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梧桐树下的送奶车
作者:梁成芳
诵读:雪儿
一个蒙蒙细雨的清晨,斜斜的雨丝编织着曙色。朦胧。如雾如烟的潮,透着缕缕蚕丝,世界的万物如同淡淡蒙蒙的写意画,忽隐忽现。
窄窄的马路边,一棵偌大的法国梧桐树下早聚着一群人。缤纷的百色伞下,谁的衣袋里还探出播音员清脆圆润的女中音。人们提着玻璃瓶子,陶瓷器皿,微波炉碗,端着奶锅等候在树下,你看我我看你,相互说上几句,即而翘首张望……
“死鬼!咋弄的,睡过头了吧?” 一个退休老爷儿抹抹胡茬子,嗔怪地说。听口气和“死鬼” 挺熟。
“赵叔从来不误事。六点整准到。还差七分钟。”一个工薪族模样的后生自言自语。黑色尼龙自动伞下,粗大的手指撑着一本实体书。
六点过了。水花花的马路尽头,没有一个人影。人群不安地骚动起来。
“该不会出什么事吧?赵叔这两天精神不好。” 一个高中生模样的姑娘担心了。
“傻话。他家距离县城十多里路呐,还有一大截土路。不好走。”人群中,有个苍老的声音在驳斥姑娘的话。
“来了,来了!”姑娘一点也没生气。这会儿突然叫起来。小花伞在她头顶轻轻地旋一圈,晶莹的水珠四散飞去。
真的。马路尽头出现一个骑电动半棚三轮车的人影。从车后面凸出的三块东西来看,一定是老赵。人们悄悄地吐口气。
“瞧!赵叔今天骑电马子没得往日快,这小布篷还晃晃悠悠的。” 那后生有些奇怪了。
“老家伙昨晚准抿了两口,打醉拳哩。” 那个退休老爷儿话里充满亲昵戏谑。
人们都笑了。朦胧的曙色也震得打颤。纷纷把自己的物件准备好。不用一刻钟,三大桶奶准空。
蒙蒙细雨中,电动三轮驶近了。一个穿军用雨衣的身子从车上跨下来,打着趔趄,好不容易才站稳。人们急忙围上去。
“老伙计,你过来呀?快,歇歇。我替你打。”退休老爷儿几步跨上去,把手中的伞举得老高。
“我说嘛,赵叔风雨不误,这不,才过四分钟。允许时间差。” 那年轻后生说。
“赵叔,这是我哥给您捎来的两瓶东北长白山人参酒。他说您喝了,好活血。哥说,他从小就是喝您的奶长大的。” 高中生模样的姑娘从黑皮挎包里掏出两个装磺精致的盒子。
“喂,老赵头。我要的生地黄,给找来了吗?” 一个戴栗色软布帽的老太太苍老地说。
老赵头今天怎么了?一句话都不说,往常早就高腔大调地吆喝起来了。
“啊!” 那年轻后生叫了一声,发现戴帽雨衣里露出一张清秀的脸,几缕秀发贴在前额上,分明是个俊俏的姑娘。
退休老爷儿忙向前凑凑,仔细一看,是老赵头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的闺女。
人们这才发现,她裤腿儿卷得老高,还穿一双沾满泥浆的白色高跟皮鞋。
“哦?!闺女,你爸呢?”
闺女没有说话,身子颤动一下,用手抹抹眼睛。
“这老东西,狠心贼…… 让细皮嫩肉的姑娘大早跑这么远 ”, 退休老爷儿有些忿忿不平。
“昨晚,俺爸,他……他……” 姑娘话未说完,就泣不成声了。
“啊!?” 人们都惊呆了。老赵头走的这么快?不可能,昨天这时候,他还在这里,一边打奶,一边说着笑话,还说他的几头奶牛产奶旺……
雨,淅淅淅沥沥下着。打在人们的心里,缩生生地怪凉。
“昨天下午就不舒服,晚上临睡时,他说,早上他要不起来,让我送……半夜他就……” 姑娘的话在雨中象缕游丝。
人们的心象被猛抽了一下,眼泪都刷刷地淌下来,几个女人还哭出声来。老赵头虽然不是他们自家人,但人们早已习惯了。别人的一桶奶里总要羼十几斤水。他的奶总是稠乎乎、香喷喷的挂碗,热了上面还铺浮一层厚厚的油皮。
“奶奶,这是生地黄…… ” 姑娘解开雨衣,从贴身口袋里摸出个纸包。
“我的赵老兄弟……” 戴软布帽儿的老太太苍老地叫了一声,伸出颤微微的双手。老泪纵横。
“你这闺女(伢子),也不在家守着,还出来,不孝…… ” 退休老爷儿眼睛有些红了。
姑娘眼泪花花的。咬着嘴唇,没作声。昨夜,爸说,二十多年,没误过一回。不去,老人、孩子都等着。人应该讲信用。她想起,她曾嘲笑过爸爸。现在的人认钱不认人。别干了,累得半死,挣不上俩钱。不如帮她看服装摊,她和几个同学合伙卖流行服装,赚大钱。爸爸笑笑,只顾抽烟……
“阿姨,赵爷爷不在了,奶谁送呢?” 一个胸前飘着红领巾的小姑娘揉着眼睛,望着她。
姑娘轻轻抚摸着小女孩的头,不知说什么好。
“我真该死,过去老赵头找我商量几回,让大伙把奶瓶放到我家,大伙就不用起早了。可我嫌麻烦。明天,明天…… ” 退休老爷儿懊悔地抓着自己稀疏的白发,宣誓般地说。
人们都看着他。
“先不管那,今天,谁没事?看老赵头去!”退休老爷儿又一下想起自己的责任。
“我请假,我去……”
“我调休……”
“我也去!”
蒙蒙细雨更稠了,象受了感动。
“大叔,我们还应该送个花圈……” 还是高中生模样的姑娘心细。她想,她应该替哥哥把两瓶酒放在赵叔身边……
一句话提醒了人们。十块,二十块,五十块,一百块……
一张张散着体温的纸币塞到退休老爷儿手里,那个小姑娘摸遍全身,没找着一分钱,急得直掉泪。她突然把那条鲜艳的红领巾解下来,双手捧给阿姨。
姑娘的眼睛又湿了。她一天是能挣好多的钱。可是每卖一件衣服,都要和顾客舌战半天,为打折砍价争得脸红脖子粗。她天天还得想一些进价低卖价高的法子。还得陪着笑和那些服装批发商们说好话。爸爸突然不在了,她觉得一下变得空荡荡的。现在,面对这群陌生的人们,她却觉得,一切都又变得充实起来。尤其是那条红领巾,像飘忽的火苗,烧得她浑身直烫……
蒙蒙细雨斜斜地编织着曙色,天渐渐明亮起来……

——————作者简介——————

梁成芳,男,汉族,上世纪62年生。大专学历,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人。以小说创作和情感散文擅长,兼顾杂文、文艺随笔及理论文章的写作。作品见于《春风》《作家学堂》 《乡土文学》《北方作家》《天涯诗刊》《娘子关》 《潇河》《吐月》 《赤壁文学》 《作家文苑》《生活导报》《晋中日报、晚报》《榆次时报》等文学期刊。著有小说《早春雨夜》 《青妹儿》《小二的心愿》《老人夜话》《时光》 《成子》《大森林的那颗清泪》《情愫》《木屋》 《有一个农家小院》《流向下游的河》《孤独的潜影》《局势》 《煤炭企业里的文化哥儿们》《绵河湾的故事》《过秤》《两角菱花镜》 《麻婆婆》《残月》《葛才》《英雄安泰母亲的愿望》等多部(篇)。部分作品发表于网络文学平台和今日头条 · 都市头条。散文《菁菁 · 女孩 · 狗》获2000年全国“赤壁杯”优秀奖,《情系桑梓,余热生辉》荣获榆次时报“我与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三等奖。有作品收入“乡土文学优秀作品集(小说卷)” ,有作品收入《中国微篇文学大观》。撰写理论文章、评述若干篇,迄今已发表中短篇小说150万字,情感散文及杂文120余篇。系中国当代文化艺术中心作家委员会会员,山西省晋中市作家协会会员,榆次文联作协会员。《潇河》文学季刊小说作家。
——————诵者简介——————

主播雪儿:私企经营管理者,曾担任电视台业余主持人。现是浙江省朗诵协会会员、杭州市朗诵协会会员、杭州之声朗诵团团员。是多家文学平台的特约主播。有朗诵培训工作室。愿用我的声音传递美好!(微信zhulihui075920)

特别声明:本平台作品均来源作者投稿,所有被采纳的投稿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