点,村干部集体违纪,受党纪处分,被确定为河源市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对象。
因此,重整村两委班子,形成有战斗力的村干部集体,成为了当务之急。
在驻村工作队的推动下,选举产生了新的村支书——长期在外地经商、但是有志于为家乡发展出力的何南阳。同时,还实现了让何南阳同时担任村主任,支书主任一肩挑,消除村两委之间的扯皮现象。
提升班子成员素质、强化党员发展教育管理、抓问题整改、加强制度建设……渐渐的,村子里形成了一支能做事、爱干事的村干部队伍。
附:作者历程
欧海林,公元1962年冬末出生于广东省河源县黄村镇三洞村连麻简小山村。
求学之路:
8岁时入读离家四公里多路程山路的三洞小学暗径分校启蒙小学部,品学兼优评为德智体三好学生。
11岁时就读离家十多公里路程山路的三洞小学小学部,品学兼优评为德智体三好学生。
13岁时就读离家十多公里路程山路的三洞小学初中部,品学兼优评为德智体三好学生。
15岁时就读离家十四多公里路程的黄村中学高中。其间就读黄竹经分校半农半读求学之路。在高中学习期间曾参加全校书法比赛获奖第一名。利用课余时间为学校出黑板报,钢笔字刻划试卷考题印刷。德智体三好学生,高中毕业。文革后初次恢复高考因差5分落榜。
投笔从戎:
17岁报名参军,体检全面合格,因年龄限制没有如愿。过一年1980年如愿入伍到广州军区41军123师368团6连,在部队刻苦训练,严格要求,掌握军事技能成为一名机枪手,参战于1981年5月广西中越边境著名法卡山收复战。战后回贵县军营,服从命令被安排到旺岭江边抽水机船特殊工种,成为一名船长兵,负责部队生产基地安全供应用水用电,责任重大,其间自学掌握水泵维修技术,电力安全操作技能,顺利完成上级交给的艰巨任务。1984年4月参加广西中越边境靠茅山拔点作战,荣立三等功一次,1984年11月卸下戎装,光荣退役。退役后安排到叶潭供电所工作。后来离职仍然保持着共产党员参战军人不怕苦,不怕累的拼命精神,投身祖国现代化建设,继续为国家强盛而努力奋斗,努力工作。
退伍不褪色,不忘初心。兼职都市多家新闻全媒体外编记者,编辑提供稿件。
发挥智慧网络发贴至华哥信箱:
陈建华书记(2007年)在河源任职期间做了一些功德无量的事。陈书记曾说:网络不是虚拟的,是实在的,我收到的来信没有一封是胡说八道,99.9%都是实实在在反映问题的。现在当领导最担心“眼不明,耳不聪”,听不到真实情况。开实名邮箱拓宽了我听取民意的渠道。 陈书记虽然在外面忙碌了整整一天,晚上也不忘登录奥一网“网络问政”平台“有话问河源市领导”栏目。登录平台后,他还认真浏览了网友写给他的建言和提问,进行了回复。奥一网的负责人说,陈建华成为了第一位在奥一网“网络问政”平台实名回应网友的河源市委书记, 他开通的“华哥信箱”在当地很有名气。
打开河源网上信访公仆信箱:(http://gpxx.heyuan.gov.cn/front/index.jsp),便可以看到醒目的“华哥信箱”,上面还有陈书记的照片,网站最下端是陈书记写的一首诗:社情民意一线通,学习交流两从容。网上静听悄悄思,一字一页记心中。在河源慢慢就有了这样的说法:“到政府信访不如去‘华哥信箱’发帖,让华哥来帮忙解决”。
根据民政部民发[2007]102号《民政部关于落实优抚对象和部分军队退役人员有关政策的实施意见》。一封封网络问政信,关于河源参战老兵怎样有效落实解决待遇相关问题实施方案,发贴至华哥信箱。引起了陈建华书记高度重视,不久终于市政府出台政策解决参战老兵相关问题,关键性为河源参战老兵优抚做出重大贡献。
2010年河源市落实有关政策解决了已失业的参战老兵的社保及医保。
河源市政府印发《河源市抚恤定补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办法》(下称《办法》),规定各县区要安排好优抚对象医疗补助资金,用于优抚对象医疗保险参保缴费、住院医疗补助和临时医疗补助,确保优抚对象本人的医疗待遇高于当地的平均医疗水平。《办法》从2015年8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5年。凡是河源户籍且在本市领取定期抚恤金或定期定量补助的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红军失散人员等均为抚恤定补优抚对象,都能享受到上述补助政策。
自2014年8月1日起,河源市就出台相关政策(包括市区和县城公共汽车)。对优抚对象乘坐河源城市公共汽车实行免费优待。
此次明确优抚对象免费乘坐市区城市公交汽车范围,进一步细化了优抚对象能享受的优惠政策,依法保障和维护了优抚对象的基本权益,营造出关心优抚对象的良好社会氛围。
河源市重点优抚对象每月免费10吨生活用水(专属河源市优抚政策)。
河源市重点优抚对象每年免交一半有线电视费。
河源市重点优抚对象畅游河源市各景点,公园大门票免费。
为困难战友捐款 慰问烈士家属:
邹源高战友:2011年7月患了鼻咽癌在广州三九脑科医院治疗,差点因交不起3万多元的治疗费而放弃治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更是我军一直保持的优良传统。为发扬部队优良传统,战友互助精神[河源市123师黄村籍]李东华、何坤明、邱木根、邱红清、欧海林、钟贵明、邬志雄等战友组织捐款6000多元慰问了邹源高战友,经过精心治疗,身体基本康复。
2016年河源123师战友群为河源老兵李云山重病爱妻捐款23000元。
2016年河源123师战友群为钟桂新妻子重病捐款。
2019年河源123师战友群为程坚强战友母亲重疾捐款13850元。
2018年河源123师战友群为张雪忠战友父亲重疾捐款26933.33元。
2018年河源123师战友群及原所在连队为黄添华战友重疾妻子捐款。
2018年河源123师战友群为欧阳浩生战友重病父亲捐款16223元。
2019年河源123师战友群为曾海洪战友重病爱妻捐款16500元。
2020年河源123师战友群为周朗战友家受特大水灾(2019.6.10)捐款42000多元。
2020年河源123师战友群为谢保定战友母亲突发疾病救治捐款16100元。
2018年原连队6连战友群为劳宏才(司务长)儿子重疾瘫痪治疗捐款。
2014年与老团长陈启鹏(河源市公安副局长)为王汉武战友身患重疾捐款。
2017年捐款53410元为河源县77年兵慰问烈属(34)位困难战友(15)位共49位,每位壹仟元,共付49000元,支付慰问费用4710元。
2018年塔山英雄团原特务侦察连战友大款大爱慰问河源籍李旺胜烈士亲属,当年原123师塔山英雄部队侦察二连吴其珍连长带队,成员有:侦察一连陆昌金战友、侦察排长钟敏能、侦察班长王瑞明、副班长高韶平、罗志华、李德元副师长及河源籍邱红清,何坤明,薛辉云,张海堂,欧海林,邬志雄战友。
2018年塔山英雄团原五连全体参战战友慰问河源龙川籍叶以南烈士亲属,由战时连长梁木新,副连长兰天富及夫人刘毅华,排长吴水香,班长及战士:黄永强,韦忠能,黄仲岳,谭贵基,吴春光,唐孝学,蔡克雄,河源籍战友叶进发,张百流,张海堂,欧海林,邬志雄,罗伟光,刘海龙组成慰问组及龙川县通衢高湖村干部的陪同下深情大款大爱慰问了叶以南烈士(七兄妹)弟弟叶以山,叶以坤,叶以兴,叶以丁,妹妹叶伟娥,叶月娥。
诠释善心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