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左向右:朱桂宏丶张付山丶缪荣株丶王义林)
难忘桂宏
缪荣株
“朱子呀!你怎么忍心把我一个人扔下,从今以后谁和我晚上一起散步?有个心里话我对谁说哪?我去买菜谁给我将早饭盛冷了,筷子拿好了呀......”戚三小(加英)对我哭诉着时已经没有了眼泪。
2020年8月31日晨3点,我港口古镇37年的老朋友朱桂宏副镇长因心脏病去世了,享年75岁。我早就想写一篇赞桂宏的文章,谁知赞文变成了祭文呢?
1984年秋,我在泰州港口镇任书记时,要出差慰问第一次打出去的,港口建筑公司内蒙古大雁工程队。当时,我因挑龙溪港鱼塘辛苦重感冒了,刚在医院挂水拔掉针头,桂宏时任农配厂厂长,不放心,正,巧他也出差去南京。他说书记,到南京泡个澡出出汗再上车吧。看到我体弱无力,还帮我搓澡,我们互相帮了忙。他走了,他和我的微信还保留着,我不忍去掉,我们每天还要見面,问个好。
农配厂当时是港口镇两个好厂之一。这个厂在镇里的地位举足轻重,自然桂宏的威望挺高。桂宏有四个特点:一是跟一把手接触密切,从来不打他人的小报告,不说人的坏话,人缘很好;二是在工厂发展的过程中,从来不向党委提什么困难和要求;三是知过即改,基层干部一天到晚跟老百姓打交道,红白喜事生日满月难免没有人情往来。有一年他家建房,厂里的工人合伙凑了个份子去上梁,我打了个招呼他全退了;四是勇挑重担。蔬菜脱水厂在我去之前。从外地购回的大蒜头过长江遇到了洪水,160万斤蒜头全部泡烂,填了沟头儿,损失60多万元。群众到厂里来要债的闹得厂的大门关不起来,把厂里的电视机、办公桌搬上了船。有个农民用柏油涂在党支部书记的脸上,拖向厂门口的卤汀河,还说:“我要不到钱,谁也别想活了!”兴化垛田一带卖脱水蔬菜的农民100多人,乘着三条挂浆船静坐镇政府大院。
当时,我为脱水厂的后遗症搞得焦头烂额,办公室里只要一看到电灯熄了,就知道脱水厂欠用电站的电费,拉闸了。这一拉,就像有谁把我的心向下狠狠地揪了一下,一停电,脱水厂烘道里的刀豆、洋葱就要质量下降,从原来的一万多元下降到几千元一吨,还没有人要。港口镇是泰县定量户口较多的镇,有近两千人,那些下岗的居民三天两头到镇政府要求发工资,为此,我有一个多月睡不着觉。时间一长,得了内分泌的毛病(甲亢)。
盘活工厂不是说在嘴上拿在手上,需要一定的时间,党委考虑脱水厂要重新配备一个能力较强的厂长,派谁去呢?党委研究到深更半夜都排不出理想的人选,会不了了之。
桂宏是个退伍军人、党员,第二天上午听说党委的为难,就像战士要求上战场一样认真地找我说:“缪书记,我到脱水厂去!”这话如惊雷,从农配厂到脱水厂当一把手,那是从米箩里跳进糠箩里呀,真的吗?我有些怀疑。但是从桂宏坚定的眼神里,我看出了他为党委解难的决心。到脱水厂要蔬菜钱的,本镇主要有两个垛田村,港南和桑湾,这两个村的老百姓工作做好了,来要钱的人也就少了。
桂宏到脱水厂去当厂长,总得为他创造恢复生产安定的条件,于是我和他商量先从他所在的村——港南村的“安民告示”做起。当晚,我和他参加了港南村党支部召开的生产队长和党员干部50多人的座谈会,在会议上我谈了救活脱水厂的计划,以及党委派桂宏去脱水厂的安排。他在会上介绍了自己整顿脱水厂做外贸生意的打算,以及搞活脱水厂的决心。
人情人面的,再加上桂宏平时有威信,所在村的党员干部都支持他的工作。后来,镇里的新闻报导员杨宝军写出了新闻《朱桂宏“三把火”烧活了“瞌睡厂”》。桂宏走活了外贸这盘棋,脱水厂又活了起来。
那时候很重视产值,其实一般有了产值就有了利润。有一年中秋节接待外商,酒喝得正高兴,桂宏当即表态,下半年还有三个月实现产值300万。我说口说无凭。他连喝三杯酒,并在一个信封上写下了军令状,快50年了,我还保存在家里。
闻港口朋友打电话说,桂宏因心脏衰竭去世,我如五雷轰顶。桂宏的家是美满幸福的,孙女和外孙女都在南京大学一个读二年级,一个读研究生。“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人生难得完美,人没有称心满意之人。桂宏已经远去,我告别时,和他两个孙字辈加了微信。现在,两个孩子正在整理他的遗物,作为永久的纪念。他人已去,我们的友谊将永久传承下去。

(从左向右:张付山丶朱桂宏丶陈乃珍丶房根居丶陈步华丶缪荣株丶周坚丶王义林丶芦春才丶宋竹亮)
缪荣株简介
缪荣株,男,1944年1月生,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人,1968年12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泰州晚报》专栏作家、姜堰区作协副主席。主编《泰县金融志》《姜堰名人》,分别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社出版。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报告文学》《中华散文》《雨花》《福建文学》《新民晚报》《扬子晚报》等中央、省、市报刊发表文学作品700多篇,多篇获全国、省市奖,30多篇作品被《散文选刊》《今日文摘》《小说精品》《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民间故事选刊》,百度百科丶网络作文教材等入选。出版小说集、散文集5本。2020年第四期《今古传奇》,2020年6月中国作家网发表长篇小说《银行风云》。此外,60万字纪实文学《胡锦涛和姜堰》,主要叙述高祖胡沇源13岁 在清·道光年间(1833)到苏北东台茶叶店学徒,一直写到胡锦涛中学毕业,其间126年的家族史。纪实文学从2018年1月27日每周六在加拿大多伦多《大中报》读书栏目发表,至2020年7月11日已发12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