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
作者:郑荷

父亲虽然离开我们很多年了,但永远割不断我对他的思念,父亲的音容笑貌,亲切教悔以及他那伟岸的身影时常在脑海里浮现,在耳畔回荡。父亲生前公私分明,为人正直,刚正不阿两袖清风,言行举止里总透着革命军人的浩然正气和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
步入耳顺之年的我决不敢忘记父亲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为党和人民尽忠尽孝的一言一行。
谦虚低调
父亲生前身后很多人尊重他,敬仰他有的干脆直呼他老英雄,老功臣。父亲当年是威震太行的抗日英雄,获得战斗英雄,地雷大王的光荣称号。记得我十岁时,跟父亲参加一位抗日村长的葬礼,当时县里说派车到市里接他,可他却带着我坐长途客车回到县城。当父亲到县委报道时,大礼堂三级干部会刚好散会,有人认出父亲,就大喊了一声,这是我们的英雄回来了!顿时开会的人把父亲团团围住,问长门短,父亲一一和他们握手,人群中不断爆出热烈掌声,家乡人民如此敬仰和爱戴父亲,这一幕深深的刻在我的脑海中,是我童年记忆最深的一件事。
可是父亲从来没在子女面前提起,他的英雄事迹我们都是从书本报刊知道的。

公私分明
父亲当了四十多年的领导,但他从不搞特殊化,不为自己谋私利,不为儿女开“后门”不为亲明好友图方便。在上山下乡计划生育工作安排等问题方面坚决按照国家政策办事。就是在一些细小的事情上,他也十分严谨,沒有半点含糊。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将一只水杯带回家中,因为杯子上面写着“342医院”字样,父亲把我叫到跟前严肃地说:“你怎么把公家的杯子拿回家来?我说是单位发给个人用的。父亲说:“那也不行,单位发给你是让你在单位用,不是让你带回家里用的,公私要分清嘛。”
这一件事情让我至今记忆犹新。时时鞭策我在公私问题上拘小节,讲原则。

情系百姓
父亲对自己和家人要求很严格,近乎严酷,对群众百般热情情同手足,我们家在城市里,乡亲们到城里来办事总要来坐坐,父亲非常欢迎他们的到来!不仅管吃管住,回去时帮助买车票送路费,对村里的事情更是热情有加,慷慨解囊。他常常对我们说村里人有困难咱不能不管,咱们在城里办事比他们方便,能帮的事尽量去帮,咱们不能光想自己,想办法帮百姓做些事情。记得还是人民公社时村里想买台拖拉机没有计划指标,父亲亲自到农机局帮忙联系,并讨腰包买了拖拉机维护修理书籍送给他们。父亲为人处处高风亮节,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

故土难离
1954年,全国解放后,党把大批工农出身的团职干部保送到军事院校学习,父亲被保送到南京总高级步兵学校学习三年,他非常珍惜那次学习机会,为了克服文化基础差的困难,他往往要花费比別人几倍的时间和精力,他清楚的知道学军事,学政治,学文化不是为了装门面,而是为了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本领,全国虽然解放了,这只是万里长城走完了第一步,还面临许多艰巨的任务。三年的学习他没有到过上海,杭州一次,周日都很少休息。由于过度用脑,他的头发几乎掉光,毕业后回到老家母亲几乎认不出他了。
父亲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军区,他离开了自己熟悉故土,离开了他战斗过的地方,离开了牺牲的战友,心里觉的苦闷,怎么也不愿意留下来,很多人劝他不为自己也要为子女们想想,然而在父亲的感情世界里老百姓永远是第一,打鬼子闹革命就是为了乡亲,离他们太远就容易脱离群众,他提出回原籍请求,组织上再三考虑終于满足了他的要求。将他调回山西省军区,回到长治市军分区一干就是40年。

视死如归
1991年,父亲在太原264住院,被确诊为腹膜癌,我们全家沉浸在无比痛之中,然而父亲随遇而安的心态和坦然面对的意志,感动了医务人员和子女们,军区领导看望他,征求他是否转到北京,上海条件好一些的医院去治疗,父亲说:“我哪里也不去了,人总是要死的,能活到今天己经很满足了,当年多少战友死在战场上连尸体都找不到,我还折腾什么呀!”
转到北京上海多花钱,给国家节省点钱吧!战场上父亲英勇杀敌的形象我沒见过,但他对死神毫不畏惧,坚强,坦然的境界让我崇拜,让我敬重。

魂归故土
1991年9月13日
一颗伟岸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一尊英雄的躯体停止了呼吸, 家里的顶梁柱轰然倒塌,亲爱的父亲撒手人寰与我们永別了!
在最后时曰,关于遗体组织上征求他的意见,是寄放太原双塔寺还是到太行太岳烈士陵园?父亲坚决表示:“落叶归根,丧事从简,火化后回老家沁源和老伴在一起。"父亲的遗愿浸透着他对母亲的牵挂,更充满了对这片红色土地热爱充满了对亲人和战友眷恋和忠诚。
父亲病故后,我们遵重父亲的遗愿,按照父亲的嘱咐沒有惊动军区领导,沒有惊动他的战友和同事,仅由我们兄弟姐妹默默护送他的骨灰回到沁源那片他浴血奋战的故土。
他的英魂将与这片英雄的土地永存!

父亲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荣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一辈子坚守不忘初心,不负使命,不改本色,用自己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的人生。他没有给我们留下房产,金钱,他把所有的荣耀都镌刻在了他一枚枚军功章里了。
敬爱的父亲您安息吧!
您是我心中永久的精神坐标。
郑 荷
2020.4.15

原创首发:
郑荷珍,笔名 郑荷,女 1953.出生,医务工作者,性格开朗,热衷公益,沉迷抗战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