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劝友吟》
周阳生
今有老友私聊,说某人"有事有人,无事无人",交友也分三六九等,巴结有权人,冷落退休人,亲疏全凭功利......。
我说,这种人不能称为"朋友",西周姬昌《周易》云:"同门曰朋,同志曰友"。我加一句云:"同道曰友"。可见三观不同者,志不同,道不合,何以为友?
有人说自己朋友遍天下,只不过是一句自欺欺人的鬼话,是一种无知的浅薄自负。
凡尘中,友有亲疏是寻常事,亲疏随缘,爱恨随意。
面对世态炎凉,宠辱不惊,淡看云舒云卷,静看花开花落。学会一半糊涂,一半清醒,如此就是生活,不必过分在意凡尘的亲疏言行,更不必怨叹伤情。闲叙于此,作七绝《劝友吟》并自勉。
遇友亲疏今古有,
何须在意枉伤情。
炎凉世态平常事,
一半糊涂一半明。
《长相思.串场潮韵》(外一首)
周阳生
小友花旺,请我写《串场弄潮》,赞美家乡瀛洲的母亲河一一串场河。
今串场。
古串场。
遥听潮声疑见娘。
清流滋万方。
水茫茫。
云茫茫。
醉爱瀛洲明月光。
难忘是故乡。
注:本词双调三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各三平韵、一叠韵。
《忆江南.瑶景入秋池》
晨醒早,
闲步沐晨曦。
两岸鸟声啼不住,
遥望瀛洲水云漪。
瑶景入秋池。
注:本词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
《相见欢.浮生拾慧-栾树》
词/周阳生 书画/常逢生 乔木
晨读维扬雅士常逢生散文《生命,是一树花开》,他从细微处观察栾树的秋韵,禅悟出生命的灿烂。读来如浮生拾慧,花语呢喃又一秋,繁华落尽不知愁。
栾树之果实,称为蒴果,姿如穗、如玲、如灯。可制佛珠,所以栾树又有了浓浓的禅意。故吾填词《相见欢》,并请乔木禅画"浮生拾慧"以记。
浮生拾慧幽禅,
月婵娟。
栾树花开秋色化诗笺。
姿如穗,
惹蜂醉,
蝶无眠。
蒴果串珠祈福度流年。
注:本词双调三十六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段四句两平韵。
[附常逢生散文]
《长颈鹿美语:生命,是一树花开》
站在阳台,家前屋后,开满了花,黄亮铮铮的,开始以为是槐花;下了楼去超市,路上有几许枯黄的落叶,夹杂着许多细碎的黄花,以为是桂花,但是不那么幽香;抬头仰望,也算高大的树冠上,枝头绿叶的顶端,长出了一簇簇像微型松树那样的花来,太漂亮了,忍不住用手机扫了扫,原来是栾树开花了。坦率地说,住在这里已经十年有余,看到过很多的风景,还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情景,不是因为它不曾存在过,而是因为没有真正的注意过,遇见真好!
栾树,对于一般人来说,不是很熟悉,也几乎没有人提及栾树会开花。其实,它已经活过了很久很久,最早在《山海经里就有所记录:大荒之中,有云雨之山,有木名曰栾。《周礼》中也曾提及:天子树松,诸候柏,大夫栾,士杨,故又名"大夫栾"。《梦溪笔谈》中也有记载,汉汉庭院多植栾树。杨万里有诗赞道"五出桃花千叶排,团栾绕树间芳菲。攀来欲折还羞去,看到残红教自菲",今年的秋天,遇见了栾树,确信秋天真的来了,因为"栾树开花秋正好"。
上了超市回来,仍不放心,前前后后、反反复复又看了看栾树,拍了照片,原来栾树成年累月就长在这个院子里,花儿也开了很久很久,因为它太普通、很平常,素雅得有些低调无华,一直以为它是树枝上长出来的嫩枝桠。小小的松树型的小花,黄黄的,一束一束的,这一枝头一簇簇,那一枝头上一簇簇,一排排、一片片,联合起来,便成了初升的火焰。此情此景,只有住在高楼上的人才能看的清楚。
一树花开总是美丽的,人生也是一树花开,包含着起始,也包括了这之间的过程。或者是热烈,或者是寂寞,生命中,总会有一些令人唏嘘的空白,有一些让人牵挂而不能相守,有一些东西让人羡慕却不能拥有,有一些错过让人留恋却终生遗憾,习惯了会在记忆深处捡拾起大大小小似曾相识的过往,其实,人生可以回望,不可以往回走,那一树花开的时候,永远只是生命中最美的一段时光。
生命是一树花开,最美的样子就是以一颗朴素的心,过着平凡的生活,把普普通通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过得心生欢喜而又快乐自在。
《虞美人.行者悟道》
词/周阳生 文书画/常逢生 乔木
晨读维扬雅士常逢生散文《守正创新》,又读一叶禅师乔木禅画吕翔先生出句"行者悟道",颇觉有唐代王维"洗心讵悬解,悟道正迷津"之禅意。又思吕翔将欣赏书法称为"读墨",似有"听月"之趣。宋代王安石有一首《读墨》诗,读的是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可见王安石之"读墨",实为"读人"也。
常公书法,正草隶篆皆涉,特别是篆书,颇得"裘卫四器"铭文篆体之妙,笔法古厚拙朴,苍劲老辣,天籁自在,守正创新。而乔公之无相禅画,自成一派,率性随缘,大有悟者行之,行者悟之的佛理道经。闲叙于此,吾浮生拾慧,填词《虞美人》以记。
浮生拾慧情难了,
率性随狂草。
兰亭秋水舞池鸿,
古国书家遐笔韵无穷。
卫之四器今犹在,
金篆形频改。
问君抄帖有谁愁,
行者悟心读墨道风流。
注:1,卫之四器,指1975年2月在陕西歧山出土的"九年卫鼎、三年卫盉、五祀卫鼎、二十七卫簋",其器铭为金文大篆,堪为法帖。
2,本词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各两仄韵、两平韵。
《五律.秋分吟》(外词三首)
一一步韵唐代杜甫《晚晴》
周阳生
晨读杜甫秋分诗《晚睛》,诗云:
返照斜初彻,
浮云薄未归。
江虹明远饮,
峡雨落馀飞。
凫雁终高去,
熊罴觉自肥。
秋分客尚在,
竹露夕微微。
杜甫这首五律诗,写秋分作客去,酒兴忘归乡。
吾写秋分莲池去,月升不愿归。
踏露莲池去,
西沉不愿归。
泛舟莺巧啭,
吹笛鹭惊飞。
塞雁怜花瘦,
溪鱼羡蟹肥。
秋分筝拂晓,
桂影入曦微。
《秋风清.秋之韵》
周阳生
游莲池,
清水漪。
月下醉花舫,
波光惊鹭飞。
瀛洲秋夜阑珊处,
泛舟弄笛翁忘归。
《秋风清.秋之吟》
秋蓬黄,
秋桂香。
菊绽月窥醉,
莲残浮浅塘。
栾枝花落疑飞蝶,
鹤随塞雁回南乡。
注:1,每年丹顶鹤都会在十月份,从第一故乡黑龙江扎龙地区,飞往第二故乡的盐城世遗湿地越冬。
2,本词单调三十字,六句四平韵。
《长相思.丰收吟》
周阳生
秋分日,是中国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故填词以贺。
桂香馨,
菊香馨。
祈月休牛农户情。
风筝逐野莺。
棉云婷,
稻云婷。
年谷丰登喜鹊鸣。
康庄欢笑盈。
注:1,秋分风俗,祭秋月、送秋牛、吃秋菜、粘雀嘴、放风筝等。秋分时景,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菊黄蟹肥,白棉如云,红枫似火,就是一池枯荷,也折射出浓浓的禅意。
2,本词双调三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各三平韵,一叠韵。
《秋风引.神奇的女书》(外两首)
周阳生
湖南乡,
书绣坊。
淑女写歌本,
诗文登庙堂。
笺悬奇字疑弯月,
自然造化源流芳。
注:本词单调三十字,六句四平韵。
七绝《女书吟》
周阳生
柳叶女书江永寻,
似蚊如蚁寄瑶音。
逸姿歌咏纤纤舞,
甲骨字形镌古今。
[后记]据新华社日内瓦2016年4月19日电:一种脱胎于方块汉字、却只有居住在中国湖南南部部分山亚的妇女能够识别的文字一一"女书",4月19日走进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所在地"万国宫",开始为期9天的展览,以此纪念第七个"联合国中文日"。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总干事穆勒是众多被这一独特文化传奇打动的首批观众之一。关于女书的起源史说纷纭,明末的《百越记事》中说出于仰韶文化时期。有学者认为源于舜帝,因其字体象古夷字体。有学者认为是源于甲骨文,字形会意。
所谓女书,出于湖南省江永县,是供妇女专用的文字,脱胎于方块汉字,现存1000个字左右。因字体笔画纤细,似柳叶蚊蚁,又似淑女清月,故而引发了众多溢辞。
女书作品,绝大部分为七言诗体唱本,载体分为"纸、书、扇、巾"四大类,内容主要是反映当地汉族妇女的婚姻家庭、社会交往、乡里逸闻,歌谣谜语、幽怨私情等。
2016年5月20日,江永女书习俗列入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七绝《传奇女儿国》
周阳生
传奇幻影映千年,
母系遗风在眼前。
藏族西羌东女国,
女神古韵隐云烟。
[后记]旧写"史海探秘",涉及唐代西藏女儿国一一东女国。据《旧唐书-南蛮西南蛮传》记载:"东女国,西羌之别称,以西海中复有女国,故称东嫣,俗以女为王"。另外在《新唐书》、《晋书》、《藏史-贤者喜宴》中均有记载。
在东女国,女人为王,主宰一切。男人为民,耕樵戎马。一女多夫,女权至上。完全是一派母系社会遗风再现。与远古母系社会相比,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早已不似史前红山先人半穴居住,而是建有碉楼居住。东女国美女如云,有史学者曾认为,红颜祸水,可能是外邦掠夺东女,而导致灭国之殇。
关于女儿国,吴承恩在《西游记》中曾有描述,可见其写女儿国的故事,并非虚构,只是多了些男人饮水而孕的趣事吧了。关于东女国,在古代除了典藉史书有文字记载外,尚少见有诗词记之。即使现今也是偶见歌与词。故而吾除以"七言乌龙诗″叙述外,又以七绝记之。
《水调歌头.勿忘国耻》
一一纪念"九一八"事变
周阳生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炸毁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并栽赃中国军队,并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次日,沈阳被日军占领,继而东北全境沦陷,并成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勿忘国耻,警钟长鸣。血色记忆,永铭史册。
战火燃湖畔,
弱柳炙烟焦。
四疆沦陷,
亿民流血染江潮。
怒发冲冠鸣剑,
怎奈敌狂吾弱,
望月泪滔滔。
殇国千秋恨,
前事苦难消。
龙腾,英豪气,
驱倭妖。
保家卫国,
狮醒吼日向天嗥。
一十四年征战,
瘴雨疠风难忘,
涅凤舞云皋。
雄志冲霄汉,
威在我今朝。
注:本词双调九十四字,前后段各九句、四平韵。
《七绝.偶得联句》(外一首)
诗/周阳生 书画/常逢生 乔木
今日出门,风沙入眼,十分难受。洗眼时却偶得联句:
心中可纳千方石,
眼里毋容一粒沙。
上联写做人的胸怀,下联写做人的底线。自觉颇有禅意,故续句成诗:
心中可纳千方石,
眼里毋容一粒沙。
偶得联辞修悟去,
莲堂守静是禅家。
《七绝.踏秋》
周阳生
沐露踏秋寻景去,
莲池枯蔓落霜花。
飞来野雀啼迷路,
袅袅炊烟绕酒家。
《乔木收藏的清康熙"祥云莲座蟠龙柱"浅识》
周阳生 乔木
日前,吾友乔木收藏了清早期的两个"祥云莲座蟠龙柱",龙柱为花岗石深雕,高150公分、龙柱直径35公分、莲花座直径50公分,重约1200斤。柱顶为祥云纹,底座为莲花座。柱身雕四爪蟠龙与灵芝祥云。
说此龙柱出自清代早期,有何依据?此龙柱又透露了那些文化信息?浅识如下:
一,浅识清初龙纹之演变。
1,顺治朝龙纹。
顺治时期,明清交替,民族社会不和,文化矛盾深重。在"扬州十日"、"嘉定屠城"的历史背景下,龙纹均是若隐若现,云里雾里,半遮半掩。故有"龙纹一身三现"之说,乃至龙纹一身五、七、九现。古代单数为阳,双数为阴,龙为阳,九为尊。所以"一身九现"为顶级龙纹。
江西饶州府供奉在九华山金刚洞佛前的"青花云龙纹花觚",即为龙身一身三现,亦是顺治朝的标准龙纹器。
2,康熙朝龙纹。
到了康熙年间,康熙帝铲除鳌拜、平定三藩、剿灭噶尔丹、收服台湾。民族矛盾淡化,社会文化渐融,出现了康熙盛世。所以反映在龙纹上,则是飞龙在天,龙纹生猛,龙形威武,折射出满汉文化的结合之美。但当时皇帝专用的"五爪龙纹"还非常少见,康熙朝的龙纹多为"四爪龙纹"与"三爪龙纹"。这与康熙朝的天朝心态,及文化宽容有关。顺治朝与康熙朝,民间也可使用龙纹,但最多只有二爪,或无爪。
3,雍正朝龙纹。
到了雍正朝,五爪龙纹为皇帝专用,四爪龙纹为皇亲国戚专用,当时叫"蟒"。雍正朝,国库渐丰,内政渐稳,民心渐安,所以此时皇宫的"五爪龙纹",四肢粗壮,龙体富态,五爪精美,龙颜大悦。到了乾隆朝,龙纹更显皇家气派,飞龙在天,唯我独尊。
二,乔木收藏的龙柱解读。
从上述清初龙纹的演变,来考证乔木收藏的龙柱年代,可初步认定为清康熙朝的作品。理由如下:
1,从工艺来看,龙体肥硕,龙鳞逼真,龙额高隆,龙须威猛,四爪伸开。是典型的康熙朝龙纹特征。
2,与顺治朝龙纹的半隐半现不一样,也与雍正朝、乾隆朝盛行的五爪龙纹不同。乔木收藏的龙柱,其为"四爪龙纹"。
3,乔木收藏的四爪龙柱,为祥云莲座,亦与康熙朝满汉文化相融有关。该"祥云莲座蟠龙柱",多立于皇家寺院前和皇亲国戚大殿前,既是皇权的象征,更是龙腾盛世的象征。
浅识于此,有词《如梦令》为证:
盛世康熙吉兆,
龙柱遗踪极少。
威立殿门前,
争睹皇权风貌。
甚妙,
甚妙。
岁月年轮可考。
注:本词单调三十三字,七句五仄韵、一叠韵。
《念奴娇.凌云端下圆月》(外七首)
周阳生
乾坤朗朗,
九天金龙啸,
浩气冲阙。
岁月峥嵘征战处,
漫捲红旗涓血。
力挽狂澜,
披荆斩棘,
万事从头越。
江山如画,
怎容涂炭割裂。
今日赤县妖娆,
指航北斗,
全球繁枝叶。
众志成城驱疫去,
强国初心无缺。
破浪乘风,
扬帆沧海,
写史书新页。
华人奇志,
凌云端下圆月。
注:本词双调一百字,前后段各十句,各四入声韵。
满江红《国庆颂》
一一庆祝国庆71周年
周阳生
斗转星移,
七一载,民泰国昌。
心花放,鹏天凤舞,
龙啸鲲洋。
一路迢迢殊色秀,
九州处处好风光。
寄衷情,把酒问飞鸿,
魂醉乡。
松风饮,
心曲狂。
识万象,
辨阴阳。
整朝纲,永葆红色祺祥。
片片蓝云山水绿,
丹霞缕缕染康庄。
壮士歌,
亮剑鬼神惊,
开八疆。
注:本填词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十句五平韵。
七律-中秋寄情(外五首)
周阳生
秋风秋雨愁滋味,
秋月秋花诗悦情。
柳陌犹闻蝉远噪,
莲溪难见芰栖蜻。
梵光粼境连青野,
玄水潺塘濯浊清。
西苑落红忧弃疾,
东篱绽紫醉渊明。
七律《中秋泣亲》
周阳生
吴刚斫桂赠瑶宫,
李白吟诗寄皓穹。
天择此时心有念,
异乡游子郁无穷。
荷斋祭菊泣双曜,
莲寺焚香情独躬。
溪柳沐霜垂泪滴,
陌枫浴露落残红。
。。。。。。。。
七绝-中秋吟
周阳生
一池碧芰素颜生,
两岸红枫艳姿逝。
喜菊渊明伴酒觞,
赏秋居易醉寻桂。
注:结句典出白居易《忆江南》词:"山寺月中寻桂子"。
。。。。。。。。。
七绝-中秋泣亲
周阳生
家国情怀日月修,
忠魂义魄世人逑。
中秋佳节泣双老,
独守莲堂泪自流。
。。。。。。。。
菩萨蛮-咏秋
周阳生
南山玉菊秋时宠,
北峰金桂枫霞拥。
尘世落花红,
梵天月满弓。
琴音邀凤踊,
云霓如龙动。
一曲雨玲珑,
三秋唱大风。
[注]本词采用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二仄韵起句,二平韵收句,
卜算子《秋夜归乡》
一一和宋代苏轼《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周阳生
苏东坡词云: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苏东坡这首词作于初贬湖北黄州时,他借冷月孤鸿寓怀,表达了孤高寡俗的心境。黄庭坚称赞其词:"语意高妙,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气,孰能至此。"
吾思中秋已近,游子思归,选《秋夜归乡》填词,另辟词境。
团圆待中秋,
遥念莲溪境。
两袖幽香随风来,
蝶恋花移影。
疏星浮叶眠,
繁月垂梢静。
醉卧归舟吟不休,
一夜怀乡哽。
注:本词釆用仄声"梗"韵,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二、四、六、八句押仄韵。
《阮郎归.奇书绿牡丹》
词/周阳生 藏品/乔木
一叶禅师乔木近日收藏了一套"口袋书"《绘图龙潭鲍骆奇书.绿牡丹》,全书六卷、六十四回、二十四幅图。该书为上海书局于清光绪年间的石印本,竹纸、线装,品相完整,堪为珍本。
《绿牡丹》一书,作者佚名,一度被列为禁书,但被书商改名为《龙潭鲍骆》后,幸存于世。
该书以唐代武则天时代长安为背景,叙述了将门之子骆宏勋与江湖侠女花碧莲,在诛杀武周佞臣及其党羽的过程中,相识相恋,几经周折,终成眷属的故事。
《龙潭鲍骆》作为展示武打绝活的功夫戏被搬上舞台后,谭元寿等诸多名家均饰演过风流倜傥的骆宏勋。单剧有《大闹桃花坞.骆宏勋花碧莲初会》、《四望亭.花碧莲擒猿》、《扬州擂.骆宏勋打擂》等。
豪情千万种,不灭侠义梦。吾欣赏之余,填词《阮郎归》以记。
尘埃拂去望长安,
奇书绿牡丹。
宏勋倜傥志轩辕,
碧莲非等闲。
佚名著,
屡蒙冤,
戏文溯有源。
鸳鸯酒醉在桃园,
相依月下欢。
注:本词双调四十七字,前段四句四平韵,后段五句四平韵。
《渔夫.龙湖莲影曳渔舟》
一一依韵五代李煜《渔夫》
词/周阳生 书画文/常逢生 乔木
维扬雅士常逢生散文《秋之韵》,秋韵浓郁,图文俱美。其书法五代李煜《渔夫》词,更是赏心悦目。又见一叶禅师乔木,禅画唐代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之诗境。常乔二公的文、书、画相得益彰,情趣盎然,撩得我词心发痒,故而拙笔凑趣。
千古词帝李煜的《渔夫》词有两首。
(其一)
一棹春风一叶舟,
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
酒满瓯。
万顷波中得自由。
(其二)
浪花有意千重雪,
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
一竿纶。
世上如侬有几人。
据《五代名画补遗》记载,李煜的两首《渔夫》,是为《春江钓叟图》的配图词。
两首词中的"一渔夫、一叶舟、一支桨、一纶丝、一只钩、一壶酒",构画出了"六一渔夫"的形象。
想起唐代欧阳修晚年号"六一居士",取意于"家藏一万卷书、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加上一老翁。"
闲叙于此,吾融合古人诗词意境,植入盐城之"瀛洲、永宁禅寺、聚龙湖、五醍浆酒"等元素,依韵李煜《渔夫.其一》而吟。
瀛洲桂香袭寺幽,
龙湖莲影曳渔舟。
饮醍酒
袅丝钩。
月下笠翁醉钓秋。
注:本词单调二十七字,五句四平韵。
《鹧鸪天.月桂吟》
一一和天津朱慧《鹧鸪天》
周阳生
诗友朱慧写《鹧鸪天》,巧借伟人《蝶恋花.答李淑一》"吴刚捧上桂花酒"句,以"桂花香自天上来"填词,颇有意境。
吾借其题意,填词而和。
八月桂花仙苑开,
嫦娥舒袖下凡埃。
相依莲影情邀月,
又见霜浓白玉阶。
蓬莱处,
酒酣怀,
笑看云兔醉红腮。
世人只语寒宫寂,
未读桂香瑶境来。
注:本词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
[链接朱慧词]
《鹧鸪天• 桂花香自天上来》
朱慧
君知桂花八月开,
馥芳幽室绕楼臺。
近瞧其状素颜面,
貌不惊人美中怀。
吴刚酒,
醉蓬莱,
花开簇簇画中栽。
世人多咏梅兰菊,
谁懂秋香月上来。
《鹧鸪天.月桂吟》
一一和天津朱慧《鹧鸪天》
周阳生
诗友朱慧写《鹧鸪天》,巧借伟人《蝶恋花.答李淑一》"吴刚捧上桂花酒"句,以"桂花香自天上来"填词,颇有意境。
吾借其题意,填词而和。
八月桂花仙苑开,
嫦娥舒袖下凡埃。
相依莲影情邀月,
又见霜浓白玉阶。
蓬莱处,
酒酣怀,
笑看云兔醉红腮。
世人只语寒宫寂,
未读桂香瑶境来。
注:本词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
[链接朱慧词]
《鹧鸪天• 桂花香自天上来》
朱慧
君知桂花八月开,
馥芳幽室绕楼臺。
近瞧其状素颜面,
貌不惊人美中怀。
吴刚酒,
醉蓬莱,
花开簇簇画中栽。
世人多咏梅兰菊,
谁懂秋香月上来。