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知堂主之水墨佛竹诗画展”之孙建军、孙友军诗歌唱和篇赘语
作者|邓代昆(四川)
文人雅集唱和,由来已久,代有赓续。佳话累累,美篇叠叠,不绝如缕。
孙友军与孙建军均为军旅出身,且皆为军中文化人。建军作家、诗人,友军宣传、媒体人、画家。数十年来,无论是服役于军中还是公干在地方,二人所履职者都无不与文化相关。业务的相关,这应是使二人走到一起的根本原因,而志趣之最合者,尚是二人都倾情于对中国文人画的迷醉与研究。多年来,建军把文人画中的涵蓄与典雅成功地鎔铸在他的诗歌中,友军直接把所掇拾到的文人画的笔墨与旨趣移用在他的水墨佛竹中。因为是这样,乘友军之“水墨佛竹诗画展” 的举办,方才会惹出一场所谓“两军唱和,诗墨双韵” 的文坛新佳话。
友军画竹,有他自己的心得与认识。他说:“墨竹不须用色,这就好象人身体的无衣饰衬托,动人处全在笔墨气局的铺排与变化。就是大家常说的‘观之在眼、酿之在胸、发之在手、成之在茧楮’。落笔处,墨有墨法,笔有笔法,章有章法,遵法而行,守意而运,不可以拘,不可以随,百炼千锤,不厌其烦。笔的抑扬,可得势的动静,墨的浓淡,可见景的浅深。三两枝叶,也要有参差感,气聚神凝,不让人感觉到它的孤;枝叶再繁杂茂密,满纸褰翻,也要让人感觉着中间有清气往复,不觉其满。能驾势驭气,则精力弥满,孤而不孤,能枝节分明,则脉络畅达,繁而不繁。” 孙友军潜心专工水墨写竹数十载,独创仙“佛”字组叶新法,开禅悟即竹理境界,归纳出竹藏七昧:"中、正、和、清、静、空、节",故其笔下的水墨佛竹日渐炉火纯青。其时而删繁就简,时而标新立异,时而浓淡随意,时而点到为止的笔法变幻,于纵横之间突显出欲言又止或妙不可言的文人画特质;更表现了一唱绝响或余音绕梁的文人化意境。

建军是我多年的良友,为人率性旷怀,卓尔特立。建军是诗人,诗人的那些异想天开的幻想很接近于艺术家的天真,我是搞艺术的,却又偏偏迷恋于舞文,建军的天性多放逸,我的天性多豪野,豪、放无猜,惺惺相悯,便自然免不了要朋友一场的。建军是诗人,诗人是用世界来触动心灵,用心灵来描摹世界的。所以往往称得上诗人的,都是些奇奇怪怪的不可理喻的一类。建军对世界充满的天真与幻想,练达和深沉,放旷与诡诞,善感和悲悯,构成了他光怪陆离的诗人特质。读建军的诗,我觉得他确乎算是一个诗歌的非凡天才。他的诗始终燃烧着一种狂热,一种对人生、生命陷入疯魔般的眷恋和执着。反过来看,又恰恰是因着这疯狂的热情,才陶铸出了他的非凡的诗才和隐伏在诗歌中的动荡的灵魂。事实上,一个具有最好资质的天才,如果没有对它所追求的东西赋予天火焚身般的激情和疯狂,那他至多也只能是一个平凡的天才。建军有三好:诗歌、美酒和痴言。建军很少言诗,但他的那些执著而痴绝的酒后言辞,却实不乏浓烈的诗人味道。由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建军《疯人独语》一书,建军曾嘱我为此书写了“序”,而我所嗅出的也是这三种味道;癫痴、胆气和天真。

中国文人画的核心价值是以写见意,写意讲究笔墨变化,追求画面及物体的神韵、气势、意味等,用粗放、简练的笔墨,画出对象的形神,来表达作者的意境,以纵逸的笔势,淋漓的水墨,寄豪情于笔端,托胸志于物态,挥洒激情。这一价值取向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哲理理念所构成的审美体系。而这个审美体系与中国传统诗词审美体系的高度重合,从形似到神似再到气韵,最后形成诗、书、画、印相融合的中文人画特有气质,又形成了历代诸多国画大家与优秀诗人的共识。
文章、书画,看起来是两个东西,但他们的根本和性道,则是一致的。苏轼说:“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浣女渔舟,诗有画境,山光云容,画有诗意。“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诗用耳闻,画用眼观,只要不固执于声色的区别,他们都存在着共通的道理和妙悟。自唐代王维开启以诗入画,那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模式就成为了历代文人画追求的审美境界,题画诗相应成为了文人画中不可缺失的有机组成部分。
顾绍骅先生以其艺术思想着重提出:中国画的发展必须依照“中国方式”——集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诗、书、画)为一体的观点——“诗情画意”是中国画的灵魂和中国画发展方向,同时,也是世界美术作品的发展方向!

本展中与水墨佛竹同时呈现的诗(词)作品,半为孙建军题写孙友军水墨佛竹意境、心境之作,立意高卓旷远,出句惊心动魄显其才华;而孙友军又以诗句印心唱和,更见孜孜不倦,披肝沥胆之胸臆丹心。
两军唱和,才子相逢,诗墨双韵,春秋各呈。
建军与友军这次墨韵唱和,可谓战友挚友,同行同道的一次高情怀、高档位的切磋交流,砥砺发硎,互换心得。研磨一段文坛佳话,一页人生风景。

名家邓代昆
邓代昆:历仼成都市博物馆研究部主仼、学术委员会主仼,现为成都博物院书画艺术院院长,成都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员,成都市“非遗”专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对外交流文化礼品创作特别指定书画家。中国国家画院沈鹏导师工作室第二届书法精英班、学术理论班结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囯文物学会会员,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中国书法研究院艺委会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四川省书协篆刻委员会副主任、理论委员会委员,四川省草书学会常务副会长,四川省书学学会副会长,四川省美协会员,四川省作协会员,成都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团顾问,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书法专委,成都市政协画院艺委。
名家孙建军
孙建军:军旅出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创作一级,曾获萌芽文学奖、四川文学奖、巴蜀文艺评论奖、中国电视金鹰奖等,曾任《星星》诗刊编辑部主任、副编审,四川省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创作研究室主任兼《作家文汇》主编(现更名《四川作家》)等职,现为四川省散文学会特邀会长,四川省诗歌学会副会长,成都市温江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世界诗歌联合总会高级顾问。
名家孙友军
孙友军:无知堂主,字泮桥,号一竹禅悟,作家,资深新闻人,中国“扬州新八怪”签约画家,首创水墨佛竹、焦刻摩崖造像、碑版遗韵书法等。现任中国文人画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寻根中国画的根”学术工程学术委员会副主席,四川省新文人画院艺委会终身荣誉主席、艺术总顾问,四川省湖州竹派研究会会长,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荣誉副院长,铭仁堂文化艺术机构艺术总监,成都市花鸟画会副会长,成都理工大学工程学院艺术系客座教授,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成都军区机关报《战旗报》编辑,中央军委机关报《解放军报》主任记者,十三集团军炮兵旅副政委,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处处长,《成都晚报(党报)》副总编辑,成都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记、常务副总经理(副厅级),成都市政协十二届、十三届常委、文史委员会主任。毕业于四川大学哲学系,发表出版政论、新闻、文学等作品300余万字,著咏竹诗词百首,有散文和美术评论数篇见诸文集及报刊。书画作品在国内外大展中先后12次获得金奖、特等奖、一等奖、银奖。作品被包括英国珍宝博物馆、中国国防部、中国核聚变博物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泰国泰中友好协会等在内的17家艺术机构,以及王光英、励无畏、王蒙、梁光烈、袁隆平、杨澜等众多党政军要员及名流收藏。先后七次在抗州、成都、海口、香港等地举办书画展。汶川大地震以来,先后向有关慈善机构捐献作品四十一幅,参与在北京、成都、深圳、济南、海口、香港的义拍义卖,所得善款全部用于灾后重建、抗击新冠肺炎和救助贫困户儿童上学等。曾于2009年12月12日应邀为国防部创作水墨佛竹长卷《佛竹报平安》,受到国务委员、国防部长梁光烈上将的接见,并题词:“友军佛竹,日新徳业。”
(左起:孙友军 孙建军)

本期荐稿:邓瑛(德国)
本期总编:静好(英国)

注:图片由推荐人邓瑛女士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