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前语:“因为是我们的选择!选择医学可能是偶然,但你一旦选择了,就必须用一生的忠诚和热情去对待它。”这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的话。
生命至上,患者第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战斗在医疗战线的白衣战士们,背后都有感人的故事。涉县医院影像中心的医护人员就是这样的人,也是医院各科室的先进典型的浓缩。
“救死扶伤,悬壶济世”
让我们去赞美和讴歌
和时间赛跑的人……

《和时间赛跑的人》
————————记涉县影像中心的医疗卫士
作者/刘桂琴
涉县医院影像中心作为一特殊的科室,它的工作特性,注定他(她)们要付出比一般科室更多的辛劳和汗水。

群众有句戏言:现在的医生都是靠机器断病。影像中心就是“断病”的科室,对接全院各科的患者,且当天必须完成全部检查患者的医学影像,得出病症印象,为各科室提供患者的就诊治疗方向和依据。每天上午八点,走廊即排满患者和患者家属,熙熙攘攘,人声鼎沸。每个病人都想赶快检查,尽早拿到结果。工作忙,环境乱,是影像中心的工作常态。
哪里人多,哪里就容易有纠纷。一次夜班,一个住院病人拿着上午开的单子来做检查,他想着晚上人少不用排队。可是不巧,正好急诊室护士推过来一个车祸伤者,因怀疑颅内出血,须做CT。病人浑身上下全是血,没有家属陪伴。刚要把伤者抬上CT床时,那个住院病人,大喊大叫着,要去院领导处投诉医护人员“优亲厚友”,不按先后把他排在了那个伤者后面。值班医生解释道:你是复查呢,就稍等等,让伤重者先做,好吧?这可是和时间抢生命呢。住院病人大吵大闹,坚决不让。医护人员只能陪着小心,耐心细致地做解释工作,安抚他的情绪。

还有一回,走廊里按次序等着很多病人,就有一个小伙儿,插队走到技师面前说,医生,给我先做吧,我是急诊的。技师看了眼单子,头颅CT,然后问了句谁做,你做?那小伙儿点点头。技师说:排队。过了一会儿,来了个急诊病人,心衰呼衰,身上插着许多管子。这样的病人当然得马上做。那小伙儿有意见了,都是急诊做CT,为啥他就能先做?技师说:你要是躺着进来的,我也让你先做。小伙儿投诉技师:态度不好。这样的事情时常碰到,经常发生。患者的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吵闹不休,让医护人员苦不堪言。但他(她)们不能生气,更不能发火,只能一遍一遍重复着差不多的理由,做说服工作。这不是“工作”的工作,变成了影像中心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笔者看了一会儿,心里就得“堵”——人的耐心是有限的。可这里的医护人员的耐心却是无限的——因为他(她)们是白衣天使,满怀着悬壶济世的敬业精神。

接触了影像中心,才知道这个科室拥有美国GE16排螺旋CT和750w 大孔径3.0T超导核磁各一台;德国西门子64排128层大孔径螺旋CT和1.5T超导MR各一台;西门子DR,西门子移动DR各一台;还有口腔全景机,乳腺钼靶机,东芝胃肠机等。能开展各种普通X线检查及造影;全身CT血管造影;冠状动脉造影。在无痛、无创的基础上,通过三维成像,清楚地显示出每根血管的病变,以及MR功能成像;还能在CT引导下进行肿瘤射频消融术,为肿瘤晚期病人带来福音;能用核磁功能成像,绿色检查;尤其能为神经内外科、肿瘤内外科提供更加准确的影像学资料,指导临床治疗。

要想拍出一张或一组高质量、合格的影像,需要多方面配合到位。患者体位的摆放、身上的饰物、衣服上的拉链等,都会对影像产生影响。拍完片子后,放射科医生要在图像中捕捉病变、病灶,看出问题,然后进行诊断和评估。规定平诊2小时,急诊半小时内出片及报告。当扫描拍摄结束后,首先由低年资的医生看完全部片子并写下影像表现及诊断,然后再由高年资的高级职称医师进行审核确认后才能把报告交到病人手上。你看,他们的工作远远不是点一下鼠标,拍个图片那么简单。要具备多学科的、高超的病理学识,并且要和时间赛跑。
在这里,每个医护工作者都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仁者善心。2020年7月15日凌晨,左权县麻田村一个两岁幼童,急性腹痛,情况紧急。影像中心得知后积极配合肠胃科工作。孩子年幼,血管细,做透视前需要机器打药,会不会有危险?王艳丽医生从床上被紧急唤起——他是一名胆大心细的医生。得知是给孩子做CT扫描,他建议人工打药,减少危险。王艳丽医生打完药,又赶紧跑到操作间,进行CT腹部增强扫描,争分夺秒,以最快的速度,出了结果。通过影像判定,孩子是肠道梗阻、肠套叠。这对一个两岁幼儿来说,后果很严重,治疗不及时会导致肠道坏死、感染,孩子的人生就会在病痛中度过。这样的情况需要马上手术治疗,纠正肠管的梗阻状态。孩子身边不到半个小时,就会聚了三个科室的七位医生,大家会商后立即进行了手术。太阳出来时,孩子的治疗结束了,效果非常好。十几天后,孩子的爷爷、奶奶手捧锦旗从麻田赶来,感谢李医生、感谢影像中心医护人员。二位老人发自内心的感谢告白,激励着医护人员们的工作热情。

还有石医生,在给一个癌症晚期病人做胸部透视的时候,病人体弱,刚站到透视机前就晕倒在地。石医生赶紧跑过去,发现病人意识丧失,呼吸停止:休克了。周围除了病人家属,只有他一个大夫,且科室只有非常简单的抢救设备。他赶紧把病人平放在地上,按照平时演练的急救流程,迅速把简易呼吸器安装起来,准备心肺复苏并紧急联系了急诊科医生和管床医生。这时,杨秀珍主任正好路过,也加入到抢救中。三分钟,急诊科医生、护士赶到。经过简单诊断和处理,把病人抬上移动床,急忙往急诊科跑。石医生在前面拉,杨秀珍主任、急诊科医生、护士和家属在后面推。跑完那段长长的走廊,他们只用了十几秒。快到急诊大厅时,石医生抢先跑过去大声叫:快来人,抢救病人。然后撞开抢救室的门,好让病人快速进入。病人救活了,家属们热泪盈眶,给石医生和杨秀珍主任送来了锦旗,感谢他们给了病人第二次生命。

有个腹痛病人,来放射科拍普通胸部CT片子,正好碰到郑慧锋主任。郑主任看他非常痛苦,询问了一下情况,怀疑是主动脉夹层,立即建议病人做CT血管增强扫描,并主动联系门诊医生,说出自己的判断,让门诊医生修改了申请单,在病人没有买造影剂的情况下,紧急用备药给病人做了检查:果然是主动脉夹层。郑主任嘱咐病人赶紧转院治疗。病人从外院治疗回来后,对郑主任千恩万谢。他说,上级医院说要是再晚一点送过来就没法抢救了,是郑主任你救了我的命啊!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而在影像中心的医护人员心里,工作就应该这样做,从未觉得自己有多伟岸。当我想仔细询问其它锦旗的来由和故事时,有个工作人员说,我都忘记了,这些事都是我们应该做的。这样朴素的话语让我沉默许久,每天都是这样和时间赛跑,早上来的早,晚上回家迟,已经感觉不出累和苦,只有敬业精神支撑着疲惫的身躯。

疫情期间,影像中心的医护人员,无论党员还是普通医护,都积极要求去第一线。在工作中,不推、不等、不靠。自己能处理的从不推给别人。8月20日,公务员体检,300多人;9月8日,征兵体检,350多人。科室在人员被抽调走的情况下,依然迅速、有序地完成了任务。
这个科室还有四对夫妻都是在涉县医院工作。医院的每个科室都很忙,他们相互体谅,完成工作的同时还要兼顾家庭。生活、工作上的忙碌已经是常态化,但从没听到他(她)们有什么怨言和牢骚。

这,就是涉县医院影像中心可亲、可敬的,与时间赛跑的医护人员们。他她们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的诺言,不断在前行着……

【都市头条、与你同行】
图片来源:
涉县医院宣传科
医院征文文章:
由作者提供

作者:刘桂琴,河北涉县人,爱好诗歌、散文。没有收获名利,只得飘扬快乐的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