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忘童年时光那美丽的身影
作者:曹开锋
诵读:安好
夏天从指间悄悄溜走,秋风牵手细雨如约而来,之后,阳光依然灿烂,天气却有凉爽惬意的感觉。行走路上,和一群匆忙上学的孩子打个照面,看着他(她)们远去的背影,我的思绪回到了童年的时光,脑海里浮现出一个美丽的身影,她是省级来的女知青,是我小学时候的五年级语文老师。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仍然清晰记得王若兰老师的名字。
那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我转学到张宅小学念书。王老师年轻漂亮,她个子高挑,乌黑秀发梳成两条细短的辫子,额头间留着一绺刘海,粉红的脸庞流露出浅浅的笑意,眸子里闪烁着知识的光芒。我去报名时,她询问我以前的学习情况,鼓励我好好学习,不辜负父母对我的期望。

有一天在课堂上,我打瞌睡时被她发现,她让我朗读一篇刚学过的课文。这下子,我难堪了,朱自清《春》的散文被我读得结结巴巴,没有一个完整的语句,引来了同学们一阵哄笑。我红着脸耷下脑袋无地自容,王老师没有用太多语言猛批我,还说我爱说普通话,強调学生们朗读课文时要用普通话去读。她说二十世纪是个光辉的世纪,到时候,同学们年富力强,你们将是科学家,是解放军战士,或者是工程技术人员,为了建设祖国四个现代化,五湖四海的人聚在一起,家乡话别人很难听懂,会影响整个集体的团结。她说完后,还特别勉励大家一句话:“学好普通话,走遍天下都不怕”。
王老师那年25岁,省城人。她高中未毕业,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远离父母家人和家乡,来到农村插队落户,她在这所小学教书已经有了7个年头了。在这里,王老师收获了爱情,她的爱人是本地农村人,干生产队的队长,又是青年生产劳动标兵。

王老师每天下午放学,还要去田里地头割青草。为了多割点新鲜草儿给队里喂牛,有时趁着晚凉挨到天黑以后,回家了已累得四肢无力,瘫坐在地。尽管农村生活有太多的苦和累,王老师乐观面对,校园里事务负责,笑靥如花,讲台上春风沐人、滋养育人。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到了学期的最后一天,学校老师对学生管理稍微松了点。我借了一本小说在偷偷地看,遇上书中有个生字。便溜进教师办公室,想找王老师问一下,办公室里静悄悄的,只有王老师一个人伏在办公桌上睡着了,旁边摆放一叠学生成绩单的纸片,走到近前我才发现,她的眼睫毛上竟有几颗晶莹的泪珠。王老师家务事和工作事繁杂,操劳得身心交瘁,我顿生不想惊扰她 的念头,蹑手蹑脚地退了出来。快到了门口时候,王老师醒了,她揉揉眼睛,发现了我,便歉意地冲我笑了笑,问我有什么事情。

王老师柔声地说,你年龄小个头矮,读五年级你是很努力的,你父母把你转来乡村上学,就是让你远离贪玩的小伙伴。最后还是夸我作文写得好,平时要多借点像《艳阳天》和《苦菜花》之类优秀的小说阅读,碰到生字时可以向同学请教。
这一年的暑假似乎漫长,秋天学期在我翘首以盼的目光中开学了,我背上书包又蹦又跳赶往学校。教室里同学们早围坐一起,纷纷议论着王老师的事情,原来王老师放假前就接到公社的通知,要求她和所有插队落户的知青返城。她一直在瞒着班上同学们,坚持工作到了放暑假才离开学校,离开她辛勤耕耘的三尺讲台。
王老师悄悄的走了,再没有回来过。我想燕子飞去还会飞回来的,她以后也会回来的,看一看熟悉的学校和乡村的新气象。有回在梦里,田野上油菜花开了,那是一片金黄色的花海,王老师身着粉红的衣裳,抿嘴笑着,蹁跹走来,或许步子走得太急,走得太快了,她的乌黑发亮的辫子不停地摇摆,辫梢上缠绕的绸布条发饰,被风吹动,恍若美丽蝴蝶在春天里飞舞....

时间车轮滚滚向前,我们当年那群小学生,现在也渐渐走进老人行列。同学聊天话题最多的,就是有关王老师的,有人说王老师返城后念了大学,毕业后继续从教,桃李满天下;有人说王老师进城后摆地摊,后来成了商界大老板去了国外,还有人说王老师进城后,被安排在街道里上班,她的那位小队长爱人骑三轮车帮人送货赚钱,虽说有点苦累,但一家人恬静如斯,相守如饴,对生活很知足了。
致敬,我的知青老师。您韶华飞逝,如今该是65—70岁的老人了,革命人永远年轻,您那美丽的身影永远难忘,您的教诲言犹在耳,余音袅袅,受益终生。愿您一生安好,在我心头便是一片湛蓝的,响亮的天空。

—————— 作者简介——————

曹开锋,江苏泗洪县归仁镇安河村四堡街人,现居上海。喜爱文字,新闻、文学作品散见《泗洪日报》《宿迁日报》《宿迁晚报》《速新闻》《汴河苑》《湖畔》〈写手驿站》《中国文明网》《我苏网》《都市头条》《华人头条》等报刊杂志和平台。
——————诵者简介——————

安好:全悦大同阅读会、花开朗诵艺术团成员,热爱朗诵,钟情瑜伽。喜欢运动健身、听音乐跳舞,还喜欢身心灵方向的探索,做一个眼里有阳光、心中有爱能够滋养自己,温暖别人的人。

特别声明:本平台作品均来源作者投稿,所有被采纳的投稿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