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利益无小事
缪荣株
2017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国政法大学时,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场面十分感人。青年学子们从心里呼喊出时代的最强音:“总书记,我爱您!”这是从心里崩发出的整个社会的民意,表达了中国人也包括我们老年人的心声。
习近平总书记执政五年来,始终把群众利益、冷暖放在心上“群众利益无小事”,这是赢得广大民众热爱的关键。 退休13年来,我从安宁、温馨、闲适、怡然自乐的生活中更深切地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群众利益无小事”这句话深刻的内涵和无限的温暖。
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群众利益无小事”不是停留在各级政府一般号召上,而是体现在执政理念的根本改变,时时处处都考虑到群众利益;不是抓一阵子,而是体现在干部作风切实改变包括大走访上;不是停留在文件上,而是精准地落实到各项措施上。
2002年春的一个清晨,天蒙蒙亮,妻到我们新房去忙事儿,出门不久,睡在铺上的我就听到她呼叫我的声音,出什么事儿了?
不一会儿,她慌慌张张地回来对我说:“外面有两三个人老盯着她!”
我一听,当即拿起手机呼叫110,几分钟的功夫,110从天而降。我把情况向三个穿警服的人一说,他们就安慰我们,不一会儿,天亮了,什么事儿也都没有了。
如果不是110及时到来,还不知要发生什么事儿。我从心里感谢110,给他们赠送了我刚出版的散发着油墨香的散文集《一只眼睛看世界》。由于激动,我忘记了问他们的名字。
现在虽是太平盛世,但也出现了新的社会治安问题,老年人常碰到电话诈骗,事儿虽不大,但弄不好很纠结,挺麻烦的。
我碰到过骗子多次冒充法院打来电话,说我有一场官司,要我到泰州法庭去;碰到过骗子两次装成我的朋友,说在路上出了车祸,要我火速汇款;碰到过骗子装成中国人民银行货币管理司对我优惠卖纪念币;碰到过骗子上百次给我全国级、世界级的荣誉和职务的文件证书;碰到过骗子......我把这些情况都借助公安部门开座谈会或上门如实地向姜堰区城中派出所、姜堰区公安局、泰州市公安局作了汇报。
事情虽小,也没发生后果,不知为什么,我汇报了以后,特别是现在我的电脑桌上放着的两个片儿警家访时送的名片,心里便踏实了许多。
2013年4月9日下午4点,我散步到姜堰万竹园。当我进园的时候,还有两三个游客。万竹园水池里有许多半斤左右的金鱼,在莲叶何田田中游来游去,趣味横生。大概到了5点钟左右,我来到公园门口,唉呀,大门已经锁上了。我伸手到外面摸一摸门搭子,上面挂上了半斤重的大铁锁,铁锁是砸不开了。于是,我打110,一个女同志接了我的电话,我在公园里耐心地等。
大概等了五六分钟,还没有110的信息。我仔细地观察公园里有没有可以钻出去的地方。当我看到高耸的围墙下面有一块景观石,就设法爬上去想从围墙上翻出去。当我骑在围墙上四处观看时,那围墙足有两丈多高,跳下去很危险。再一看,即使跳下去,人依旧落在公园里依旧被网住。
于是,我又打110,110回答说,已经打电话到城南派出所,并且告诉了我城南派出所的电话。不知为什么,这个电话我一直没有打通。偏偏这时候雪上加霜,我的手机又停电了,我想今天我得死心塌地地准备在这远离城市的寂寞的公园孤独地苦熬夜了。
正在万般无赖翘首企盼的时候,一辆110的车出现在大门口,走下一个40多岁的胖胖的警察,他一见到我,和谐可亲,老远隔着铁门就问长问短。他随即拿起手机和城建局及公园里的管理人员联系,在打了四五个电话之后,终于联系上了。不一会儿,公园管理员将锁打开了。我第一次有了被囚禁后放出来获得人身自由的感觉。
管理员说,他们从早晨一直工作到下午五点,中午不休息,所以下班很早。在我被“解放”出来以后,那位警察还热情地要用车送我回家。我说,不用了,我就是出来锻炼的。
第二天,城南派出所一个女同志打电话问我,昨天110对我的服务满意不满意?我说:“太满意了!这个警察不仅代表了他自己,更代表了派出所,代表了公安干警系统,代表了党对人民群众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温暖。”
后来我了解到,这个警察就是城南派出所副所长陈书春。(和陈书春有合影)
“群众利益无小事”, 细节决定成败。我这个退休干部感触很深,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感受也是如此。如今,党中央一系列政策给农民送去了温暖,城乡的老人实行了低保,看病享受合作医疗,许多老人买了农保,农田正在向小农场集中,可以拿到转包费,70岁以上的老人每个月可以拿到补助,出门乘车免费。党中央关心群众切身利益,为老人们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老人们的幸福更是写在脸上。
2016年初春下午4点钟,我乘车下乡,车上看到一个从城里看完街戏回家的老人,拄着拐杖,手上拿着小凳子。有人笑问,“多大年纪了?”答:“小呢,才86岁。”老人说他每天都乘车去姜堰坝口看街戏,明天还陪老伴去。同车人称赞老人真幸福。
正说间,一个梁徐小江村姓黎的老太在一旁笑笑也不开言。我好奇地问她到哪儿去的?她说她坐车赶十几里路也去姜堰看戏的。问她多大,她94岁了。说着说着,她打开话闸子,自豪地说她六个儿子,六房媳妇,看戏后遇有风雨就住在姜堰的儿子家。
老人幸福的感觉各不相同但无处不在。马路上你可以随处看到拾荒的、骑三轮车的、拉板车的唱着过,走到哪里,那随身听播出的戏曲留下了一路。你会感觉他们是幸福的。
姜堰区桥头镇朋友从心五说:“我们这里老人们碰到一起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想不到现在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
朱元璋为解决众多老乡吃饭问题,叫他们唱着过,于是凤阳花鼓唱四方,其实只是一种要饭的方式。如今中国城乡到处是莺歌燕舞,真正是唱着过。

缪荣株简介
缪荣株,男,1944年1月生,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人,1968年12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泰州晚报》专栏作家、姜堰区作协副主席。主编《泰县金融志》《姜堰名人》,分别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社出版。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报告文学》《中华散文》《雨花》《福建文学》《新民晚报》《扬子晚报》等中央、省、市报刊发表文学作品700多篇,多篇获全国、省市奖,30多篇作品被《散文选刊》《今日文摘》《小说精品》《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民间故事选刊》,百度百科丶网络作文教材等入选。出版小说集、散文集5本。2020年第四期《今古传奇》,2020年6月中国作家网发表长篇小说《银行风云》。此外,60万字纪实文学《胡锦涛和姜堰》,主要叙述高祖胡沇源13岁 在清·道光年间(1833)到苏北东台茶叶店学徒,一直写到胡锦涛中学毕业,其间126年的家族史。纪实文学从2018年1月27日每周六在加拿大多伦多《大中报》读书栏目发表,至2020年7月11日已发12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