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神秘的闪家大院——御制闪宅内幕
闪 宅 轶 事(1)
薛春孝
在中国长城以北桑干河畔张家口的涿鹿县有一个神秘的闪家大院,这是河北省张家口著名建筑,多年一直藏在深闺人未知,这座神奇的大院,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内幕?让我们慢慢揭开。
闪家大院又名御制闪宅,位于河北省张家口涿鹿县城西关,始建于明清年间,这是一个座南面北的大宅院,它由九座独立但又互相连通的院落组成,俗称“九连环院”。另外,还有一处后花园和一座漂亮的古式小楼。整个院落呈双“回”字形,分为9个大院,内套十几个小院,上百间房屋,建筑面积三千平方米,三面临街,四周是高达5米的全封闭青砖墙,大门为城门式洞式,是一座具有北方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古宅。
闪家大院原有上千件珍贵文物,集中反映了以河北张家口南一带为主的民情风俗;原陈列有农俗、人生仪礼、岁时节令、衣食住行、商俗、民间工艺;还设立有闪家史料、闪家珍宝专题等的资料陈列。
闪家大院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体现了中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被称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素有北方“皇家有故宫,民宅看闪家”之说,名扬塞北张家口,誉满海内外。
为了揭开张家口神秘大宅院——闪家大院面纱,下面请看张家口文史学者薛春孝采写的《御制闪宅》
张家口市涿鹿县城西关大街大南巷北,有一片座南向北的青砖大院,看起来与别的大宅院没有什么区别,然而他却是全国少有,张家口仅有的一座“御制”的九连环宅院。
文化大革命前,一进门就看见四扇屏风的小牌坊,山楣中闪烁着一种木制的篇牌,上面雕刻“御制”两个金色楷书大字。院内所有的房上装饰也与众不同,上面雕刻着只有皇宫才有的“朝天叉”、“张口兽”。这家的主人姓闪名义,人称闪二先生。这就是涿鹿县的闪宅。他为什么能享有皇帝奖励的“御制”宅院那,下面慢慢道来。
一、 闪姓的溯源
据元史记载,成吉思汗西征,打到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有一名叫赛典赤的十几岁男孩,引领他的家人归顺了成吉思汗。这个赛典赤又名乌马儿本名赡思丁,回族人,他生于不花刺(今乌兹别克斯坦)“赛典赤”是圣裔的意思,就是说他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后裔。他的义举受到成吉思汗的赏识,以后就让他做自己随身侍卫,不离成吉思汗左右,成吉思汗从来不叫他的真名,总叫他赛典赤。久而久之上下都叫他赛典赤,所以史书上也叫他赛典赤。
赛点赤服侍了成吉思汗、 窝阔台、贵友、蒙哥四位大汗,到忽必烈正是五朝元老,先后任职了陕西、云南等地,建树不少,口碑甚好。他生了五个儿子,(也有说九个儿子)儿子们任职在陕西、云南、广东、江西等地方。他为十三个孙子封姓纳、忽、乌、撒、沙、丁、于、闪、穆、杨等姓,大都居于云南,后迁徒到陕西、河南。闪义和哥哥闪福于康熙后期某一年由陕西经关南,迁到涿鹿县大堡乡小丁寺村。闪义因儿子闪恒兴救驾有功,获乾隆皇帝在县城建“御制”宅院,搬到涿鹿城居住,所以西关闪宅也称“闪二宅”,“闪老宅”。
二、闪义其人
闪义出身贫寒,天性仁厚,善教子孙,他先后培养儿子闪恒兴,从小教他习武,闪恒兴于乾隆三年(1738年)考中戎午科武举第三名。闪恒兴牺牲后,他又培养了五个子孙,长孙闪跃龙、三孙闪煜龙考上武进士,次孙闪焕龙、四孙闪熠龙考上武举,曾孙闪曙天考上武举,为国家培养了人才。
乾隆五十二年,涿鹿大旱,饥民们成群冲击集市,制造混乱,闪义出头组织队伍救灾疏导,平息了内乱,卒年八十八岁。
三、闪恒兴的传说和事迹
闪恒兴自幼便与众不同,是有名的大力气、大胆、传说儿时有一天和小伙伴们在晚上玩耍,忽然撞到一位巨人的腿上,那人问他“想要什么东西”?他说“我要力气”。从此后,闪恒兴的力量越来越大,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力士。民间说这位巨人是上天派来人间为人类脱困解危的“夜游神”。
有一天,一户人家在更换底部腐烂的房柱子时,不慎房檩下坠,房子随时有倒塌的危险。可巧恒兴打此路过,见此状急忙上前用双手将下坠的房顶檩狠劲托起。众人趁势将房柱换好。这才避免了一场房塌人伤的大事故。
闪恒兴自幼忠厚仁义,性格与父亲很相似。从不恃勇逞强与人争斗。当时,州城东乡有个武举人,听街头巷议说闪恒兴如何本事大,他不大相信,一天去登门造访。时值寒冬,恒兴请客人热炕上就座,在炕桌上摆茶聊天,功夫不大会儿,恒兴推说有事去去就回。结果客人等候良久,不见主人踪影,便下炕穿靴准备去寻找恒兴。当他穿好靴子往起一站,脚被割得生疼。低头一看脚上穿的不是自己的鞋子,将鞋子脱下来一摸,鞋底里面布满铁钉。此时恒兴回来,连声抱歉。二人换过鞋子,见恒兴行动自如,毫无疼痛之感觉。此时客人方信街巷议论恒兴本领如何了得不是妄言。从此以后,两人相交甚密。
闪恒兴于乾隆三年(1738年)考中戌午科第三名武举,在考场上他一已之力将八匹马所驾马车拉定,使其不能前行。录取后任乾隆侍卫。
据说有一天,乾隆皇帝在御花园凉亭中小坐,闭目养神忽听到半空中有马蹄声响,便朗声问道:“天上跑马何人”?天上有人应道:“我是二弟云长。”乾隆思忖:他既称是二弟,那我这就是刘备转世了,既这样那张飞,赵云现在如何?随即对空中又问道:“那三弟现在何处?”答道“三弟在某县为县令。”“四弟呢?”回声道:“四弟就在你身边。”
回答之间,马蹄声渐远去......
而后,又下道圣旨调某县令进京,意在昔日的义弟张飞、赵云能与自己朝夕相伴。哪知,那个县令却是胆小如鼠,接到圣旨后,以为皇帝要究办他干过的什么错事,竟然吓死了。
乾隆伸个懒腰,方知刚才休息中已然睡着而做了个梦。但他认定这是真事。看看旁边只有闪恒兴侍卫陪伴。此后,对闪恒兴愈加看重。
有一次乾隆外出遇险时,闪恒兴及时出手,奋力解救,使皇帝化险为夷。事后,皇帝擢升恒兴四品武官授带刀护卫,并拨专项银款,在州城西关建造了这处宅院作为奖赏。连同半幅“执事”一并赐予闪恒兴(执事指古代衙门里摆放的、或官员们出行时用的开道铜锣和写有“回避”、“肃静”的各两块木牌。而只有铜锣和写有“回避”、“肃静”字样的各一块木牌即为半幅“执事”)。当时,因皇家避讳,闪恒兴救驾一事不能对外宣扬,只是在闪恒兴家族中口口相授,代代相传,所以清朝光绪年间版影印《保安州志》也就避开此事,未收录志中。
闪恒兴任职期间恪尽职守,屡屡建功,保得一方百姓平安。在剿灭一处盗匪行动中,官兵曾两次被山寨女匪首所败。第三次恒兴带兵前往清剿,在与山寨女匪首交战中,恒兴将其生擒于臂下,而女头领暗中将恒兴战靴上所插匕首抽出刺进恒兴肋间。闪恒兴感觉肋下刺痛,臂间用力一夹,顿时竟将女首领夹死了,自己也因流血过多而遇难。
乾隆帝听到闪恒兴阵亡的消息,悲伤不已,下旨谕祭,并萌子(由次子焕龙世袭皇上给父亲的封赏)。
事后,有戏剧班子编剧名《小金川》将恒兴之事传颂。
闪恒兴战死后,他的一位贴身侍从,周姓老兵将他的遗体护送回涿鹿老家,安葬在县城西的黄阳山麓。坟前竖有一块大型石碑,在碑顶端雕琢有两条在云雾中翻滚的飞龙。
周姓老兵因为没有家室,就再没有回原籍,一直留在闪家,由闪家后人为其养老送终。他的坟头就紧挨在闪恒兴墓的一旁。一直以来恒兴后人在扫墓祭祖时都把周姓老兵一起祭奠,并尊敬的称他周爷爷。在之后的一段岁月里,在闪恒兴墓的后边又陆陆续续竖起十多座大型石刻墓碑,都是他那些成才儿孙的墓葬。远远望去很是肃穆、壮观。只可惜,那些铭碑全都毁于那个动乱的年代。至今,在白塔寺村水渠上被当做桥梁用的石块,还能依稀辨认出墓碑的模样。上面的字迹已被风雨侵蚀得难以辨认了。
闪恒兴生前所穿盔甲及所用兵器等遗物也一并被带回涿鹿老家,使儿孙后代见物生情对先辈有个念想。闪恒兴所使用的兵器,有双锏大刀等,其中一柄铁杆大刀约重120斤。
四、闪钦辰事迹
闪钦辰是闪义第七代孙 , 字紫明,涿鹿县人。生于清光绪五年(1879年)。
他28岁北京大学毕业,毕业后在该校任教。民国元年(1912年)到民国8年(1919)年曾任绥远、武川、东胜县知事。所到之县,政绩卓著,受到人民赞扬。
民国9年(1920年)3月转调山东,6月任命为掖县知事。刚一到职,就撤除门丁及其他勤杂人员,只留东房1人负责收发文件,他的办公桌上未有遗留不办之案,公文随到随阅,凡是有害于地方的陋规,一概取消。
他生活很俭朴,毫无嗜好。饮食极为简单,常一连数日不吃肉。其县属内除夫役2人外,僚属不过4人。每日黎明即起,在大院巡行一周,然后就检阅公文,处理民事。
他到掖县的第二年,即民国10年(1921年),正逢第三届选举。各县多年选举舞弊,买选票风盛行。唯独闪钦辰坚持把选举真正人才为己任,无论初选,复选,凡属掖县人都不得有一点贿买做法。他派人四处悬赏侦缉,遇到有买卖选票行为的,无论何人,一概依法追究查办。因此初选复选,完全是服从民意。这种选举办法,成为全省各县的模范。
是年春,他带领劝业所长及各村各社的董事创设林业公会及分会70余处。植树270余亩,植桑11829株。凿井13000余眼。明国11年(1922年),创设棉业公会、桑业公会各1处。植桑19290株。筹设苗圃50余亩。共计育苗150万株。由县城西至灰埠,北至招远,南至平度,各条大道共长100余公里,两旁尽栽树木。其办法是:由县长领导劝业所长,传谕地保转达给道两旁土地之主,限期种植。树苗高矮以7尺为准,粗细以1寸5分为准,每隔1弓(即5尺4寸2分),栽树1株。每隔半里竖一木牌,贴告示,每牌长1尺7寸,宽1尺3寸,柄高4尺,要求整齐划一。不遵照执行的,立即惩罚,并限期办好,有成绩的,立即给予奖励。两年内一律栽齐。年底考核成绩,掖县为全省之冠。多次受到农商部、省长公署、实业厅、大林区办事处通令嘉奖,荣获勋章。
他还注重发展教育。掖县教育事业不发达,一直比较落后,闪钦辰到任后,带领劝学所长认真进行整顿。共计增添国民学校400多处,私立高等小学6处,私立甲种商校1处,对于义务教育,劝捐学款数达36000余元。同时,严禁私塾,使新式学校的学生迅速增加。并将文峰山郑文公碑归教育界管理,借此充裕学款。他还发隐匿学田140余亩。还创办教育公报、实业公报、以用来传播进步文化。于是,全县教育发展很快。
闪钦辰又在掖县创办“俭德会”,以提倡勤俭美德,改良风俗为宗旨,自任俭德会会长,并委任各社董事为劝俭员,组织分会,普及全县,他经常亲自进行劝导教育。此外,还成立各界公议会及自治促进会,以扶持人民自治精神。
闪钦辰到掖县任职以来,殷切希望治理好掖县,所以不辞辛苦,以致积劳成疾。民国11年(1922年)清明节,他带领在路旁植树,亲自督促检查。在郊外工作十余昼夜。等到由沙河回到县署,疲劳过度,竟吐黑血,于是导致旧疾复发,医治无效,于民国11年6月4日逝世,终年43岁。(1922年)7月6日举行追悼大会。不约而同到会者有几千人。其名载入掖县遗爱祠。掖县各界又以闪钦辰事迹,呈请上级领导加以抚恤,并写成碑文,立于县署正堂之前。
五、人才辈出
第二代 闪恒兴于乾隆三年(1738年)考中戌午科第三名武举,
第三代 闪耀龙:乾隆癸末科武举、辛卯科武进士、殿试、后补乾清门侍卫,后升贵州归化营游击,出师大金川有功,升署黔西协副将。
闪焕龙:乾隆乙酉科武举,秉性刚介,善于解纷。嘉庆六年,州境水灾,众多流民群集公署,焕龙出劝至已家给食数十日方散众皆义之。
闪煜龙:辛卯科武举,乙末科武进士,殿试后钦点侍卫,升山西怀仁城都司,陕西宁羌营游击,嘉庆元年出师湖北保康阵亡。奉旨照参将例赐恤,赏给云骑尉,其子清弼给予恩骑尉世袭罔替。
孙闪熠龙:乾隆甲午科武举
当时人们夸赞他们是“闪氏五条龙”。
第四代闪清弼:袭云骑尉、宣化镇标右营替补守备
闪清直:武生
闪清泰:武生
闪映天:武生
闪曙天:嘉庆五年武举
第五代 ,闪起鹏:贡生
闪起凤:武生(把总)
第六代 闪芯镜:焕龙之后贡生(县政协出的一本书中有记载)
第七代 闪献莹秀才 。 闪钦辰:熠龙之后裔(涿鹿县誌有记载)清末舉人,北京大学毕业。
目前已到发展到第十二代。
涿鹿闪宅也由原来的老宅,发展到后来的闪大宅(原旧工商银行处)、闪四宅(古楼下原供电站)、)东关闪家巷的闪三宅和闪二•九宅。
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闪姓后代大部分定居在我县城乡,也有闪族后代分别定居在北京、天津、西安、张家口、宣化等地,解放后他们也和成千上万人们一样,成为了劳动人民的一员,积极参加新中国建设当中。1958年群众向国家献宝运动中,闪氏后人将闪恒兴这套盔甲、兵器和皇帝亲赐的半幅“执事”,还有闪氏家谱等物品都贡献出去。经查证,盔甲现在张家口市文物局保存着,其他物品则不知下落,是否与盔甲在一起就不得而知了......
从闪姓人家的事迹,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的少数民族怎样融入中华大家庭,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今天我国五十六民族,紧密的团结起来,共同走向民族的繁荣富强。
如今的闪宅几经易人,已经破旧不堪,闪老宅的御制九连环院也只剩下了七个院。像我县的九连环、七连环、五连环的宅院,在全国都不多见,连北京都少有。
文革以后,县城内大宅院司宅、张南宅、杨宅、马宅、全宅等全都拆毁了,只剩下唯一的“御制”闪宅。在此我们呼吁有关部门,应重点保护,在适当的时候,重新修建为古民居博物馆,对外开放。
作者简介:薛春孝,男,河北省涿鹿城关镇人,涿鹿县印刷厂原厂长,文化学者,工程师。张家口京畿民间文化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历史研究会员,先后发表出版有《记忆中的涿鹿古城》《解放前涿鹿工商业概况》《闪宅旧事》《现在教育的奠基人王氏家族》《细说桑干河》《千年古县的诉说》等。非凡中国艺术社团特邀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