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颠簸的路道平坦了。汽车在平寂无声中行进。绕山的云雾,似有似无地盘旋在大半山腰上。高峰阻道,却又峰回路转,拐弯处外,另有风景。人说山大无柴,树大无桠,这不确切。只是形容而已。其实,由于山大,看似山上光秃秃的,只有低浅的植被覆盖在山的表面。但,这些植被,就是树和灌木。有松、有柏、有杉、还有其它树木及一些濯木。有落叶的,也有常青的。这就是树,就是柴。山坡上刀削斧劈般的立壁,好多是黄色岩石裸露,光壁上真是几乎无树无草。而平谷,洼地,斜坡上,凡是有能使土壤能容身的地方,泥土都当仁不让,顽强的紧紧抓住石面,长出了浅浅青草,开出一丛丛黄色野花,或一团团白色小菊及非常漂亮的各色格桑花。山壁上,不知是何原因,有许多奇怪的、大小不同、形态不一、格式各有特色的洞穴。这些洞穴里面,有多深,好长,也许没人知道。就像一些奇花异草,当地羌族、藏族人也不认识一样。

自512大地震后,曾堵塞了河流,阻断了公路的泥石流和塌方地段,早已被清理干净。路畅通了,堰塞湖没了。碎石、乱石、大的早就被破碎后运走。小一些的石块、卵石,被非常规范、非常整齐地堆在公路两侧平整的地面,与河流、公路、互相礼敬、互不相犯,沉静地相处在一起,互不抱怨。这样的碎石、乱石堆放区,有许多。这些碎石块、乱石头、大都是灰白色。也偶有黑色或其它杂色混在大小石堆中。但很少。公路畅通了,车流如织,穿梭快似过江之鲫。水道畅通了,哗哗作响,昼夜不断奔涌的清亮水,一路欢歌,吟唱而去。
川西北的天,是晶蓝的;云,是洁白的;风,是和顺的。但昼夜早晚温差较大,早晚裹棉尤觉冷,午后着纱尚感热。且光照特强,那光线是灼皮肤的。
高耸的群山之巅,偶有白得泛浅蓝的雪峰展示娇容。绿草原上,偶见有黑得沉重的牦牛悠闲吃草。嵯峨群山,曲曲路道,起伏流水,在蓝天白云下,和谐构成一幅壮丽画卷。


作者风采
笔名丁五木,本名丁森林。四川自贡人。在海内外,国,省,市级发表各类作品(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文论)二百余篇(首),在县级以上报,刊,台发表数千篇(首)。获国际,全国,省,市级以上正规大奖二十多次(第三届世界华人艺术节小说特别金奖,中国作协文艺报小说二等奖,有中央电视三台参予的散文二等奖,全国政协教科文委论文二等奖,中国艺术研究院小说二等奖,人民日报海外版论文三等奖,《世界汉诗》诗歌征文最佳创作奖(该奖未设等级,最佳即最高),海内外诗联书画大赛诗歌一等奖等)。获四川省职工“五一“文学奖二等奖等。获中国作协文艺报社授予的2004年“百名人民艺术家“之一称号;获中国文联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授予的“百名世界华人知名艺术家“之一称号。自贡日报对本人有对开四版中文艺版里1/4介绍。个人业绩被收入《世界名人录》,《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专家学者辞典》,《世界艺术家辞典》多部人物介绍典藉。有作品入选多部作品选集。被民革自贡市委聘为对海外进行宣传的“特聘撰稿人”,且聘期不限。系世界,全国,省,市各级正规社团的会员,理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