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的路
文/廖晓梅
图/来自网络
小时候住在山里,常常要走的是泥巴路,还有就是石阶路(石板路)。山村的路总是那样曲曲折折,一直蜿蜒着伸向远方。那远方,有着儿时的梦想,也有着儿时的迷茫,因为不知道这路到底走向何方。虽然小时候山村里“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取暖基本靠抖,保卫基本靠狗”,但那份纯真与简朴,依然还在留存在心中。
如今,乡村的路大多成了水泥路,可以通汽车了;也曾走过不少地方,山外的世界的确很精彩,但也同样有无奈。外面的花花世界,常常让人迷失自我;乡村的宁静安详,却总能让人心平气和。

在平时走路时,我们总有这样的感觉,水泥路走起来让人烦躁,特别是在阳光下,亮得晃眼。走不了多久,就觉得脚底发烫,小腿肚子紧绷,感觉很不好。这时候就特别想念小时候的泥巴路,甚至于石阶路。走在乡村的路上,会引起浓浓的乡愁,引发温馨的回忆。
乡村的路,时而曲折蛇行,时而笔直伸向远方,时而又登上山顶,时而是坠下山窝。但这些路,常常是路边野草茂盛,野花盛开;路的两边,或有密密的竹林,或有浓郁的树木。如果是夹道的竹子树木,那直如天堂一般,让人陶醉。村头河边,偶尔几棵古树,造型奇特,虬枝盘曲,更让人欣喜。这些古树,如同饱经沧桑的老人,直立风雨中,默默无声。来往的行人,一代又一代,但可曾看过古树年轻的时候?古树是看过的,古树曾看今行人,行人何曾历百年?

乡村的路,弯曲蜿蜒,如同人生之路。边走边看,如同看人生。路边的老屋,田里的庄稼,地上的蔬菜,劳作的农人,如同世间百态,杂然相间。乡村是自然的,包容一切的,当然乡村是有它的生活法则的,包容而消化,是自然的伟大法则。乡村其实是一部世事洞明的哲学,当然也是一位人情练达的老者。
走在乡村的路上,可以听闻各种声音,鸡鸣狗吠,鸟语虫啾。同样,你也可感受各种植物生长的声音,吵闹的声音,人们居家的声音,出外的声音等等。但一点也不噪杂,绵绵密密,充满了每一个空间。人走进去,即使大声的喊,也是静悄悄的。乡村还有消解声音的能力,让人置身其中,就化成自然界的一分子,也成了一株行走的植物。

乡村的路,总有看不尽的风景,也总有感慨不尽的话语。或者,我们拥有好心情,那么,何处是故乡,何处是归程,想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走在乡村的路上,心中会油然而生出无数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特别的一番滋味感受在心头。

作者简介
廖晓梅,男人女名,教书匠一枚。偶尔写写消遣文字,但一直无所成。素喜健走徒步,亲近自然,陶醉于清山绿水。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