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真)友福】
文/光辉岁月
曾友福可谓是真有福。
从 曾友福到真有福是从八十年代后才开始转换,以前人们都叫他“囊先生”,因为他眼睛似瞎非瞎,又娶了一个半苕不苕的女人,日子过得是窝窝囊囊。认识他的人都戏谑为“囊先生。”
到了九十年代末他的命运有了逆天的变化,到了二千年确是福到极致。
曾友福是子陵铺曾家垸子塆的人,五九年腊月三十日出生,过年那天再困难家庭都要弄好吃的饭菜,所以她父母就改了这个给他带来一生运气的名字。友福出生后到了三岁视力出现问题,但在那缺医少药年代,没有及时治疗,越长大越严重,最后变成一双似清不清的模模糊糊眼睛,俗语称为“闷糊糊眼。”
他上学读了小学三年级后因眼疾辍学在家,以放牛为获得工分,到了八十年代,农村实行责任制,耕牛也分到户,他也因此失业。好在他已娶妻生子,因为老婆是弱智。

婚后生了二个女儿,大女儿继承了妈妈的弱智,长到了十多岁不知怎么掉在他家旁边的大堰塘淹死了,而小姑娘则吸收父母优势,长的如花似玉,乖巧伶俐。垸子塆的人人都说:“拙娘养巧女”!
小姑娘知道自己家庭环境差,发奋读书,到高考时仅几分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鉴于家庭条件,赌气只身到了广洲一个台企打工,后竟然被台企老板相中,成了老板娘,小女发达后就每月往家里成千的打钱,以供他们家用。
而使他最福气的日子是九十年代末初夏的一个星期天。住在他旁边的曾姓族侄在县民政局给领导开车,带上二个领导来大堰塘钓鱼,看到别人房子都是白墙红瓦,而他住的确是三间土墙,钓鱼后利用吃饭空隙领导转到了他家,正好他们二口子在家里配药(他家里有二亩口粮田)这个体恤民情领导看到这情景就和他攀谈,友福并不知道来人是领导干部,他侃侃而谈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友福每天从收音机中听新闻知时事,)领导甚是欣赏他。
回去后立马安排乡镇管民政领导落实先修房屋,正好国家有危房改造资金,在县镇村领导关护下,不到二个月房屋面貌焕然一新,当环境改变后,领导又带米带油亲自送到家里,临走嘱咐道:“以后只要有困难就去找我。”并且给了他电话。后来这个领导因政绩突出调到市里任职,友福的好日子也与时俱增。
到了二千年后,鉴于友福家里情况他们除了享受低保外,还被划进五保户家庭,每天友福老婆牵着他不是集镇就是去县城,(他们坐车用的爱心卡不出钱)而他用的是智能机,每天一个牵着导盲拐杖出现在集镇上的大小超市。

在他孙子十岁时小孙女出生后满月酒,他女婿非要外公外婆去看一下,友福两老在女婿的强烈要求下还去了一趟广洲,去年的寒假,女婿们一家四口开车回到了曾家垸子塆认亲,为他花甲生日庆贺。
认识他的人见面都开玩笑说:“友福啊!你的囊先生要更改了,应该是福先生了。还是你妈给你起的这个名字好啊!”曾友福笑着说:“哪是什么名字好?是党的政策好!”说完大家都会心的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