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恩岩

吕德贵老师退休前是普兰店市文化馆业务馆长,退休后是普兰店市老干部局老年乒乓球专项委员会的首任主任。有人说文体不分家,但体现在吕老师身上如此融为一体的也是不多见的,甚至可以说是罕见的。
吕老师家境维艰,曾经为买五分钱一根的竹笛捡了几个月的废品。因此中学毕业后他选择了师范中专音乐专业,为实现自己童年的音乐梦想打开了大门。寒门学子虽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却真的是一心只读音乐书。两年之后,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走上了讲台,当然更是他大展身手的舞台。仅仅五年后,便因其出众的才华踏实的作风调入当时的新金县文化馆做群众文化工作。为了适应群众文化工作的要求,吕老师开始广泛涉猎,多方求教,吹拉弹唱写词作曲无所不学、无所不精。正像人们褒奖他的那样“带眼儿的都会吹,带弦儿的都会拉,带词儿的就能编,带响儿的就能打”。同时把新金大鼓、太平鼓、长穗腰鼓,新金民歌、新金皮影戏等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继承视为己任。三十多年来,作为辽宁省音乐协会的资深会员,他创作了1000余首歌曲、50多段新金大鼓、30多首舞蹈乐曲及器乐曲30多首、配乐诗朗诵曲20多首,还有二人转单出头20余篇、小戏影调曲20多部。各类获奖证书包括国家、省、市级近六十余件。他的足迹遍布全县二十七个乡镇一个国营农场,群众文化工作,风生水起,多次在省市文艺汇演、调演中得奖获赞,曾三次进京登上央视大舞台。1991年在【综艺大观】第二十六期现场直播的吹打乐《农家乐》、杨树叶和柳树枝的小品《征婚》、1992年中秋晚会现场直播的《百人吹打乐》就是咱们文化馆打造的群众文化精品节目。吕老师的门下弟子,包括声乐的、舞蹈的、主持的、作曲的,多有进到省、市专业文艺团体就职的。在做好群众文化工作、当好馆长的同时,吕老师的业余爱好就是乒乓球运动了。
吕老师打球,是无师自通,靠的是悟性、手感、头脑,那时并无电视现场直播可借鉴。对于乒乓球力量、速度、旋转、落点、弧线等几大要素,多有研究并掌握,打起球来,得心应手,随心所欲。在职时,多次参赛拿名次,到大连市比赛两次获得亚军,曾代表大连市参加辽宁省比赛。退休后,参加普兰店市老年乒乓球赛曾连续获得八届冠军。发生在吕老师身上的奇迹是左腿换人工金属股骨头后,仅半年时间,就又挥起了球拍,不仅练球,还参加比赛,还拿名次……简直是不可思议。
吕老师的老伴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关节炎、腰间盘突出等多种疾病。在老伴得病的十多年来,基本上都是吕老师一手伺候的,经常打扫房间、洗衣服。尤其是近三年来,老伴生活几乎不能自理,都是吕老师每天量血压、洗头、洗脚、每周洗澡,天天买菜做饭……。吕老师说“现在我就是老伴的手和脚,我就是老伴的眼和脑,老伴的话我就记住不忘。”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而这十几年间的不离不弃,无怨无悔,吕老师用实际行动生动的诠释了男子汉大丈夫有责任有担当,要知道,这是一位古稀老人的责任与担当啊!
近两年,因老干部大学的教学需要,吕老师兼任了老干部大学民乐班的指导教师,每周两次课。在这里,吕老师又将其吹拉弹唱的专长展露无遗。颇受老年朋友们的欢迎。
记得有位哲人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吕老师不是天才,但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做文化馆长他尽职尽责,打乒乓他尽心尽力,伺候老伴他全心全意。他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才有了今天人们心目中如此完美如此和谐的集文化馆长和乒乓健将于一身的吕德贵老师——我们身边的阳光魅力老人。

作者简介,王恩岩,网名清茶,与共和国同龄。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高级工程师。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大连市普兰店区作家协会会员,古诗词传统文化爱好者。近年多有作品散见网版纸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