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舅舅刘老师
作者:夏源前
诵读:雪儿
在我们老家泗洪,有个西陈集镇九龙潭村,可以说方圆数里,提起刘老师,稍微上了点年纪的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是因为刘老师是当地有名的“四大才子”之一,用现在的话说是当之无愧的“乡贤”;那是因为刘老师几乎把人生的大半春秋都奉献给了乡村教育事业,并且成绩斐然,在当地有一定口碑;那是因为刘老师是远近闻名的礼房先生。这位刘老师就是我的舅舅。
刘老师虽然是我的舅舅,但还是“偏心”的。我和二哥都在舅舅家寄宿读书过,二哥成绩不怎么好,学校有些本子什么的,我舅舅好像都是给毫无血缘关系的优等生多些。
我的舅舅虽有“偏心”,也有一视同仁过。我在舅舅家读五年级时,尽管这事过去了二三十年,仍历历在目。那是在现在的洋河新区红庙小学,我偶尔一次没有完成作业,按照班级规定我要被罚五元钱的,我的舅舅毫不犹豫当着全班面责令罚我的钱,要交给小组长朱健同学,这些钱我的舅舅是从不经手的,其实罚的钱也是舅舅给我的钱。事后舅舅说:倘若我不罚你的钱,有失公允,也不好管理其他同学啊!按照规定,如果你考试成绩好,这钱是可以赎回的,我也不知道当时是不是处于争气的原因,或者是钱的原因,我竟然考得非常好,自然从组长手中“赚回”了钱。
我的舅舅是有才的。之所以说,舅舅是才子,那是因为我舅舅既是远近闻名的教书先生,之前也是文艺宣传队的骨干分子,吹拉弹唱样样行。当然更为突出的是我舅舅的教学,我就是在舅舅的谆谆教导下考入我们镇第一中学的。我舅舅几乎每年都代毕业班,考入当地的第一中学的学生可以说数不胜数,获得的荣誉证书也是厚厚的一摞。
这显然与我的舅舅辛勤付出是分不开的。在我的记忆深处,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在昏黄色光亮的白炽灯下,在明亮的白色电棒下,总有我舅舅端坐在桌前的身影,只见我的舅舅手握大头钢笔,时而聚精会神地奋笔疾书,时而稍有低头沉思,时而抬头目不转睛地注视一角,时而有豁然开朗的神情,时而咬牙切齿。
当我舅舅咬牙切齿时,这不用说一定是学生的作业惹恼了舅舅,吓得我们当时大气不敢出,悄悄躲开。我的舅舅当然是严厉的,不仅对学生要求严格,对不重视孩子学习的家长也是不留情面的批评。记得有个学生经常迟到,我的舅舅就逮住孩子家长声色俱厉地予以批评:怎么能经常迟到呢!学习如赶路,不可慢一步!你难道希望孩子以后像你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吗?!显然我的舅舅是希望学生好好读书,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走出农村,去见见外面广阔的天地。
为此我舅舅的教学总是一丝不苟。拿他的批改作业来说吧,他时常把作业本带回家加班加点地改。记忆深刻的是改作文,仍然是手握红色的大头钢笔,精批细改。不时划出鲜红的波浪线,不时手握笔,停留在纸的上方,专注地看了一遍又一遍,生怕错过一处语病、一处错别字。不时又飞快地写个不停。就这样一本本作文本上蓝色钢笔字体就被我舅舅红色的字体穿插着,红蓝相间,甚是好看。当然文章的末尾总是少不了我舅舅浓墨重彩的一番评语。舅舅就这样改出了一本本、一摞摞……
我的舅舅虽然教语文,但时常有学生来问数学题。我舅舅也是热情解答。不厌其烦地借助图形讲解数遍,直到学生明白为止。有时碰到很难的拓展题,舅舅就放弃休息时间,甚至于农忙时节里,硬生生地挤出时间把题目非“抠”出不可。
舅舅除了涉猎数学以外,对音乐更是情有独钟。在当时的教学条件下,自然是充当了我们音乐老师。二三十年过去了,刘老师教的《让我们荡起双桨》还是记忆犹新。哪里音高了,哪里音低了,总是颇为耐心地指导,至今耳边回荡着这样的声音:这次唱得有进步,在某某词的地方注意,将会唱得更好。尽管我们唱了很多遍,但在刘老师的鼓励下,我们依然积极性颇高。在他二胡的伴奏下,我们把小朋友荡起双桨的意境演绎得淋漓尽致。当然刘老师有时也会把二胡带到语文课堂中来,这样的课我们总会忘记了下课,当窗边围起一大群伸长脖子的其他班学生时,我们才意犹未尽地与刘老师说再见。
我的舅舅除了是语文老师外,还是校主任,尽管如此,舅舅还得种田地,(因为当时是合同教师,合同教师工资非常低)可见舅舅是异常忙碌的,总是在放学后,风驰电掣般地骑自行车飞奔家来,烧饭、干农活,忙活个没完没了。前几年去看我舅舅、舅妈时,提及这段往事,舅妈不无心疼地说:真可怜,那时赶上大忙时节,顾不上吃饭,有一天下午放学回来,你舅舅说有点饿,这才猛然想起忙得早中饭都忘吃了……
即便如此,我上中学后,我舅舅也会骑行数里,送零花钱给我。
现在我舅舅的合同教师生涯早已结束,已转正多年,尽情享受退休后惬意的生活。正所谓苦尽甘来!我爸爸常常说:是你大舅兢兢业业的教学,换来如今的福报啊!
我舅舅自己过好了,不忘体贴亲朋好友,这不,我们出舅舅家的礼,甚至是表姐家的礼。我舅舅时常会在登记好账后,偷偷地退给我们。
舅舅现如今接近耄耋之年,依然拉着自己的二胡,依然要强。听我舅妈说,起初拉得不是他们老年团队中最好的,此后便早也练来,晚也练,一定要超越别人!就如同他早年的教学,非要争个数一数二的。
这就是我的舅舅刘老师,我觉得他是一本厚重的书,需要捧起来品读,方能让我们从中涉取满满的精神成長养料。

——————作者简介——————

夏源前,男,数学教师一枚。曾先后任职于南京、常州、上海的民办学校。算来从教十余载。现任职于上海安可金殿培训学校、紫旺文化艺术中心。平时喜欢看教育教学类刊物,如《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报》等。曾于N年前在南京音乐台“夜色温柔”节目中发表情感类文章,现在报刊、公众号中零星发表文章数篇。
——————诵者简介——————

主播雪儿:私企经营管理者,曾担任电视台业余主持人。现是浙江省朗诵协会会员、杭州市朗诵协会会员、杭州之声朗诵团团员。是多家文学平台的特约主播。有朗诵培训工作室。愿用我的声音传递美好!(微信zhulihui075920)

特别声明:本平台作品均来源作者投稿,所有被采纳的投稿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