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枝钢笔
文坛元章
2013-7-21 11:01
我的中学时代,正值文革期间。当时政治运动频繁,社会秩序混乱,人民生活极度贫困。
我家在北方农村,全家七口人,仅靠父亲一人生产队挣工分维持生计。不仅欠吃粮款,而且经常吃饭接续不住,出现有上顿无下顿的困境,父母厚着脸皮去借着吃是难免的,这时便经常出现被人白眼的境况,但必须硬头皮装傻!
奶奶已经七十多岁,典型的封建老太,装束古板,思想教条,行为古怪。一副被风吹便会倒的瘦弱身材,配上旧社会留下的缠足小脚,走路摇摇晃晃,跌跌撞撞。但她却十分有精神,好象永远不闲着。她当年和三叔家一起生活,抱孩子,拾柴苗,缝洗衣服,煮饭等样样离不开。
我是家中大孙儿。从小奶奶特别疼爱,她共有八个孙三个外甥,我在她心里位置永远是第一位。无论吃饭,穿衣,学习,外出,她都会唠叨嘱咐,其实我当时已经读初中了。
七三年,我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加上父母在大队的人气,被堆荐到外地读高中。平生第一次离开家,离开日夜相依的奶奶,她心里不知是担心还是高兴,总之唠叨没完,一会儿给我整理衣角,一会儿又摸摸头发,关怀备至。
将要入学报到,奶奶不知从那里弄了二元钱,托人买了一枝崭新的自来水钢笔送给我。钢笔是灰白色,笔帽可以拨下,当时最时髦的那种。因为大部分人用全黑色拧帽的笔,还有人用蘸水笔。我高兴的简直要跳起来!现在想起来,她不知从什么时候便偷偷为我攒钱,那时的二元钱可很了不起,况且奶奶当时寄人篱下吃闲饭。奶奶的这份心意使我终身难忘!
这枝笔激励我学习更加刻苦认真,在班级几门课成绩全部前三名!为此,中学老师专门向我母校表扬过。毕业后,工作学习,特别是参加高考,钢笔一直跟随我多年,好像有它我的聪明才智便会发挥到淋漓尽致!再好再贵的钢笔也无法和它比拟,真是钢笔情深,祖孙情深!
时间虽然跨越了四十多年,奶奶早已过世,但钢笔的故事却永久地留在我的记忆中,时常在眼前在脑海浮现。
2013,7,21于张家口涿鹿县城。

作者简介:王元章,男,1957.09,笔名文坛元章。原籍河北省万全县,,现居河北涿鹿县,曾供职于中国农业银行张家口分行。系中国农业银行作家协会会员,张家口京畿民间文化研究会理事,张家口诗词协会理事,涿鹿县诗词协会会员,喜好诗词、散文和游记等文学艺术,曾有多部作品发表于国家及省市刊物上。非凡中国艺术社团特邀嘉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