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2019年4月30日马晓兵参加纪念全国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大会)
中国好人马晓兵:大爱注满公益情
缪锦国
公元2019年4月30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作为江苏代表,马晓兵和全国300多名代表一起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此情此景,令马晓兵终身难忘,心潮澎湃……
作为一个热爱单车骑行的青年创业者,同时也是一个连续做了10多年公益的党员志愿者、姜堰区先锋单车俱乐部党支部书记,马晓兵和他创办的先锋公益组织一路走来,留下串串坚实的脚步。
他本人先后荣获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江苏好人、江苏最美志愿者等荣誉。
而先锋组织连续获得第二届、第三届江苏省志愿服务金奖项目(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民政厅、团省委);泰州市唯一一家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团体会员单位;2020年8月,“让我拉着你一起走”帮扶行动,荣获江苏省政府颁发的第五届“江苏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之一。
榜样激发上进心
1989年那一年冬季,马晓兵上小学五年级,有一天邻居家着火了,村里大人孩子全出动了,村里万支书全然不顾天冷,一盆水从头倒下,随即冲进去,将物品往外搬,由于人多心齐,火灭了。
只见万支书头发烧了一大块,脸上全是黑灰,身上滴着水,还沾着麦草,马晓兵当时跑过去问他:你怎么敢进去的?万支书回答: “我是党员,不带头冲,让谁冲?”这一句话从此深深烙在马晓兵的心里,发誓也要像他那样,向党靠拢。
1999年大学刚毕业,怀揣创业梦想的他,攒了好长时间,筹了几千元准备创业。有一天,偶然从电视上看到一条报道,反映射阳县有个小女孩,在渔船上与爷爷相依为命,家境贫寒、没钱上学,需要2500元学费,希望能得到帮助。
电视画面上小女孩期待的眼神、爷爷无助的叹息,似乎在呼唤马晓兵帮他们一把,但他手头有限的资金是留着创业的啊!
那一夜,他怎么都睡不着,捐还是不捐?捐,创业计划就会受到影响,不捐,小女孩上学怎么办?思前想后,马晓兵还是决定捐助他们,因为创业以后还有机会,帮小孩上学比创业更重要!第二天他拿出积蓄,匿名寄给了那个小女孩。
2001年马晓兵进入日出集团工作,年底表彰先进党员,看到他们披红挂彩,他心里想:这些党员才是我学习看齐的榜样。于是他更加勤奋努力,提交入党申请书,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初终于如愿以偿。
出资修桥动真情
2004年年底,马晓兵拿着公司数万元奖金,兴冲冲往老家赶,想给父亲一份惊喜。当走到连接马沟和双桥的一座桥时,他发现一位老奶奶正吃力地推着三轮车上桥,连忙上前去帮老奶奶推车过去,老奶奶告诉他,这座桥年久失修,已经发生多次落水事件。
站在桥上马晓兵陷入沉思:我是党员,平时常讲要为人民服务,眼下不正是为乡亲们做点好事的机会吗?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来到村支书家里,将年终奖交给了老支书。
老支书说:晓兵啊,你真是雪中送炭了,村里多少年就想把桥修建了,就是因为没有钱,这下好了!临走时马晓兵再三关照他保密,可谁知半途中就听到村里喇叭在广播,马晓兵捐款建桥的事情,一下子全知道了;家人拉着他非要把钱要回来,而他则态度坚决,坦言:这是他对家乡的情意,也是一名普通党员的心愿。家人见拗不过他,只好作罢。
2005年桥通车了,老支书让他回去看看,一个多月后他回老家,一座宽阔崭新的桥已经建成,马晓兵心里特别开心,走到桥中央忽然看见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他随即就找到老支书,恳求不要刻在桥上。老支书说这是村里乡亲们的提议,一定要叫“晓兵桥”,村委会也一致通过。那一刻,马晓兵既惶恐又感动。多么质朴的乡亲!马晓兵的眼眶湿润了。
(图为2016年7月马晓兵跋山涉水看望慰问藏族孤寡老人)
扶贫助困藏汉情
2016年七月,马晓兵带着7名党员志愿者代表来到甘孜藏族先锋分部开展扶贫助困活动。这里海拔4380多米,走路都感觉很困难。当地先锋志愿者特意关照,让他们不要参与体力劳动。
可就在这时, 马晓兵看见一位藏族姑娘背着长长的蛇皮袋、弓着身子,头都快碰到地了,见此情形他早已忘记告诫,起步上前帮忙,几分钟后就出现了高原反应,头痛欲裂、大口喘气、四肢无力,本想放弃但他看着仓库里数千件棉衣要送给贫困藏民;他就在心里提醒自己,你要有个领头人的样子,一定要坚持到底!靠购买的氧气包吸氧,氧气很快就吸光了,夜里头一直疼痛,呼吸困难,马晓兵能够听到自己的心砰砰直跳,感觉快要窒息了。
第二天天一亮,坚持赶往藏民家中送衣物、油米等物资。道路泥泞,车辆无法通行,马晓兵就租用藏民的驴车,将物资驼进山里。
在一藏民家里,老人比划着、竖起两只大拇指,表达感激之情;还有一名藏民颤巍巍地捧出酥油茶,眼眶里饱含泪水。这情景永远定格在了马晓兵心里。
特困孤儿喊他爸
马晓兵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除了自己两个孩子外,还有11名孤儿叫他爸爸,对此,他倒挺乐意接受。
本地沈高镇有位孤儿,名叫小时,从小失去父爱,妈妈也不在身边,和奶奶相依为命。2017年暑假,马晓兵和往常一样每隔几周就去看望这些孤贫孩子。
当来到小时家中时,她和奶奶正准备用井水洗头,马晓兵看见了连忙劝阻:这样容易感冒呀!于是让她奶奶拿来一瓶热水,掺和着井水,给小时洗好了头发,然后找来吹风机仔细给孩子吹干,再用梳子梳好她的头发,随后检查了孩子作业,这才放心地离开小时家,再去下一个“女儿”家中。
半路上,小时奶奶给马晓兵打来电话,告诉他:小马啊,你走了,小时在家里嚎啕大哭!马晓兵听了先是一怔,不知道是何原因,但很快回过神来,心里涌起一股暖流。这是小时对父爱的呼唤,是一个孤儿发自内心的感激啊。
2016年,本地蒋垛中学一名初中老师打电话给他,有一名叫小慧的学生,家境贫困,父亲肝癌刚去世,想寻求帮助,马晓兵第一时间来到孩子家中,孩子仍在悲痛之中,奶奶双目失眠,妈妈是外地人,早已离开。马晓兵立即发布了捐助信息,很快数万元爱心款筹集到位,但在他们将爱心款送给小慧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她拒绝接受。
马晓兵他们百思不得其解,孩子突然放声大哭,经过随行的女志愿者安抚平静后,小慧说:“对不起,我不想要钱,我不想跪”,原来小慧父亲去世后,家里主事的老人为了筹集安葬费,就领着孩子在村里挨家挨户寻求资助,跪下答谢,给小慧心里埋下了很大阴影,得知这一原委后,马晓兵既难过又心疼,他抚摸孩子的头动情地说:”以后你就是我的孩子,你要坚强,要自信,要快乐。”在大家的帮助下,小慧填报了姜堰中专,入学前马晓兵帮她缴纳了全部费用,现在小慧已经上高三了,每次考试都会给他报喜,班上第一名,性格也日趋阳光,当年还成为了溱湖会船节志愿者。
(图为六.一儿童节马晓兵带领孤贫儿童前往大丰荷兰花海游玩)
为的是让爱延续
“做公益就是要有善心、爱心、怜悯之心!”这是马晓兵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10年8月,《泰州晚报》刊登了《姜堰坚强女孩创造生命奇迹》的报道,马晓兵看到后被丽萍顽强与病魔抗争的故事深深感动了。
见到丽萍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丽萍的两双脚都在输血,可嘴里一直往外流血,令人非常揪心。马晓兵和丽萍父母交谈后了解到,丽萍是个开朗的孩子,虽然对生命十分渴望,但她还反过来劝父母不要难过。马晓兵随即联系白米镇团委、城东派出所等单位,为这一坚强女孩共同发起了一次募捐活动,很快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响应,第二天马晓兵就把募捐到的11500元送到丽萍手中,并鼓励她一定要坚强地活下去。
此后,马晓兵像关心自己的女儿一样一直关注着丽萍,先后拿出7万多元为她治病,并且不断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她,鼓励她战胜病魔。2012年丽萍入院接受骨髓移植手术,手术费难以筹措,马晓兵再次赶紧发动大家一起捐款,短短两天筹措近两万元,然后骑车200多公里把爱心款送到病房。有人问为何要骑自行车到南京,他说就是要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需要帮助的人。
那一年,是他入党十周年纪念日。马晓兵陪伴丽萍在南京病房度过了她20岁生日,带给了她不小的惊喜,她说:“等我康复,我要和马晓兵一起做公益”。如今的丽萍已经结婚生子,并积极参加公益活动,让爱再延续。
奋战抗疫第一线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马晓兵带领先锋公益志愿者第一时间做好了支援抗击疫情准备。
1月26日,经过一夜的号召,很快收到了23700元爱心款,他随即联系湖北,得到所需捐赠对象信息后,将善款转入对方账户十堰慈善总会。对方说这是来自江苏的第一笔民间组织捐款。
1月27日,在他的努力下2万片口罩顺利采购,发往湖北黄石医院。
随着疫情形势越发严峻,需要大量志愿者充实到疫情防控一线,为了补充志愿者轮换空缺,他毅然冲在第一线,挨家挨户宣传并发放资料,从一楼到七楼,全凭腿脚一层层爬楼梯,他暗暗告诫自己:关键时刻一定要挺住!为了能够打赢这场战役,他又主动将防护用品分出部分,五六家社会组织志愿者都获到了他的支援,极大地保证了防护安全。
春节期间,他与父亲只见面两次,由于乡村采取隔离措施,难以回老家,只能电话沟通,谁知父亲没有接电话,第二天一早,他不放心,又给打电话,坚持要父亲到卡口见面,看到父亲戴上口罩起初还挺高兴,可仔细一看竟破损起毛了,在他的追问下,父亲终于说实话,因为家里没有买到足够的口罩,又不想给儿子添麻烦,只想省着用。听着父亲的述说,他心里难受极了,眼泪直打转。
据不完全统计,疫情期间,马晓兵共组织1300多人(次)青年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活动,并在学校开学前夕发动300多人(次)志愿者为全区近60所中小学送去1.2万公斤消毒液,同时参与中国国际青年中心发起的向马来西亚捐助物资活动,疫情期间累计捐助五万余只口罩及其它物资共计40余万元。
千里驰援抗洪灾
2020年7月中旬,特大洪涝灾害侵害着江西等地百姓,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由于洪水不断上涨,险情不断,需要围堵加固的地方也越来越多,但因相应物资短缺,因此江西九江湖口向社会发出救援倡议。
收到灾情信息后,马晓兵第一时间以先锋公益党支部的名义要求先锋公益海陵站陈福兵等人联系九江湖口县委、湖口水利局等部门,确悉所需物资后发出募集倡议,倡议发出后迅速得到大家积极参与。
泰州先锋公益海陵站志愿者陈春根在老家浦头镇引江新村组织收集物资,邻居老奶奶得知情况后拄着拐杖送来了52条蛇皮袋,陈春根自己饭都顾不上吃,连续两天与站长陈福兵一起带领志愿者筹集物资,并辗转泰州扬州两地之间运送物资,陈福兵募集信息在老家也传开了,扬州浦头镇引江新村党支部书记陈继根、村企业扬州易整装璜有限公司各自捐赠数十箱方便面。
先锋公益溱潼分站负责人祁孝明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以个人的名义捐赠了600元用于购买物资,娄庄站站长王宜玲、先锋敬老助残团队姜华林、梁徐站站长林拥芹、天目山站站长魏强等站长及志愿者纷纷慷慨解囊。
为了确保物资在极少时间内筹措完毕,先锋公益理事长马晓兵主动联系爱心企业,很快得到大家热烈支持,泰州溢丰饮品有限公司爱心捐赠200箱纯净水,拾年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捐赠1000元,鞍山辉虹新材料化工有限公司捐赠2000元......很快筹集了大量物资.
在临近出发之前几个小时物资及资金还有一部分短缺,马晓兵很是着急,“一定要想方设法筹集到位!”救急解难齐上阵,不分你我凭自愿。先锋公益沈高分站负责人陈拥军知道情况后联系爱心企业徐青江筹集了1000条蛇皮袋,并且筹集了短缺的资金,连夜和秘书长全凯开车送往泰州统一装车。
装车结束后,陈拥军、陈福兵、陈春根三名志愿者驾车奔赴江西九江湖口灾区。中途休息时大家为了节省经费就啃几口陈拥军所带的“羊角蜜”充饥。
经过一夜奔波于7月15日上午八点多到达目的地,因为是救援物资,高速高路收费站工作人员在查看先锋所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后进行登记,免费放行。
到达目的地九江防汛抗旱指挥部,在指挥部办公室陈乐福主任以及九江应急管理局李卫东的协调下顺利进行了物资交接,陈主任代表九江抗洪指挥部对先锋公益志愿者日夜兼程提出了表扬,并且对先锋公益组织表示了崇高的敬意!他说:我们都是华夏儿女,血浓于水的同胞,代表520万九江人民感谢先锋公益志愿者的奉献精神!九江人民永远铭记于心,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此次运输救援物资四吨多,矿泉水 5000瓶、蛇皮袋11000条、方便面1500盒以及蚊香等物资。
马晓兵说,先锋公益作为泰州姜堰共青团青年自治组织,一直敢为人先,在尼泊尔大地震、汶川地震、阜宁特大龙卷风、盐城响水大爆炸等灾情发生后,都是本地区第一个驰援灾区。这次江西九江洪涝灾害依然是第一个组织物资送达灾区,充分体现了泰州精神文明建设良好形象!
片片粽叶裹温情
“又逢一年端午至,片片粽叶裹温情”。伴着六月鲜花绽放的芬芳,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端午节到来了。
为更好的传承端午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唱响“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 6月24日,马晓兵组织各爱心分站进行联动,共同组织“浓香粽情 关爱老人”的爱心活动。
活动中,马晓兵等志愿者与老人们拉家常,陪他们聊天,像亲生子女一样和老人们亲切交流。把牛奶、粽子送到老人手里,让他们现场品尝。
缕缕粽香,声声问候,驱走了老人们的孤独感,使原本寂静的院落顿时充满了节日的气氛,让老人们在端午佳节中感受到了亲人般的关爱和温暖。
与此同时,先锋公益梁徐、沈高、娄庄等乡镇分站站长和先锋公益溱潼爱心分站站长祁孝明分别带领志愿者在端午节到来之际 走进了当地敬老院!
马晓兵说, 走进各乡镇看望孤寡老人,让老人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传统节日氛围,给老人们带来了欢乐与温暖,减少了他们的孤独与寂寞。
马晓兵表示,目的是进一步引导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关爱孤寡老人、敬老孝亲的责任意识,教育引导当代青年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更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际行动来推进公益情怀,希望更多的爱心人士关爱孤寡老人, 为姜堰创建文明城市尽心尽力,努力奋斗。
先锋公益硕果丰这些年,随着各级媒体的宣传介绍,马晓兵和他的先锋公益事迹,就像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飘洒到全国各地,并生根开花。
在泰州姜堰本地,溱潼镇从事个体建筑翻修、50多岁的祁孝明,从自媒体上看到马晓兵带领先锋公益组织到白米镇3名孤儿家中看望慰问,并帮助打扫卫生,深受触动。2018年七八月间,他主动联系马晓兵,一心志愿参与公益活动。如今,由老祁负责并成立的溱潼爱心分站已由10多人发展到300多人。
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区,32岁的女大学生村官拥西明措于2015年六七月份给马晓兵发来微博:看到你们为新疆哈巴河县捐衣送物很受感动,可是我们这边也很需要。
摸清实情后的马晓兵二话没说,当即发动社会力量,为当地17个乡镇近5000名中小学生组织到崭新的棉校服三件套,发送过去,同时筹措助学金资助47名孤贫儿童从小学读到大学。激动不已的拥西明措自告奋勇担任先锋公益甘孜分部负责人,短短几年队伍逐渐壮大,由当初一人发展到带领30多名志愿者深入山区,负责将钱物发放到每一个学生。
在山西临汾隰县,29岁的退伍军人刘帅君,跟马晓兵相识于北京。谈起公益扶贫,两人相见恨晚,一拍即合:你大胆种香梨,我承包30亩,负责包销,营利部分80%返还给当地农民,20%用于帮扶当地孤儿,五六年下来致富了一方百姓……
在云南富宁县,马晓兵的一带一路创赢公益项目招招见效:马晓兵出资种植板蓝根50亩,第一年望天收;第二年产生效益,发动当地学生利用课余铲草打理,人均劳动所得1000多元。
扶贫造血动真格。有这样一组数据:
先锋公益发展11年,为一万多人次孤寡老人提供常态化慰问服务,投入335万元资助343名孤贫孩子从小学到大学,投入405万元救助110多名白血病重症青少年。相继投入50多万元用于支援尼泊尔大地震、汶川地震、盐城响水大爆炸、阜宁特大龙卷风等重大灾害中的老百姓。他本人平均每年参加公益活动50多场,骑行2000多公里,个人累计投入公益资金170多万元,帮扶困难群众4000多人次。目前先锋公益已拥有超过两千名志愿者,覆盖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
(图为江苏省·市领导前来调研,马晓兵做介绍)
作者简介 缪锦国,1959年10月生,泰州姜堰人,笔名金帛,资深媒体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先后获得省市政府以上新闻奖近50项,著有报告文学集及通讯作品选《做中国最好》《升华在那一瞬间》《追梦》。其中获全国人口文化奖一项、省级政府奖一二三等奖20多项,在国家、省市级以上刊物发表并交流学术论文6篇。2005年8月获江苏省新闻副高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