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静好,原名王静,英籍华人。现任海外凤凰诗社副社长兼双语主编、世界名人会荣誉社长,作品散布在各网络平台及报刊杂志如《人民日报》《中国诗刊》《国际日报》等。多次获奖,华诗会会员,联合国《世界生态》杂志顾问。

我的童年(三)
——第一次步行三十多里寻找父母
作者|静好(英国)
以前学校放假都是定期的,寒假大概在每年一月份的中期,暑假在每年的七月中期。每次在放假前一周,父亲会写信告诉我:他们现在剧团在哪里演出,具体位置,从我们学校怎样去他们剧团所在地;若是步行大概要多长时间等等,让我放假后去找他们。
那时交通𣎴是很方便,公共汽车很少,外出旅行大都是乘船,而父母剧团常常是下乡演出,很多乡村在山区,远离河流,是船无法抵达的地方。
住校后的第一个暑假,放假后的第一天,我早早地起床,收拾好书包,装进暑假作业本,几件换洗的夏装,还有父亲写有地址的信。吃完早餐后,我就高兴地锁好宿舍门,兴高采烈地上路,一路上我蹦蹦跳跳,很兴奋,很想尽快见到四个月没见面的父母。
因为心情好,所以我觉得一路上风景如画,连小鸟也都在为我欢唱。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时,我不知朝哪个方向走,马上我记起父亲在信中的交待:如果遇到岔路时,不要急于走,停下来问路;问路时尽量不要问男性,特别是年轻的男性,最好是问女性,特别是面善的老人。

在这个交叉路口,我真的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乡村公路没有路标,且路上也没有行人,我只好停下来,朝路边望去,见山坡下有一户人家,房屋旁有一口泉水井。在烈日下走了两个多小时了,我口干咽燥,正想喝点水。于是我下坡,走到井旁,见井水清亮干净,我忙用双手捧起水来喝。井水清凉甘甜,我连续捧了几口水喝。喝完水后,我朝房屋望去,仍然没有人走出来,我不敢走近房屋去问,就用双手拍井水,打得啪啪地响,希望引起屋内人地注意,希望有人能出来。
果然不久,一位慈祥的老奶奶走出了门,朝我走来,边走边问:“小孩子你怎么在这里玩水?你是哪里来的?”
我马上站起来,微笑着对老奶奶说:“奶奶好,我是路过,口渴了,喝了点井水。”
待老奶奶走近,我拿出父亲写的信,指给她看说:“我想去这个地方,但在这个岔路口,我不知朝哪个方向走了,请奶奶告诉我,好吗?”
老奶奶说:“我不识字,你念给我听是什么地方。”

于是我把父亲写的地址念给老奶奶听,听后老奶奶带我走到岔路口,告诉我应该朝哪一个方向走,并叮嘱我到了下一个岔路口,该怎样走。
我谢了老奶奶,又高高兴兴地上路了,一路走,一路哼歌,很开心。我们家住在镇上,以前我从没去过乡下,走在乡村公路上,我觉得路边风景很美,那时没有环境污染,天很蓝,山上树木很绿,路边各色野花盛开,远处稻谷金黄,乡村很宁静,时而传来几声狗吠和牛的哞哞声,我愉快地想,这些声音都是动物们在欢迎我的到来。
又走了一个多小时,又到了一个交叉路口,我按老奶奶的交待继续朝前走。心有希望和期盼,虽然在烈日下走了三个多小时了,我也不觉得累,一路欣赏沿途风景,心想着马上要见到久违的父母了,很兴奋,于是继续快步往前走。
不久又到了一个交叉路口,这次我很幸运,在路口正好遇到一对老年夫妇,于是我上前打招呼:“爷爷奶奶好。”然后问他们:“去什么地方该往哪个方向走?”
老爷爷给我指了方向,并告诉我下一个交岔路口该怎么走。我又问:“爷爷,大概还有多远?要走多久?”
老爷爷告诉我大概还有多远,大概再走一个小时就能到达。
听到只有一个小时我就能到达,就能见到朝思暮想的父母,我很开心,跟老爷爷老奶奶道了谢,飞快地跑了起来。

接下来的路程我觉得很短,接下来的这个小时时间过得飞快,远远地我看到了公社所在的剧院,在山坡下,一栋两层楼的红墙黑瓦房子,剧院广播里正播放着熟悉的花鼓戏。
终于能看到目的地了,我更加快了速度向前走去。不一会儿,我离开公路,往左走一条小路走向公社剧院。在小路上走了几分钟,我看到小路尽头在剧院最右边底层的一间房子门开着,继而我看到了父母正向外张望,我欢呼着爸爸妈妈,张开双臂飞奔过去。
母亲走到门口来迎接我,父亲正在煤炉上炒菜。
母亲拥着我进门,告诉我:他们正在念叨着我,说现在我应该到了,所以望外张望。说曹操,曹操到。终于见到我平安到达了,父母很高兴。
十岁的小女孩,第一次单独走三十多里陌生乡村公路去找父母,没有走失,如期平安到达,父母很开心,我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