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辫子千千结

六七十年代,女人喜欢扎辫子,长辫子的姑娘常常让小伙子们怦然心动,往往见辫生情,长辫子往往也成为姑娘们自己骄傲的资本,在水边洗头梳妆的情景,一副窈窕淑女的娇羞神情令人遐思飞扬。随着岁月的流转,生活节奏的加快,如今的女孩很少有人扎长辫子了,中年女人扎长辫子更为少见,只有在古装戏里才能看到长辫子的女人。
但我始终认为长辫子犹如旗袍的韵味和雅致散发出来的独特美在东风女性身上永不褪色。
一个晚霞红遍半边天的傍晚,我偶尔在滨海新城碧云小区见到了一位留着长长辫子的中年女士,令人眼前一亮,记忆瞬间拉回到了六七十年代长发飘飘的年代。经过一番探寻,得知这位女士叫秀秀,今年47岁了,身高1.65米,辫子长度1.2米。辫子一直拖到小腿处,两个月前,刚修剪了一下,修剪前一直拖到脚跟。她的娘家是滨海县天场小街的。原天场小街濒临苏北灌溉总渠,清清的总渠水滋养着秀秀一家人,还是在她九岁时,就很羡慕人家扎着长长辫子的大姐姐,那时留辫子的女人也较多,于是秀秀也留起长发扎上小辫子,在学校里同学们都很喜欢她,她水汪汪的大眼睛,如一泓秋水,给人美的享受,一笑还有两个酒窝,加上飘逸的长辫子,她成了学校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秀秀的父母在小街上开油坊,在当时条件相当可以,秀秀还有两个弟弟,父母很宠爱她,两个弟弟看着姐姐的辫子长长的,整天跟在姐姐后面,小伙伴们,也围着她转,愿意为她做事。她成为大家心中可爱的人。
初中毕业后,秀秀帮父母干起来油坊的下手活,还种地、割猪草,农活样样会做。在她20岁时,来到常州一家服装厂打工,做起了缝纫工,因为工厂的安全制度,秀秀在管理人员的再三做思想工作下,不得不剪掉了了心爱的辫子,剪掉的瞬间,眼泪也簌簌地流淌下来,心中总有一种失落,不舍的情结一直萦绕于怀。没了辫子工作也没了精神,心中想嫁个军人或有文化的青年的梦仿佛也一下子没了信心。
对辫子的情结一直放不下的她,在厂里干了1年后,决定回家,这样就可以不受约束,又可留辫子了。回到家里,她便又留起了长发,扎起了辫子。辫子长了,上街都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力,有时她走在街上,还会被调皮的青年拽拽她的辫子,向她表示羡慕。这时的她已经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美丽可爱的大姑娘了,不少媒婆上门提亲,但就是不合她的眼,后来有人给她介绍了一位大学落榜生,文静诚实的小伙子,给她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而这位小伙子一眼看到秀秀漂亮的眼睛,特别是长长的辫子就暗生情愫,向秀秀发起了爱情的表白,展开了追求。
可能大多的男人都倾慕秀发飘然的女人,女人在“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时,尽显着女性的柔美,悠悠散发着女性魅力,让男人们心醉神迷。
小伙子有文化,又欣赏自己的长辫子,秀秀心动了,恋爱不到一年,就结婚了,小伙子姐妹多,家里很穷,但秀秀一点不嫌弃,在娘家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到婆家却是穷得叮当响。秀秀和丈夫养鸡、养鸭、养猪,但都没有挣到多少钱,随着两个儿子的出生,虽然为孩子喂奶、洗尿布等,拖着长长的辫子不方便,但她还是精心地扎好辫子盘在头上,不影响带孩子和做事。有了孩子,日子过得更为紧巴巴的,这时,秀秀劝丈夫到卫校去学医,丈夫听从了妻子的话,到滨海卫校潜心三年学医。后来取得了乡村医生的执照,开起了门诊。妻子协助丈夫,还继续搞起了其它副业,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在她30多岁时,由于身体原因又剪掉了心爱的辫子,这让她伤心不已,等身体恢复后,她依然留起了长发,扎起了辫子。如今,她的辫子已经有十多年了,长长的辫子常常让别人羡慕不止,每每看到她飘逸的长发,女人们都会啧啧称奇,心想要是自己也有秀秀这样长长的辫子多好啊,可惜她们没有秀秀这样有耐心。秀秀告诉笔者,她每三天洗一次头,每次洗头、梳理、风干、扎辫,需要40分钟的时间,这不仅要细心还要耐心啊!如今的女人讲究快节奏,不喜欢留长发扎辫子,没有耐心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吧。
秀秀和丈夫育有两个儿子,如今都已上大学,丈夫说她是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孝敬老人。秀秀也夸丈夫性格好、人品好,不抽烟、不喝酒、不赌钱,没有不良嗜好,有上进心。
她还骄傲地说,自己和丈夫结婚20多年来,从没有吵过架,更没有打过架,夫妻互敬互爱,家庭和睦,孩子懂事。她还说自己不喜欢逛街,体育场离她家仅百余米远,但她也不喜欢去赶热闹,平时在家相夫教子,陪陪老人,觉得也其乐无穷。我想,在如今浮躁的社会,追求热热闹闹,灯红酒绿的一些所谓浪漫派的女人,难道真有秀秀这样心静如水,平淡生活的人幸福吗?
说起辫子,她总是充满自豪,笔者问她,今后打不打算把辫子剪掉了,她坚定地说,不剪,一直到老。
我的记忆中有一副永恒的画面,我的妈妈那乌黑黝亮的长辫垂在腰间,随着袅娜多姿的形体摆动;微风吹拂,似绵柳轻撩湖面;更有那一个华丽的转身,在纤细腰际间飞旋出一个漂亮的圆弧,这般风韵足以令人痴迷。妈妈从大都市下放到滨海农村,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着青春,甘苦自在心中,得失自我品尝。后来后来国家政策让知青回城,但妈妈农村的一草一木,农民朋友有了感情,毅然将回城名额让给别人,嫁给了我的爸爸,一个淳朴善良忠厚正直的农民,这也是一种爱的力量吧,这么多年来,我们姐妹一直秉承父母“忠厚持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家训,勤业奋勉,有了各自的工作。或许是天意,我的孩子大学毕业考进了上海工作,也圆了父母的上海梦吧!
母亲的长发和她下放的经历或许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见证了爱情,见证了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也见证了一段历史。
一直到老,情怀不老,携手终老!
我的记忆中有一副永恒的画面,我的妈妈那乌黑黝亮的长辫垂在腰间,随着袅娜多姿的形体摆动;微风吹拂,似绵柳轻撩湖面;更有那一个华丽的转身,在纤细腰际间飞旋出一个漂亮的圆弧,这般风韵足以令人痴迷。妈妈从大都市下放到滨海农村,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着青春,甘苦自在心中,得失自我品尝。后来后来国家政策让知青回城,但妈妈对农村的一草一木和农民朋友有了感情,毅然将回城名额让给别人,嫁给了我的爸爸,一个淳朴善良忠厚正直的农民,这也是一种爱的力量吧,这么多年来,我们姐妹一直秉承父母“忠厚持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家训,勤业奋勉,有了各自的工作。或许是天意,我的孩子大学毕业考进了上海工作,也圆了父母的上海梦吧!
母亲的长发和她下放的经历或许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见证了爱情,见证了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也见证了一段历史。
颜俊杰,别名方竹,网名方竹清青。中国公安文联协会会员、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会员、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政协盐城市文史研究员、政协滨海县文史委员、滨海县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滨海县方竹平安文化志愿传播站法人。文章入选中央党校《理论前沿》杂志,论文《略谈国税形象美》获全国社科类征文一等奖、散文《我以我心倾宣传》获公安部征文二等奖、纪实文学《娇躯侠骨解码人》获江苏公安文联征文三等奖、出版《岁月印痕》《点亮警空》《守望平安》三部文集。

云编辑语:人生何处不相逢,相逢何必曾相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